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一個煙雨迷蒙的清晨,河岸邊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長發披肩,美眸顧盼,款款而來。這仿佛夢中幻境的畫面,或許是當下許多男青年心中的神仙伴侶形象。如果,67歲的武則天穿越千年時光,長發披肩,一襲白衣,款款而來,這樣魔幻的畫面會産生什麼樣的效果?網友說,打住,快打住!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有網友馬上站出來糾正,雲想衣裳,花想容,不同的曆史時期都有各自的審美觀念。年輕女子以長發披肩為美,這隻是現今、當下的審美觀,縱觀中國曆史,至少在清代以前,我國古人無論男女,頭發一定要梳好,不能披散垂着。在我國古代,披頭散發或許隻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古人在服喪期間,第二種情況就是成了罪犯等待秋後問斬。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網友說,武則天披頭散發的形象在電視劇裡真有。日前,電視劇《風起洛陽》中的一代女皇武則天,自出場就披散長發,以往影視劇中發髻高聳、衣飾華美的形象截然不同。改編自馬伯庸小說《洛陽》的《風起洛陽》講述了武周時期發生的故事,在該劇第二集中,武則天首次出場,隻見她背對群臣,身着素服坐在蒲團上,且長發披散,無一頭飾。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有網友覺得不妥,他們認為拍攝唐代曆史劇就應該基本符合唐代的服飾與發式。一代女皇武則天應該和所有其他唐朝貴族女子一樣,成年以後就梳高髻,發髻上插戴各種金玉珠寶的簪钗,包括步搖,而不是影視劇中的長發披肩。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在群眾與官員的擁護下,登上洛陽則天門舉行登基大典,登上皇位,改唐朝國号為周,定都洛陽,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67歲登基的武則天不僅不會披頭散發,而且還善于化妝修飾容顔。據《資治通鑒·新唐書·後妃傳上·則天武皇後》:記載“太後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意思是說,雖然年齡大了,(武則天)還是善于自己化妝修飾容顔,即使是侍奉她的人也不會覺得她年長色衰。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可以确定的是,曆史中的武則天不會是《風起洛陽》中的披頭散發形象。那麼,唐朝貴族女子的發式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有學者早就通過對唐代敦煌壁畫女性供養人形象的研究,發現了唐代貴族婦女的發式、衣飾、妝容等曆史詳情。甘肅敦煌壁畫是研究唐代繪畫藝術的寶庫,儲存了大量繪畫藝術精品。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内容豐富,規模宏大,技藝精湛,特别是其中的供養人畫像,更是有着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和曆史研究價值。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供養人畫像是出資形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屬為祈福求願,在窟内繪制的禮佛畫像。甘肅敦煌壁畫中有大量反映古代人們生産、生活的畫面。其中供養人題記以及衣飾、妝容等内容,為後人提供了大量當時社會生活的資料。甘肅敦煌壁畫中現有供養人畫像8000餘身,早至魏晉,晚至清代;大到丈餘,小到數寸;男女老幼,形形色色,構成了一部系統而生動的社會演變史。這些内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畫,為我們展示了中古時期人們生活習俗、社會風氣、風土人情的社會生活畫卷,是我們了解古代人們生活的珍貴資料。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甘肅敦煌壁畫中唐朝婦女妝飾的種類,大緻有簪、钗、步、搖、梳、钿、勝等。甘肅敦煌莫高窟第九窟(公元766年——835年)壁畫,是晚唐時期敦煌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修造的功德窟,畫面中立于氈毯上的三位女供養人為節度使女眷,三位貴婦黑發高聳、頭戴花钗冠,頭發上插角梳、發簪,脖上系一串珠寶項鍊,畫的是柳葉眉,額上貼滿花钿,紅色胭脂染紅兩頰。三位貴婦全身上下花團錦簇,豔麗照人,盡顯晚唐貴族婦女的時尚。

武則天長發披散坐大殿,67歲登基的武則天會不會披頭散發問政?

曆史中的武則天會是什麼形象?或許,網友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一代女皇武則天估計與唐朝其他貴族婦女一樣,在發式、衣飾、妝容等方面極為講究,絕不可能長發披肩面對群臣大衆。曆史文化,更需要嚴謹的考古專業人士和曆史學者通過研究文物文獻等曆史資訊來還原,如果您是以演義過的影視作品來看曆史,呵呵!有可能就耽誤您事了!(王建安 攝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