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了解Return的傳回值?

問題: 

在建立和錄制腳本的時候,發現在腳本vuser_init、Action、vuser_end三部分,都會有一條“return 0;”語句,那麼我們平時在編寫腳本時如何應用return語句,return不同的傳回值又有什麼含義呢?

問題解答:

Return辨別一個過程的結束,在LoadRunner 中用return 不同的傳回值根據腳本不同的傳回值,表示腳本的成功或者失敗。“return + 大于等于零的數字 ;”表示成功,反之,則表示失敗。

下面通過一個執行個體腳本來深入了解一下return語句。

相應腳本代碼:

#include "web_api.h"

Action()

{

    LPCSTR user1="悟空";

        LPCSTR user2="八戒";

    if ((user1=="悟空") || (user1=="猴哥"))

      {

                   lr_output_message("悟空和猴哥是同一個人!");

                   return 0;

       }

else 

       {    

             lr_output_message("我是八戒不是悟空!");

         return -1;

        }

     lr_output_message("這句話永遠不會被執行!");

}

【腳本分析】

該段腳本事先聲明了兩個字元串變量user1和user2,而後判斷user1變量是否為“悟空”或者“猴哥”,如果是則輸出“悟空和猴哥是同一個人!”,否則輸出“我是八戒不是悟空!”。因為return 語句執行完成以後,後面的語句将不會被執行,是以最後一句話将永遠不會被執行,即:“這句話永遠不會被執行!”不會被輸出。下面我們看一下上面腳本的執行日志結果為

Running Vuser...

Starting iteration 1.

Starting action Action.

Action.c(10): 悟空和猴哥是同一個人!

Ending action Action.

Ending iteration 1.

Ending Vuser...

如果将上面的腳本“if ((user1=="悟空") || (user1=="猴哥"))”變更為“if ((user2=="悟空") || (user2=="猴哥"))”,則腳本的執行日志結果為,通過【View】>【Test Results...】檢視結果,因為傳回值為-1,所示腳本執行完成後為失敗的.

本文轉自 fish_yy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tester2test/138271,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