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y learning path (windows系統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3

 從前我總是一味的研究操作,沒有好好學習理論知識,昨天學校進行了一場模拟面試,發現自己理論方面實在是不足,隻會應用的人并不是一個好的網絡管理人員。是以開始在部落格上書寫下 my learning path (我的學習之路)系列,将自己從剛開始學習網絡到現在,自己的知識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在中間也會介紹各種基于理論的實驗操作,我想不單是我,剛剛接觸到計算機網絡學習的人,跟着這個系列博文走下去,也會有一點收獲。

      剛剛接觸網絡知識的人,一般都會從windows server 2003學起,這是microsoft的産品,操作界面友善,便于上手管理,性能方面也是比較優越的。在學習windows server 2003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網絡的管理方式。那網絡是由什麼組成的?

      網絡是由計算機,連接配接裝置,作業系統以及資源組成。 

      連接配接裝置:連接配接計算機的實體裝置,交換路由等。 

      資源:存儲在計算機的軟體,資訊和資料。 

      作業系統:資源的載體。 

      以上内容合并成為網絡。

      計算機的數目多了之後就會形成網絡,就會出現網絡管理問題,目前我們存在兩種不同的網絡管理方式。

1. 對等網模式 (peer – to - peer)

      peer的中文意思為平輩的,平等的。顧名思義對等網就應該成為平輩的對平輩的。當多台計算機需要通信的時候,将計算機使用網線連接配接起來,達成可以通信的狀态,就是對等網模式,可以看出,peer to peer隻是一種通信手段。沒有用戶端伺服器之分,沒有統一集中的管理。适用範圍在小于10台的計算機網絡中。

2. 客戶機/伺服器模式(client/server)

      客戶機/伺服器模式,一般稱為C/S模式,在C/S模式下,客戶機又被稱為工作站,用戶端。指的是使用者所使用的計算機,而伺服器并不屬于某一個人,是用來完成一項特定的功能。可以這樣了解。C/S模式是犧牲了一台性能較好的計算機成為伺服器,一台并不屬于任何人的一台計算機,用它來實作一些大部分人所需要使用的功能。

      了解了兩種網絡管理方式,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選擇C/S模式,那麼在C/S模式中客戶機和伺服器又具備什麼樣的概念呢?

客戶機: 

      客戶機又稱為工作站,一般使用個人PC機(個人計算機)來承擔。客戶機是使用者和網絡的樞紐,使用者通過客戶機與網絡交換各種資源。通過無盤工作站我們就可以正确的了解到客戶機的定義,無盤工作站中的“盤”為硬碟的含義,需要擁有可引導晶片的網卡,将主機和硬碟分離,通過連接配接伺服器得到作業系統,進而進行操作。很明顯,客戶機的存亡對網絡并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伺服器一旦失效,那麼網絡中的一些功能也會随之失效了。

伺服器: 

      伺服器是指一個管理網絡資源并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體,通常分為應用程式伺服器,檔案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運作以上軟體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被稱為伺服器。伺服器為網絡提供一些功能,并且被大量的人所使用,是以他需要具備比普通PC更高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性能等等,通常伺服器是通過采用SMP(對稱多處理器),插入大量的高速記憶體,硬碟容量大并使用SCSI接口(SCSI接口是一種具有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并且可以熱插拔的接口類型)。對于伺服器,我們還會使用RAID技術(磁盤陣列)實作容錯,進而保護系統的可用性。   RAID(磁盤陣列) :使用多個價格便宜,容量較小,穩定性高,速度較慢的磁盤組成一個磁盤組,進而達到提高整個磁盤系統的效果。

      windows server 2003就是一款Microsoft公司的真對于伺服器的作業系統,包括以下幾個版本。

windows server 2003 web版 單純以web服務(網站伺服器)為目的的作業系統,通過包含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IIS 6.0,ASP.NET,.NET架構提供web服務環境。(不支援域) 

windows server 2003 标準版 真對小型企業設計的作業系統。 

windows server 2003 企業版 真對于中型大型企業的作業系統。 

windows server 2003 Datacenter版  資料庫中心版 真對需求高可用性可靠性和可伸縮性的企業而設計。

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之前,我們需要檢查裝置是否符合安裝要求。

最小CPU速度:   133MHz   推薦: 550MHz 

最小RAM容量(記憶體) 128MB  推薦256MB  最大32GB 

最多支援8個處理器 

所需磁盤空間2GB到3GB

      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我們沒有真實的裝置來完成相應的實驗,是以需要一款虛拟機來代替真實裝置。在這裡我們使用vmware 7.0版本來實作。

setup 1 :  安裝vmware 

setup 2 :建立一個新的虛拟機,打開vmware,選擇file(檔案)中的new(新的)中的virtual machine(虛拟機)。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47GHGv.png"></a>

setup 3 : 選擇自定義模式,選擇下一步。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52zzQX.png"></a>

setup 4 : 這裡讓我們選擇需要相容什麼樣的硬體,選擇workstation 6.5-7.0即可,然後下一步。

setup 5 : 這個步驟是将CD光牒放入虛拟光驅中,可以選擇從真實裝置的光驅插入,也可以選擇使用鏡像插入,這裡我直接将鏡像放入虛拟CD光牒中。點選下一步。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59FLkc.png"></a>

setup 6 : 輸入産品的序列号和管理者賬戶密碼。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62cRKH.png"></a>

setup 7 : 選擇安裝版本。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645Pmf.png"></a>

setup 8 : 選擇安裝到真實裝置的位置。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67jTm8.png"></a>

setup 9 : 選擇處理器數量,預設就可以。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70O6ma.png"></a>

setup 10 : 選擇記憶體大小,我們輸入512,保證系統運作流暢。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73ytjm.png"></a>

setup 11 : 選擇網絡接口類型(在後面的時間會提到,這裡選擇預設。)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769HmI.png"></a>

setup 12 : 選擇接口類型。

setup 13 : 選擇建立一個新的虛拟機。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82xMrv.png"></a>

setup 14:選擇硬碟類型。

setup 15 : 選擇硬碟大小。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87wQPe.png"></a>

setup 16 : 輸入虛拟機名稱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90mHgP.png"></a>

setup 17 : 檢查屬性并确定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93plzX.png"></a>

      vmware的設定就是如此了,今後我們所安裝别的系統對于虛拟機階段的設定都大部分一樣。下面進行安裝的操作了,在虛拟環境中和真實環境的安裝操作是一緻的。

setup 18 : 進入歡迎界面,按回車繼續。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95HZ8U.png"></a>

setup 19 : 按F8同意條款。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97gNyc.png"></a>

setup 20 : 按C分區。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399ZZeu.png"></a>

setup 21 : 直接回車,将所有空間都劃分到了C槽,然後按回車繼續。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401Pouc.png"></a>

setup 22 : 使用ntfs檔案系統格式化磁盤分區。

<a href="http://zhengweiit.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010/14/1109863_12870264028BKA.png"></a>

接下來就是安裝過程了,等待即可。

本文轉自 鄭偉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zhengweiit/40550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