天天看點

從一首小令中讀懂王安石的落寞

浪淘沙令

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曆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隻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争功?

伊尹是夏末有莘氏女的陪嫁奴隸,因才幹卓越,為成湯所識,湯任以國政,得以滅夏桀而建商朝。成湯死後,伊尹還輔佐了兩朝國君,鞏固了商政權,實乃大才。呂尚自不必說,他就是那個願者上鈎的姜子牙,輔佐武王完成滅纣興周的大業。

王安石認為,伊尹與呂尚都是大才,假如沒有遇到成湯和姬昌,也隻能慢慢的變老,失去了銳志。

從一首小令中讀懂王安石的落寞

伊尹和呂尚是幸運的,他倆分别遇到了成湯、周武王,自然是如風從虎,如雲從龍。至于建功立業,憑借他倆的絕世才能,隻在羽扇綸巾,談笑之中了。

最後,王安石慨歎,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争功?同樣是宰相,他想做伊尹和呂尚那樣的能人。可是,卻沒有成湯、周武王那樣的賢王。

王安石在慶曆二年進士及第,他不是狀元榜眼探花,隻得了第四名,明清時叫做傳胪。在那個年代,鄉試中舉就可以做官了,叫做秋闱。那個著名的典故“名落孫山”裡的孫山,就是在鄉試中獲得了最後一名。中舉的學生還要參加會試,又叫春闱。一般取幾百名,考中的前幾名叫進士,後面的叫做同進士出身。這樣看來,在宋朝考取一個公務員比當下還要困難。王安石能考到第四名,足可以看出他的不凡。

王安石在吃的方面一點也不講究。哪怕是做了宰相,飲食也很随意。據說他的下屬對王夫人說,王安石喜歡吃鹿肉絲,在飯局上一直吃這一道菜。王夫人笑着說,你們下一次聚會,你就把紅燒肉擺在他面前,你會發現他也喜歡吃紅燒肉。

《蘇東坡傳》中有一段關于王安石的描述。大體是說王安石不講衛生,老爺子既不喜歡洗澡,又不喜歡換衣服。王夫人就拿出一件袍子對王安石的下屬布置任務,要他帶着王安石去泡澡堂子,然後把王安石的舊衣服扔掉,把這件新袍子放在原來的地方,這樣王安石不知不覺的就把衣服給換了。書中好像隻提到了袍子,沒有說褲子和内衣,可能王安石隻穿袍子。

一個隻有對某個方面特别專注的人,才會逐漸失去對衣食的感覺。王安石應該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覺得,他并不是真正的熱衷于權勢。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想要成為伊尹與呂尚那樣的傳奇。于是,他搞了變法。

中國古代的變法者,下場都不會太好。因為他們動了當權者的奶酪。最早的是商鞅,他變法成功了,立了大功。人卻被廢掉了,連累全家問斬。王安石還算不錯,想着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雖然沒有成功,但他死後,被皇帝谥号為“文”。能得到這個谥号的人不多,都是有大才之人,除了王安石,還有周公旦、孔圉、張昭、權德輿、白居易、韓愈、朱熹、王珪。到了明代,有了新規定,人臣不得谥文,這個谥号就成了皇帝的專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