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太後執政47年有沒有稱帝的野心?

作為清朝末期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可以說自鹹豐帝駕崩後控制了大清朝大半個世紀,曆經同治,光緒兩帝,在這半個世紀中,慈禧垂簾聽政,大權獨攬,那為什麼她不仿效武則天也稱帝呢?那她有什麼顧慮呢?

慈禧太後執政47年有沒有稱帝的野心?

東宮與西宮

186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鹹豐皇帝帶着慈禧逃亡熱河行宮,次年鹹豐皇帝駕崩,立唯一的皇子載淳為帝,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母憑子貴,慈禧憑同治皇帝的生母與鹹豐皇帝的皇後慈安并稱聖母皇太後,這就是後來的東宮和西宮。

慈禧被尊稱皇太後,但她清楚,她是母憑子貴,論資曆,名望都比不了東太後慈安,是以慈禧在決定一些事情必須征求慈安的意見,還因為雖然都是太後,但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是以在慈安在世的時期慈禧是不敢動稱帝的心思了。那慈安死後慈禧動過稱帝的心思嗎?而武則天時期實際掌權者隻有她自己,蕭淑妃,王皇後都被她弄死了,别人根本限制不了她?

大清祖制,後宮不可幹政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就因為幹涉康熙廢太子便被康熙奪了封号,打入冷宮,後來被人算計去刷馬桶。可以說後宮幹政是一個雷區,東西太後垂簾聽政已經違反了祖制,這也是她一直仰仗慈安太後的原因,畢竟論地位她并沒有那麼高。而唐朝是開放型社會,唐代經過貞觀之治,國力非常強盛、文化開明、婦女的地位比較高。而且武則天深受唐高宗的信任,參與朝政24年之久,這些都不是慈禧可以比的。

慈禧太後執政47年有沒有稱帝的野心?

大清門擡進來的皇後

武則天在唐高宗李治在世時就被封為皇後,而她的情敵們都已被她打壓之死,其餘的也沒有敢放肆的。而慈禧則是憑借同治生母的身份晉升皇太後的,而鹹豐的正牌皇後是慈安,而且自康熙時期有個規定,隻有皇帝和皇後才能走大清門,而慈禧最終隻當上了貴妃,她當年進宮的時候,走的就是旁邊的神武門。就因為這個身份導緻慈禧一輩子不痛快,當初同治皇帝的皇後就因為一句“我是從大清門擡進來的中宮皇後”導緻慈禧怒火中燒,最後慘遭毒手。

慈安逝世後,慈禧大權獨握也動過稱帝的心思,但被大臣一句:“老佛爺非從大清門迎入,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入大清門之人”。給噎了回去。說白了,即使你掌權了,地位也不是最高貴的,皇帝别想了。

缺乏堅強的後盾

與武則天過人的政治手段相比,慈禧還是太嫩,在唐高宗在位時武則天便開始參與朝政,後來還被稱為“二聖”,可見武則天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反觀慈禧,雖然後來把盟友弈訢罷免,但是軍機處和總理衙門還掌握在愛新覺羅手裡,而且自太平天國運動後,地方武裝增強,而中央集權被削弱,如果慈禧稱帝,那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肯定不同意,他們已位居三公,做人臣已到極緻,如果慈禧若敢稱帝,那麼他們弄不好會以勤王名義弄出點事來,到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

漢族大臣不同意,慈禧自己也不同意,首先愛新覺羅家族并不缺子嗣,但慈禧卻隻有同治這一個短命的兒子, 如果自己死後,是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自己的侄子?這個武則天已經給她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慈禧太後執政47年有沒有稱帝的野心?

得看外國人的臉色

自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後,清政府就開始看外國人的臉色過日子,特别是慈禧那句“以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更是先露出奴才的本色,如果慈禧稱帝,肯定會引起局勢動蕩,這是列強不願看到的,他們希望中國局勢穩定,便于他們利益的輸出,當時慈禧想廢掉光緒,立溥儁為同治子嗣繼承皇位,但是遭到外國列強的反對,甚至不惜以武力幹預,最終慈禧之好作罷!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武則天繼位時大唐剛經曆了貞觀之治,經濟繁榮,而慈禧時期清政府已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任何人都來欺負下,如果不是太笨,沒人會想來背這個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