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房網絡光纖擴容施工

企業網絡需要擴容,主要是對網絡傳輸的媒體進行更新,我們采取的措施是對企業的核心鍊路光纖擴容的方法來提高企業網絡的安全和高速性,對此規劃的目标是:主要節點增加思科3750交換機,使用六芯單模雙路連接配接,這樣的架構預留出足夠的光纖帶寬為以後的應用準備,施工目标能夠滿足今後幾年的網絡需求。前期我們對企業的網絡應用進行調研,确定企業主要節點的拓撲,對現有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網絡裝置詳細測試,檢查是否有子產品是否能夠提供正常使用,大多數網絡裝置連續使用期限超過3年的話,端口子產品損壞的情況比較常見。這次施工也可以順便檢查網絡裝置使用情況,我們能夠掌握這些網絡裝置是否需要淘汰,或是還有維修的價值這方面的資訊,先準備好同型号的“替補隊員”,逐漸去按照IT資産折舊周期去更新。我們不光要使用網絡,更重要裝置的維護和管理,然後才能讓企業的網絡健康。

由于光纖比較細,架設光纖時要特别小心,任何用力的操作都會導緻光纖斷裂,考慮到施工的難度,有可能在某些應用環境中無法使用PVC管對光纖進行保護,是以建議使用铠裝光纖,它與傳統光纖跳線的最大差別在于它針對光纖易折斷、易被損壞的缺點,使用細小的可撓性不鏽鋼套管來保護光纖,進而獲得了抗張力強、耐側壓、耐彎折、耐重複彎曲、防鼠咬等良好特性;再在套管外加上阻燃材料,實作防潮防火等功能。這種柔順而堅固的雙重保護,真正使資訊暢通無阻。 此外,獨特的設計使光纖的施工布放方式變得更加簡便,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損耗,并可提高光纖連接配接器的使用壽命。特點: 1)不鏽鋼防護盔甲,具有抗張力強、耐側壓、耐彎折、耐重複彎曲、防鼠咬等優點。 2)柔軟性好,且直徑與普通跳線相當,節省空間。 3)當外力作用于铠裝光纖跳線時可避免光纖産生應力,保證光路系統穩定運作。4)可以如同電線般輕松使用,使布線工作更簡易。當然,材料費用會有所增加,但我們能夠確定施工進度和品質,從這方面來講還是比較合算的。

通常情況下光纖鋪設對現場環境有一定的要求,走線需要穿管,尤其在拐彎的地方角度不超過90度,在豎井能夠固定好并做好辨別,我們要在前期把這些問題都處理好,嚴格按照施工規範标準去實施。現場有很多意外的情況,管道裡有可能有積水,線槽擁擠無法放入,沒有防雷保護等等,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提前預備好相應的工具,準備一些保護光纖的材料,“有備無患”,充分考慮到施工的複雜度和難度,盡可能讓施勞工員能夠了解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調動施勞工員的積極性,我們面對的是有計劃、合理的施工進度,把握整體施工的計劃落實。在這個施工過程中,情況變得挺多的,部分節點遇到無法從地下的管井進入,這個管井以前設計的小,現在無法再增加空間,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無法去繼續按原計劃實施。綜合實際情況,隻好采取繞過原有方案,從屋頂進入,意味着要考慮到如何避免日曬和雨淋,還有控制預算的浮動範圍。

好在施工之初就已組織多次考察現場,規劃好施工的路線,勘察管井和豎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2套應對方案,1套利用現有的光纖網絡更新,全部更換思科的3750三層交換機,另一種為從外圍繞過的方法,會增加施工光纖的長度,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方溝通,大家一起協商來解決,我們通過采用照相,畫圖做記錄的方法,把所遇到的問題展示出來,放在台面上來共同面對,拖延和回避都會導緻施工問題的複雜,我們注意過長的讨論時間會對施工有多大的影響。這種前期的鋪墊工作,為我們實際施工奠定好的局面,實際上施工主要是放在周末來完成,我們要利用周末的時間把一周的施工任務完成,在正常的工作時間準備的是施工文檔、解決方案和協商問題。

在對機房核心節點的連接配接中,我們首先要預留足夠長的光纖來,防止“最後一米”導緻無法連接配接,保護好光纖不受外界的損壞,從管井到豎井的過程中,組織充足的人手去施工,讓他們能夠有條不絮地去施工,我們可以将整個過程拍照,很好地起到監督施工,這樣對施工品質就有評估依據。施勞工員穿着整齊的施工服,鞋是具有鋼頭的防護絕緣鞋,佩戴護目鏡,最好還要有安全帽,從頭到腳都全副武裝。在穿過豎井到機房天花闆這段路當中,不能忽視的是要避免跟天花闆内的各種線纜發生沖突,尤其是強電的電磁影響,我們使用的铠裝光纖也要能夠保護好自己。由于走線是一段一段過的,我們不能讓光纖受到折損,對光纖頭要用黑膠帶纏在粗銅線上,這樣一直走到機房的天花闆上。從這裡開始,我們的要特别注意。

為了更好鋪設光纖,我們最好能夠從原有的線槽過,這樣的好處在于,地闆下的線槽都有防雷保護,線槽之間有鍍鋅的鋼帶,還有粗銅條跟豎井相連,我們的機房裝置最怕的就是雷擊,如果沒有足夠的接地保護,很可能一次雷擊之後燒壞。線槽裡的網線跟我們的光纖也不沖突,我們很順利地把通過線槽,把光纖拉到網絡機櫃,這就大緻完成了,線纜不能堆放着,我們要把這些光纖盤好,用黑膠布纏好。最後是打掃現場,把地闆都歸位,檢查線槽是否都卡牢,天花闆都合上,機房整個都檢查一遍後大功告成。

本文轉自 zhaike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zhaiken/341767,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