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檔案伺服器的配置與管理(4) 分布式檔案系統DFS

如果網絡中的共享檔案夾比較多,而且位置又比較分散,那當使用者需要通路多個共享檔案夾時,就要逐台搜尋并登入相應的伺服器。而利用分布式檔案系統(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管理者就可以把不同計算機上的共享檔案夾組織在一起,建構成一個目錄樹,使用者隻需通路一個共享DFS根目錄,就能夠通路分布在網絡上的共享檔案夾,就如同這些共享檔案夾全部位于這一台伺服器一樣。

DFS可以提供一個通路點和一個邏輯樹結構,将網絡中的所有共享檔案夾添加到一個DFS根目錄中(根目錄裡存放的隻是共享資源的連結,而非資源本身)。在使用者看來,所有共享資源僅存儲在一個地點,隻需通路這個DFS根目錄,就能夠通路到分布在網絡上的所有共享資源。而且,當網絡中對共享資源的通路頻繁、資料流量特别大時,借助于DFS還可以将同一份共享資源分散在幾台伺服器上,當使用者讀取檔案時,DFS會從不同的伺服器為使用者讀取,進而減輕一台伺服器的負擔,實作了負載均衡。另外即使有一台伺服器發生故障,DFS仍然可以從其他伺服器正常讀取檔案,實作了備援備份的功能。

<b>1. 建立DFS命名空間</b>

由于前面我們已經在系統中設定了共享檔案夾,因而就會自動安裝了檔案伺服器角色,但DFS預設并沒有安裝,可以在【伺服器管理器】中通過添加角色服務來安裝DFS相關元件。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041776.jpg" target="_blank"></a>

在“添加角色服務”向導中勾選DFS命名空間和DFS複制。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121292.jpg" target="_blank"></a>

接下來詢問是否建立DFS命名空間。

命名空間就是利用DFS來管理網絡共享資源時的根目錄,這裡面存放了網絡中所有共享資源的連結,而使用者也隻要通路命名空間就可以看到網絡中的所有共享資源。

這裡建立一個名為public的命名空間。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211460.jpg" target="_blank"></a>

選擇命名空間類型。

基于域的命名空間建立在活動目錄的基礎之上,同域結合在一起。DFS的所有配置資訊都是存儲在DC的活動目錄中,支援負載均衡和備援備份,功能強大;獨立命名空間則是将資料存儲到本地伺服器的系統資料庫中,功能相對有限。

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都是選擇基于域的命名空間。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258866.jpg" target="_blank"></a>

在“配置命名空間”中顯示了剛才建立的public命名空間,可以點選“添加”按鈕再建立其它的命名空間,這裡直接點選下一步結束命名空間的建立。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404295.jpg" target="_blank"></a>

<b>2. 設定DFS映射</b>

DFS元件安裝完成後,可以通過【管理工具】中的【DFS Management】對其進行配置管理。

DFS命名空間建立好之後,下面需要在其中添加DFS映射,以将分散在各台計算機上的共享檔案夾連結過來。不過,共享檔案夾原有的權限不會改變,使用者通路某個共享檔案夾時仍需要有相應的通路權限。

在“建立檔案夾”界面中為連結起一個名稱,這個名稱就是共享檔案夾在DFS根目錄中顯示出來的名稱。然後指定共享檔案夾的UNC路徑,點選确定完成操作。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3731682.jpg" target="_blank"></a>

這樣就在命名空間中建好了第一個映射。在域控制器PDC中也建立一個共享檔案夾share,然後将其以“soft”的名義也映射到DFS命名空間中。

<b>3. 備援備份和負載均衡</b>

實作共享資源的備援備份和伺服器之間的負載均衡也是使用DFS的主要目的。下面我們将剛才建立的“book”映射再連結到位于另外一台伺服器中的第二個共享檔案夾上,即在兩個共享檔案夾中存放相同的資料并實作自動同步,這樣當其中任何一台伺服器出現問題時,都不會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進而實作備援備份;另外在用戶端通路共享資源時,DFS首先要通過特定的算法計算出到達2台伺服器的cost值,然後将用戶端引向cost值最小的伺服器,進而實作負載均衡。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309951.jpg" target="_blank"></a>

然後系統會自動在2台伺服器之間實作共享檔案的同步複制,這裡會自動建立一個名為book的複制組。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348831.jpg" target="_blank"></a>

然後會列出有資格參與複制的伺服器。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423945.jpg" target="_blank"></a>

選擇複制的主要成員,當DFS第一次開始執行複制檔案的操作時,會将這台主要成員内的檔案複制到其他的所有目标。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505537.jpg" target="_blank"></a>

接下來要選擇成員之間的複制拓撲,複制拓撲可以選擇“集散”或“交錯”。“集散”的複制方式跟星型拓撲類似,“交錯”則屬于混雜式。“交錯”方式的可靠度較高,但是資料流量會大些,在這裡因為隻有2台伺服器,是以選擇交錯方式。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627578.jpg" target="_blank"></a>

在“複制組計劃和帶寬”裡選擇全天候使用完整的帶寬來複制。

<a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03/074709260.jpg" target="_blank"></a>

最後确認無誤後單擊建立按鈕完成設定。

本文轉自 yttita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ttitan/116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