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來了。
之前Sir聊過一部9.1的高分韓綜《血戰》,尺度之大,我們望塵莫及。
想完全複刻确實不太現實。
但隻要稍微拓寬一點邊界。
這檔國綜最近就悄悄“驚豔”所有人:
《決勝21天》

有人說這是
合理合法的“鱿魚遊戲”。
11位參與者,封閉空間,21天社交實驗……
模式聽起來有點熟?
遠有始祖《幸存者》《Big Brother》,一個41季一個24季;隔壁神綜《血戰》,一開播直通天花闆。
吃吃喝喝,爾虞我詐,撕×抓馬,還能有什麼新意?
嘿,這節目還真想玩出點花樣。
節目最大噱頭:首檔
實境博弈實驗
節目。
很高端的樣子?
“博弈論”聽起來高大上,實際我們生活經常接觸到,Sir就說幾個“博弈模型”。
聯考填志願,分數高不成低不就的你要和别人博心态,玩的就是一場——
少數派:
每一個個體需要從A和B中做出選擇。博弈收益在遊戲結束後公布,選擇屬于少數派的一方獲得收益。
媽媽叫玩電腦的你過去吃飯,膽敢哼哈兩句,等待你的絕對是——
最後通牒:
兩名參與者進行的非零和博弈。一名提議者向另一名響應者提出一種配置設定資源的方案,如果響應者同意這一方案,則按照這種方案進行資源配置設定;如果不同意,則兩人都會什麼都得不到。
路上開着車和一個路怒司機發生剮蹭,你即将面臨着一場——
懦夫博弈:
一個玩家讓步對于雙方都有好處,而玩家的最佳選擇取決于其對手會做什麼:如果對手讓步,那本方就不應該讓步,但如果對手不讓步,本方就應該讓步。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命的最大”。
團隊的工作出差錯,看着醞釀着唾沫星子的上司,你會沉默、甩鍋還是背鍋?
某種程度上,你正面臨着——
囚徒困境:
囚徒們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縮短刑期),但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因為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無罪開釋),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可為他帶來利益,是以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Sir不得不說節目腦洞挺妙,這噱頭說出來就唬住不少人。
但等真正開播,争議也沒停過。
評分随着熱度略有下跌:
8.07.8
。
具體評價漸漸兩極分化:
究竟是把理論玩出花的“博弈”天花闆,還是打着博弈幌子的純撕×真人秀?
大局已開。
誰是高瞻遠矚的棋手,誰是身在其中不自知的棋子?
Sir帶你入局。
01
先來看選手配置。
11位參與者,雖不是明星,但或多或少也不是純素人。
男選手6位。
智商擔當,《密室大逃脫》的
三清博士
火樹(清華本碩博,研究核實體);
性情中人,靠《變形計》“真香打臉”發家的王境澤;
情商擔當,《奇葩說》高情商
辯手
的毛東;
《同一屋檐下》大度男嘉賓李丞壕;《機智的戀愛》裡的“霸總”烏蘭;
擊劍運動員
張宇。
女選手5位。
《創造營2020》的
練習生
伍雅露;東方衛視
主持人
餘有礦;
進階戰略分析師
邱晗;
國際公共政策研究所學生
的劉子洛,香氛
品牌主理人
恺恺。
節目沒時間搞什麼花裡胡哨,開場就是快準狠的“面評”:
選手挨個進入任務房途中,一來一回彼此打個照面,彼此進行評價。
面帶微笑,暗流洶湧。
比如被“貌相”了的博士火樹,在面評裡的第一印象是“智商不高,不太聰明”。
感覺又智商好像可能不是很高
因為他衣服正中間寫了一個兵不厭詐
智商高的一般會藏得比較深
再看遊戲規則。
沒有網絡,沒收手機,與世隔絕的“小社會”。
流通貨币是
“博弈币”,選手每人有1000個初始博弈币,一個公共賬戶一個私人賬戶。
住宿水電費,買吃的喝的都走公共賬戶,大家能看見數額變少。
私人賬戶的博弈币,影響最後勝負。
如果彼此的第一印象是“貼标簽”,那接下來就要開始“撕标簽”了。
公共賬戶數額為0,首先要去X房間開始第一次
公共賬戶投币。
按規則,同一時間隻允許一名選手投币,不會公開單人投币金額,其餘的參與者則需要上一名參與者投币完成,從房間内出來之後才能再次進入房間。
第一次交公費,交不交,交多少,告不告訴大家,說不說實話,都由你自己定。
公共物品博弈,已然開始。
節目組沒有說明這一次的投币具體用來支付哪項費用,大家還在為每人交多少讨論得如火如荼。
那邊,“真性情”如伍雅露已經開始了單獨行動。
她想法簡單直接:
21天1000個币,每天45到50的流水,隻要投的比平均值多一點肯定就OK。
于是,60個币被美滋滋地投了出去。
回來一看,發現大家已經達成了協定:
每人100個币。
她騎虎難下,可當有人提出幫她“補交”時,她卻以“信不過”拒絕了。
大部分玩家秉持“遵守約定”的原則,投了100币。
有沖着未來合作博個彩頭的毛東,投了125币。
也有抓馬的。
恺恺以自己喝水多為由,謊報自己交了120,實際隻交了100。
△ 表示自己要增加“遊戲體驗”感
這隻是第一步,之後當公信力很高的餘有礦被委派去扣除200的“水電費”時,看到了之前交費的總額:1140。
暗自慶幸:100×11=1100<1140,大家都很誠實,還有好心人多交了嘛。
有電了,燈開了,聽到1140的數額,大家歡欣鼓舞。
可有一個人的心,卻亂了。
“真香打臉”的王境澤嗅出了危險,因為他交了300币,投石問路。
一定有至少1-2個人,少交,甚至沒交錢。
在準備點燒烤吃晚飯時,王境澤突然攤牌,一語點醒夢中人。
這時,所有人才回過神兒來。
高、興、早、了。
有人大受震撼,還有人,幸災樂禍。
沒錯,就是火樹,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因為他:
在之前把100博弈币在衆目睽睽之下交給張宇,讓他代投。
在這種焦灼環境下,迅速撇清了自己。
一盤,大家嘴裡的報出的“數字”和實際上交的差了120。
當大家還在猜疑是哪些人“缺斤少兩”時,多報了20的恺恺,反而心裡門兒清。
她非常清楚,隻有一人沒交約定的100币。
會是誰?
這才是入住第一天,一次“繳納公費”吹響了沖鋒的号角。
搓搓手,就問你興不興奮,期不期待?
一場腥風血雨,即将席卷而來。
02
《決勝21天》可以分為三條線:
高智商博弈線,撕×線高情商社交線,cp/聯盟線。
每人目标不同,自然玩法不同。
像烏蘭,野心勃勃,享受競争。
第一次交公費,做了一毛不拔的“搭便車”的人(沒被人發現)。
到了第二天野心都懶得藏,在“提案”遊戲沖到最前面。
吃透了“隻準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和“僅有30分鐘”的遊戲規則。
第一輪烏蘭打算獨占30分鐘時間,讓自己的提案自動通過。
在外等待的六人也沒閑着。
結成聯盟,超過半數,掌握了這場“多數決”的遊戲。
為了不過分樹敵,烏蘭最後留了1分鐘給邱晗和張宇提案。
将“想赢”寫在臉上的帥哥,還和李丞壕在暗地裡聯盟。
玩遊戲和投票時,還使出“狼踩狼”戰略,隐藏身份。
有人在政策上玩得風生水起,有人在博弈空間裡大展拳腳。
火樹,一心隻想好好玩遊戲。
他的聰明從不藏着掖着,甚至有點凡爾賽。
那不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遊戲嗎
這個遊戲大概在我國小的時候
我媽就和我玩
在烏蘭和李丞壕玩巴什博弈時,他在外主動教給大家遊戲的“必勝法”。
像老師一樣,試圖教會大家:
先手必赢
一組湊夠八個就穩
自己玩遊戲,更是很難輸掉。
△ 玩的就是“陽謀”
玩遊戲,拼智商,火樹沒在怕的。
至于遊戲外的社交?
妥妥短闆,各種尴尬。
一開始就被看作最具有威脅性的對手,一度被列為“好感度最低的人”。
他會被投走嗎?怎麼破局?
餘有礦,智商與情商結合,打一手平衡。
曾經是主持人的她,控場能力MAX,擅長解決紛争。
發現有人亂用公款,想出了分三個小組,選出信任組長代投,再出問題找組長。
分成443三個小組
3個組長代表小組去投
如果博弈币出問題
把組長(在投票日裡)投掉
△ 小組責任制
身居有話語權的上司角色,拉好感的同時也容易“拉仇恨”。
但她絕不輕易結仇結怨,提議通過獲得了200獎金,還分了100給剩下5個沒拿到錢的選手。
妥妥高情商,也一度是金币最高的人。
有要做自己的。
伍雅露,第一次錯過公費讨論,第二次錯過規則制定,也不打算服從規則。
那麼第一次公投,Say goodbye吧。
當然,也有見風使舵的“牆頭草”。
張宇的言行,堪稱節目裡的迷惑行為大賞。
第一天夜裡,為了用完公費,不惜全買衣架。
“提案”環節,突然起身插入排隊的人群,要給自己争機會。
博弈空間,一邊立“持之以恒,永不妥協”的運動員人設。
一邊說自己“沒搞懂規則”,棄權,啪啪打臉。
都是政策,無可厚非?
還沒完呢。
真香哥王境澤,目标總是動态變化。
像第二天發現金币為負數,人人自危,在盤誰在夜裡搞小動作。
隻有王境澤,果斷上交20金币。
真不在乎?還是想立霸氣外露的“合作者”人設?
不,早上起來從7點到9點都在算計,孩子隻是想吃飯:
可别以為孩子真傻。
到後期,戰局清晰,他逐漸成為占據主導權想赢的人。
帶起了小跟班,還有了cp線……
鬥情商,鬥智商,拼人緣,比政策……
更厲害的是,連觀衆反應和節目效果,也被選手考慮進去。
中途新人進入節目。
新來的帥哥,雙商高,玩遊戲厲害,和火樹關系不錯。
這個潛在對手威脅太大,要不内投就投他?
呵呵,人家早料到自己會被針對。
先是一波“送溫暖”式的糖衣,如果不行,那就來“道德”炸彈。
你們投我我其實很開心
我這麼跟你說 我第一天來作為一個新人
難看的是你們不是我
投他,赢了遊戲,卻也輸了人心。
啧啧,有内味了
玩家的對手,不止在場上,還在場外。
真正赢家,不僅要赢得漂亮,還要赢得體面。
03
《決勝21天》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從選角來看,像這樣的生存競賽類節目,本應該越往後,留存的選手差異化越大,但各方面能力都越強悍。
像《老大哥》評分高達9.2的第十季,後期選手風采各異。
顔值雙商線上的足球訓練員Dan,鼓勵54歲的美容師完成挑戰;有75歲祖父級選手Jerry,不僅觀察判斷能力滿分,那身肌肉一看就不是吃素的。
但縱觀《決勝21天》,現在也算是後期白熱化階段,留下的人裡,
還有随大流和跟風走的。
這當然也是“社會性”的真實切面。
總導演謝滌葵,代表作《變形計》和《爸爸去哪兒》。
謝導近年來專注“社會實驗”,明星實驗綜藝《五十公裡桃花塢》就出自他手。
同樣是21天,同樣要展現當代社會的群居生活面貌。
結果《桃花塢》開播即消失,成為2021國綜尬中尬。
蘇芒:我認為沒有生存,就沒有後面的理想生活
張翰:我說那是不是要立合同
宋丹丹:實際上我們是一群人,我們是要建立友情
《桃花塢》就像是《決勝》的反面——
前者朝着“烏托邦” 出發,卻讓我們看見“烏托邦”是多麼遙不可及;後者沒有預設目标,反而更接近現實。
尤其于“博弈論”結合後,的确增加了看點。
節目中選手都能找到“理論原型”。
複讀機:我第一次會合作,但之後,我會選擇和你之前一輪一模一樣的選擇
千年油條:永不合作,這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黑幫老鐵:先給你面子,跟你合作,你隻要敢欺騙,我就算死到臨頭也不會再和你合作
萬年小粉:我們大家做朋友吧
福爾摩星兒:人喜人是我的特長,遊戲開始我會「合作」「欺騙」「合作」「合作」,但如果你反過來欺騙我,我會像複讀機那樣跟着你出牌,如果你一直不欺騙,我會像萬年老油條一樣榨幹你
△ 遊戲《信任的進化》
在時間有限的比賽中,王境澤抓住了人類的本質,複讀機:
複讀機也有很多别名:黃金準則,互惠利他主義,以牙還牙,互惠寬容。這就是為什麼“和平”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一戰的戰壕中蔓延開來:當你被迫每天與同一批人進行同樣的遊戲(例如戰争)時,複讀機這樣的人不單單會赢得一場戰役,他們會赢得整場戰争。
火樹更像是“偵探”,擅長遊戲,分析人性,但他獨來獨往,沒有團隊。
張宇可以說是“千年油條”的低階版,騙術不算高明,總會被識破,觀衆氣得不行,但不妨礙他能依靠規則和政策,走得長久……
同時,《決勝21天》當然有很多不足。
它終究沒搭建起一個足夠殘酷的生态競技場,也難以在極緻的環境裡去試探人性的深度與底線,于是節目後期嘉賓之間漸漸脫離了“博弈”,反而進入拉家常般的兒戲,和一遍又一遍無足輕重的投票。
但就像它的定位一樣,這是“一場實驗”。
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
那第二步,第三步……
Sir希望後來者,能邁向我們更陌生而廣闊的未知。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