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看産品

背景:從年中就一直奔波忙碌在公司一款網際網路産品和團隊上,從産品調研、商業模式的制定、各種合作交流、團隊搭建......幾乎事無巨細的都深度參與進去。直到現在我們的團隊已經基本成型并且開始産品的研發試營運工作。在這些程序中,我的産品觀也得到了一次洗禮,不妨和大家簡單交流下。

作為一個技術人或者團隊的技術負責人需不需要深入的了解産品?

       我想如果在傳統行業這個問題可能可以做打折扣的回答,但是在網際網路這個“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的行業裡,你必須時刻更新、重新整理你的産品觀,跟随變化用最合适的技術準确、快速的打造一款使用者願意使用的産品,而不是一味的沉浸陶醉在某某技術上。

如何快速系統的了解一個不熟悉的領域?

       通過碎片化的學習:比如通過各種媒體(微信、部落格、科技媒體......)或者交流:和領域内有經驗的人交流都可以讓你迅速的了解一個領域,但是卻也容易讓自己迷失在交錯的各種觀點中。

       想必很多人知道DIKW體系,就是關于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及智慧(Wisdom)。通過碎片化的學習我們更多的擷取到的是資料與資訊,碎片化學習也是很廉價的,我們甚至都不用付出多的金錢和時間。而獲得知識和智慧往往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總結。缺乏實踐的情況下書籍卻給我們提供了擷取知識和智慧的捷徑,往往一本好書是一個從業者幾年或者數十年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以我們很有必要走這個捷徑。智慧可以讓我們面對各種觀點不是盲從,而是去思考,去撷取精華為我所用。

我們産品要解決什麼?

       比如在沒有汽車的年代,人們要提高交通速度會說:“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馬”,估計很多人會把需求重點放在“馬”上。但是仔細看看這句話,“更快”才是人們需求,馬隻是解決方案。微創新可以給你一匹“更快”的馬,但颠覆式創新會給你一輛“汽車”。你的産品是要在紅海中依靠差異性取勝,還是開創一片藍海市場?

産品的商業模式

       我們見過太多太多網際網路産品和團隊一上來就說我們産品目前沒有想好如何賺錢,我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圈使用者,一旦使用者量上來可以賺錢的地方就很多了。我們起初也這麼想,但是數次被boss和行業精英否定後我們終于開始探索産品的商業模式而不是膚淺的去談使用者量。

快和試錯

       “精益”和“靈活”是網際網路産品中的常見思維。它們對産品進度的共同要求是快,隻有盡早接觸到真實的使用者才能更早的明确産品價值、使用者需求。精益思想往往是用來确定産品價值的,因為它并不要求産品功能的豐富和體驗的極緻,隻為最小化風險成本,通過試錯來确定産品正确的方向。靈活思想是用來指導開發的,在确定了産品的價值後用最快的速度将有核心功能和良好體驗的産品推向市場,再通過快速的響應變化來完善産品。

團隊的搭建

       目标一緻的團隊。不能簡簡單單靠抽調或是招聘組建一隻職能團隊,而是要靠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對産品有着滿滿的熱情和充分的信心自組織一個感性的團隊,當然每個人都要求Professional,我們堅信一群優秀的人做一件他們熱愛的事,一定能取得成功!非常幸運我們現在有這樣一幫兄弟姐妹。而團隊可以回饋大家的是在這個共同奮鬥的目标之下,營造一個讓大家都能最大限度發揮自我價值的工作氛圍!

       後記:目前我們的産品已經确定了細分的市場和商業模式,開發試運作工作也在進行中,希望我們的産品以後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便利和驚喜。

本文轉自永遠的朋友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aocoder/1581655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yaocod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