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indows Server入門系列24 工作組的設定與使用1. 工作組的概念

工作組和域是Windows環境下兩種不同的網絡管理模式。

在工作組中,每台計算機的地位是平等的,沒有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是以這種模式管理分散、安全性不高,适合于小型的網絡環境。

在域中,計算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一種被稱為域控制器的計算機,它負責管理域中的其他計算機,是以這種模式管理集中、安全性高,适合于大型的網絡環境。

工作組是Windows系統預設使用的網絡管理模式。在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時,預設都是選擇了工作組模式,并且都加入到了“workgroup”工作組。

對于Windows XP/2003系統,在“我的電腦”上點選右鍵,從右鍵菜單中選擇“屬性”,打開“系統屬性”視窗,切換到“計算機名”頁籤,從中就可以看到目前計算機所屬的工作組。

<a href="http://yttitan.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11/26/70821_1385450165hOhY.png"></a>

一台計算機隻能屬于一個工作組,但是它可以随時改變加入到别的工作組中去,甚至在任何一台計算機上都可以随意建立新的工作組。是以工作組模式實行的是松散式管理,大家可以随時改變自己所屬的工作組,并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在生産環境中,一般是将計算機按所屬部門加入到不同的工作組中去,如财務部的電腦都加入“财務部”工作組,人事部的電腦都列入“人事部”工作組,這樣位于同一個工作組内的電腦互訪起來也比較友善。

在工作組模式下,網絡中的使用者、資源和權限這些内容都是由每台計算機的使用者自行管理的。比如網絡中的某個使用者“張三”,隻要他願意,可以随時将自己電腦中的某個資源共享出來,至于誰能通路使用這個共享資源,并且在通路資源時擁有什麼權限,都是由張三自己決定并進行設定的,而且張三也可以随時将這個已經共享的資源停掉。在工作組模式下,一是對每個使用者的電腦技術水準要求較高,另外也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亂,是以工作組模式主要适用于對網絡管理或應用要求不高的小型網絡。

總結一下,工作組通常用于家庭和小規模的商業網絡,其具有如下特點:

計算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每一台計算機都獨立維護自己的資源,不能集中管理所有網絡資源;

網絡規模一般少于10台計算機(有些網絡規模較大,但也采用工作組模式,這是因為這種網絡對管理的要求不高)。

<b>2. </b><b>更改工作組</b>

在上圖的界面中點選“更改”按鈕,在打開的“計算機名稱更改”對話框中可以更改計算機所屬的工作組,或者建立新的工作組,同時也可以在這個視窗中改變計算機的名稱。

<a href="http://yttitan.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11/26/70821_1385450168hPQG.png"></a>

計算機名用來辨別計算機在網絡中的身份,就像人的名字。計算機名又稱NetBIOS名,當計算機啟動時,系統會在網絡上注冊唯一的NetBIOS名稱,也就是從“網路上的芳鄰”中看到的計算機名。計算機命名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姓名命名,也可以按照使用者崗位命名。對于伺服器的命名一般以服務的功能命名,如DC(域控制器)、Filesrv(檔案伺服器)等;如果同類伺服器有多台,也可以編号,如DC1、DC2等。

<b>3. </b><b>通路工作組</b>

一般是通過“網路上的芳鄰”來通路各個工作組以及其中的計算機。

通常同一個工作組内的成員互相交換資訊的頻率最高,是以一進入網路上的芳鄰,或者點選“檢視工作組計算機”,首先看到的是自己所在工作組的成員。如果要通路其他工作組,需要點選“整個網絡”,就會看到網絡上所有的工作組,然後輕按兩下工作組名稱,就會看到裡面的成員。

<a href="http://yttitan.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311/26/70821_1385450169VNXk.png"></a>

本文轉自 yttita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ttitan/133187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