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伯溫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曆史名臣之一,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美談,都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卻隻是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卻輔佐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明江山,相比之下,似乎劉伯溫更高出諸葛亮一籌,因為劉伯溫比諸葛亮多出了一個“技能”。
都知道劉伯溫才學過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出謀劃策也是一把好手,但劉伯溫還有一個特殊“技能”,那就是精通玄學,看面相、看風水不在話下,他跟随朱元璋也是看出了朱元璋的龍人之資。據說劉伯溫為朱元璋斬遍天下龍脈,卻為何放過長白山呢?并且是看一眼就倉皇逃走,這又是為什麼呢?
前有天罡,後有伯溫
要說曆史上較為出名的“玄學”大師,非袁天罡莫屬,他曾給幼時的武則天看相,說武則天“後當為天下之主矣”,後來又與李淳風打賭為自己選風水寶地,引出了“金針穿錢眼”的典故,最讓人稱奇的就是袁天罡斬龍脈,以保證大唐國運興盛。
唐太宗在位時期,天生異象,袁天罡掐指一算,告訴唐太宗不可濫殺無辜,他幫唐太宗尋找“王氣”,也就是龍脈,如果發現就“将地形破毀,則‘王氣’自然斷絕,大唐江山無憂矣”,之後袁天罡果然發現大小蟠龍山,“王氣”十足,便命人毀了龍脈,以保大唐江山無虞。
袁天罡斬龍脈被世人傳為佳話,無獨有偶,精通天文、地理的劉伯溫同樣擅長此道。當初劉伯溫仕途坎坷,幾經波折之後辭官回家,本想安心在家養老,後來被朱元璋請去做謀臣,劉伯溫一看朱元璋有着龍人之資,便盡心為其效力,幫助朱元璋拿了天下。
夜觀天象,發現龍氣
朱元璋稱帝之後,這些開國功臣都給予了相應的封賞,同時對他們也有所忌憚,哪個皇帝都怕功高蓋主,朱元璋也不例外,而且疑心極重,每天看着這些功臣表忠心,但他仍然是耿耿于懷,想方設法地試探,看能不能打住他們的把柄。
一天朱元璋早上剛剛洗漱完畢準備早朝,一支箭破空而來射在了宮殿内的柱子上,朱元璋驚出了一身冷汗,看來真的是有人圖謀不軌,于是就命人捉拿刺客,結果查來查去都沒什麼眉目,于是朱元璋就想起了劉伯溫,讓他對此事發表一下看法。
劉伯溫頭一晚夜觀天象就發現了異常,明明朱元璋是真龍天子,已經拿了天下,為何又多出了幾道龍氣呢?當劉伯溫被召進皇宮後,聽了朱元璋險些被刺的經過,他掐指一算,這支箭來自西北方向,正與他夜觀星象有所吻合,于是告訴朱元璋,天下又多出了幾道龍氣,會危及他的江山社稷,朱元璋這一聽還了得,自己還沒坐熱乎呢,豈能讓别人再奪了天下,就派劉伯溫去斬龍脈。
尋至西北,斬斷龍脈
劉伯溫領旨出發,一路奔向西北,當他到達蘭州一帶時,發現這裡郁郁蔥蔥、山青水秀,根本不是如今荒涼的樣子,經過他細細觀察風水,竟然發現這裡有龍山和鳳水,大有聯在一起的勢頭,如果龍山鳳水連在一起,那麼這條龍脈就已成,大明的江山危矣。
于是劉伯溫一路細察,最後在關鍵的位置發現了一座墳墓,他便命人打開,發現墓中的屍體一半已經轉化成鱗片,下身如果不穿着褲子就會轉化為龍了。劉伯溫急忙命人焚燒屍體,屍體燒了三天才化為灰燼。之後劉伯溫又派人斬斷了此處的龍脈,據說斬斷時有“龍血”流出,以至于那塊土地至今仍是紅色。那麼這個屍體是誰,箭又是誰射的呢?
原來這個即将化為龍的人叫蒲陰陽,精通于風水,為了福及子孫,他死時讓兩個兒子安葬他時不要給他穿衣服,洗幹淨背着往山裡跑就行,繩子在哪斷就葬在哪裡。結果兒子不忍心他裸葬就給他穿了條褲子,葬好父親之後,又按父親的要求天天早上對着太陽拉弓,到了一百天才可以射出去,結果兄弟倆少算了一天,第99天時把箭射了出去,這箭就射到了朱元璋的寝宮之中。
天機洩露,恐遭天遣
劉伯溫先行一步斷了蒲陰陽的龍脈,但朱元璋仍不放心,讓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以保大明江山世代興盛。劉伯溫被逼無奈,隻能奔波于各地尋找龍脈,他先後查出昆侖山、太行山、峨眉山這幾處龍脈,并斬斷了龍脈,但是到了長白山這裡,他看一眼就倉皇逃走了。
劉伯溫不僅會看風水,同時也能預知将來,他所斬的龍脈已經是洩露了天機,但根據他的算法,這幾處龍脈并不會危及到大明的江山社稷,這也算是給朱元璋一個交待,至少不會讓自己擔上欺君之罪,但是到了長白山這裡就不一樣了,這裡龍氣十足,完全不是他一個凡人所能左右得了的,便倉皇逃走了。
如果強行斬斷長白山的龍脈也不是不可以,但劉伯溫就會因洩露天機而殃及子孫後代,這樣缺德的事,劉伯溫是不會做的,他可以犧牲自己,卻不能拿自己的後代開玩笑,他是真的怕自己、家人、後代遭到天遣。
劉伯溫回京向朱元璋複命,朱元璋對此表示很滿意,當然劉伯溫沒有告訴他長白山之事。後來劉伯溫終是遭到朱元璋的猜忌,落得一個晚景凄涼的慘淡結局。但他在臨死前交待好了後事,讓兒孫們借了他的光,并沒有因朱元璋後期的“藍胡之獄”而遭到迫害,反而在幾世之後家族重新興起,自己也享受到了配享太廟的殊榮。
劉伯溫沒有斬斷長白山的龍脈,幾百年之後努爾哈赤為首的滿人在這裡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後來逐漸擴大,當清軍入關時,大明的曆史也就正式宣告結束了。
小結
劉伯溫斬龍脈有無數個版本,這些來自民間的傳說半真半假,以至于如今的蘭州百姓還怪劉伯溫如果當年不斬斷龍脈,蘭州也應該是個富庶之地。劉伯溫背不背這黑鍋無從知曉,但劉伯溫精通天文地理這個卻是實情,他能掐會算,讓百姓把他當成了半神半人,足見劉伯溫當年在百姓心中還是有着極高的本事之人。
朝代更疊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誰也不能輕易更改曆史向前的軌迹,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每個朝代都會經曆建國、興盛、衰落的過程,明朝不會因劉伯溫斬斷龍脈而永遠存在,正如當年袁天罡斬龍脈沒有永保大唐江山一個道理,很多傳說故事都是為了給某個名人而加上的特殊光環罷了。
參考資料:《新唐書》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