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昨日,《電子音樂資訊》推文對Bass Music藝人Getter因耳部疾病取消演出的近況進行了報道,正如标題《耳部疾病也是電音藝人的一大問題》所示,多位讀者就我們的耳部(聽力)問題進行評論和讨論,也有讀者留言問道“作為觀(聽)衆應該怎麼做防護”。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Instagram 版權屬于原主

事實上,“觀(聽)衆應該如何保護聽力”這一話題本身就具有頗高的科普、參考價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兩年前的資料表明,全球有超過十億年輕人(12歲至35歲)正在經曆着不可逆轉的聽力下降過程,然而,大多數人并不重視自己能力的慢性退化問題(近視也同理),具體原因我們在後文會分析。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Livehealthily 版權屬于原主

而對于《電子音樂資訊》媒體所面向的讀者群體——DJ、音樂制作人、夜店/酒吧從業者、媒體工作者、音樂愛好者以及其他與音樂(聲音)有關的工作者們以及愛好者們(本文整體視角趨向于消費者角度,而非趨向于商家或工作者角度,但對消費者或創業、打工的工作者同樣有效)等等而言,普及“Raver們、樂迷們應該如何保護聽力”則更具必要性 ,是以,筆者(在獨立完成選題工作時、獨自選題過程中)決定就此問題再撰寫一篇簡短的科普文。(話是這麼說,但實際上,本文長度不短于過去六年内、4000多篇純原創文章的平均值)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微信群聊 版權屬于原主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除了耳部疾病之外,還有如下因素容易造成聽力的下降——頻繁的噪聲(甚至也包括分貝過高、響度過高、頻率頻段過高、“不美麗的”聲音)刺激、熬夜、勞累、飲酒等等(國内外的DJ以及夜店/酒吧從業人員可謂全中),而針對這些因素,我們主要讨論讀者最關注的、也是我們無法杜絕的“頻繁的噪聲(聲音)刺激”。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朋友圈 版權屬于原主

隻要不是真空,聲音就無處不在。我們無法阻絕聲音的刺激,但通過國中實體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有三種削弱噪聲(聲音)的途徑。不過,當在夜店、酒吧或電音節現場會友、跳舞時,我們很難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減弱聲音(也不建議這麼做,因為即使被采納了也可能會掃興),故而隻能在自己的耳朵上做工作。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Cdc.gov 版權屬于原主

是以,說白了,耳朵保護最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戴上耳塞或者耳機,如果有降噪功能,保護聽力的效果無疑再好不過;而對于有條件的音樂類、聲音類工作者,可以購買定制的入耳式耳機,以及更先進的“音樂家耳塞(Musicians' Ear Plugs)”,其不僅貼合自己的耳道、佩戴舒适,更能降低音樂的音量(而不是響度)而不影響音樂的真實度。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G**gle截圖 版權屬于原主

說到這裡,有讀者可能又要問:“戴耳塞不會聽不到音樂嗎?”。在夜店或電音節現場,戴上耳塞而聽不到音樂的機率為零,因為現場的聲音音量幾乎都是90分貝往上,一個普通的入耳式耳塞通常削弱了十幾分貝左右,即便我們重金入手了一副能讓外界達到“靜音”效果的降噪耳機,現場的電子音浪也會通過骨傳導的方式被你聽到,當然,這是玩笑話了。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Kraftwerk 版權屬于原主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筆者的網易雲音樂截圖 版權屬于原主

不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耳塞/耳機還需要自己多購買、多對比,包括不限于前往線下體驗店試用等等,筆者在此就不贅言(筆者自己也總是經曆着這些步驟);另外早在十一年前,營運管理者于夜店欣賞老Electro House、老“EDM House”的“套曲”、Dance-Pop時就已經有往耳朵裡塞紙團的習慣,而這也不失為沒戴耳塞的下策。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Pinterest 版權屬于原主

不過,讀者提的這一問題也正是解釋為什麼人們不重視保護聽力的例證(之一)——Raver都想着盡可能充分地享受音樂現場帶來的快感,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的聽力是否受損了,但在這類場合下我們的聽力反而更易受損,因為當人處于興奮狀态時,即便耳部有輕微的不适也很難察覺到;再者由于人類的強大适應能力,也許不用幾秒我們就适應了現場高分貝的聲音環境,顯然,此處的“适應”并非是件好事。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Dangerous Decibels版權屬于原主

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建議Raver們每次進入夜店/酒吧大門之前就佩戴好耳塞/耳機(戶外的電音節的音樂聲壓相對室内會小一些,大家可自行決定佩戴時間),活動結束後再将耳塞/耳機摘下,整個過程中我們則不會感到任何因音樂聲音變小帶來的不快。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值得建議的還有,因為各個音量區間的噪聲(聲音)環境下人耳能夠承受的噪聲(聲音)時長有限(詳見下圖),是以打斷自己于其中的持續暴露時長顯得重要尤甚,比如我們在100分貝的夜店音樂環境裡,每隔半小時就該讓耳朵休息一陣,如出門轉悠一圈或去趟洗手間,尤其是當台上不是自己感興趣的藝人或DJ播放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歌曲時。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Exposure Time Guidelines 版權屬于原主

此外,對于酒客、飲酒型銳舞客們,筆者順便也提醒一二:除了酒精對耳部的直接傷害之餘,有研究表明(大多聲音頻段中)呼吸酒精濃度與聽力門檻值呈正相關,亦是說(大多聲音頻段中)飲酒越多、人們對聲音越不敏感,這也是情理之中;而更有甚者酩酊大醉、倒頭大睡,雖然腦子已經“聽”不到聲音了,但其耳神經細胞還在持續遭受摧殘。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表情包 版權屬于原主

第二天醒酒後,如果你發現别人說話像機器人或者聽聲音總像隔了一層膜或者聽到不正常的耳鳴等等,盡快就醫是最佳的決策,而拖延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聽力下降乃至聽力喪失。音樂是我們的興趣、事業、生活的一部分,未來的日子還多着,如果想讓美妙的音樂陪伴我們更久,請按上述Tips開啟“護耳模式”。

音樂現場的Raver們該如何保護聽力?

圖檔來自Westone 版權屬于原主

————————————————————————

文章版權歸電子音樂資訊上屬營運公司品牌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