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是托孤,為什麼司馬懿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這兩人可是鬥了一輩子的對手,說白了他們可以算得上知心的朋友,隻是沒有行動上的往來。就 從大家都認可的空城計來說:真的是一個願意唱,一個聽到後,一個眼神就懂了彼此。才留下了這津津樂道的空城計。

兩人最後都是走到了權力的最高峰。

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司馬懿的處境。

都是托孤,為什麼司馬懿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曹操對曹丕說:司馬懿可以用,但是不得不放;司馬懿這個人有野心,早晚要參與曹氏家族之事,也就是說會幹涉曹家政權。曹操這個一眼就看清楚事情本質的奸雄臨死前留下了一句斷絕了司馬懿步步高升的仕宦之路的話。顯然,這句話有料事如神的感覺,不過,司馬懿能反,不得不說也有這句話的推動。

是以,司馬懿發動政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被信任,他是不得不反,等同于他的人生高度被蓋住了,不是忠心就可以改變的。

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的處境。

白帝城中,劉備病重的時候,他對諸葛亮下達了托孤指令,并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聽後忙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的這段話就讓諸葛亮可以光明正大的享用權力。

這一點來說就和司馬懿的待遇千差萬别,這可能也算是諸葛亮沒有篡權的一小點原因吧。

也有可能劉備的托孤算是一種試探,讓我們看看劉備的做法。

都是托孤,為什麼司馬懿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劉備沒有把最重要的軍權給諸葛亮而是給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嚴。

在白帝托孤之前,諸葛亮已經貴為蜀漢的丞相,總覽内外政事,如果再将内外軍權交給諸葛亮,就會使得丞相權力過重,後主劉禅就會大權旁落。這是劉備無論如何也不希望看到的。

另外,縱觀前朝托孤的先例,若是将大權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自然會對皇權專制造成威脅,是以,分權制衡,防止臣下權力過大才是穩固皇權的正确做法。

可是人都是有野心的,我們也來欣賞一下諸葛亮的野心。

除了諸葛亮,李嚴也是蜀國的托孤大臣,當初,李嚴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勸諸葛亮接受九錫,進爵稱王。(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

都是托孤,為什麼司馬懿篡魏,而諸葛亮沒有篡漢呢?

要知道,王莽篡漢,就是走的集權,受九錫,做皇帝的路子。李嚴讓諸葛亮受九錫,就有讓諸葛亮進而受禅,取代劉禅的意思。聰明機智的諸葛亮不可能沒看出李嚴的本意,可是,忠貞的諸葛亮并沒有義正言辭的指責李嚴。

諸葛亮給李嚴回信說:“加入我北伐成功,滅掉魏國,斬殺了曹叡,别說九錫了,就算是十錫,我也能受的起。”(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乎九錫。)漢朝有規定,不是劉氏宗親是不能封王的,曹操受九錫,被封為魏王,曹操的不臣之心,人盡皆知。

諸葛亮也想受九錫,也想稱王,難道沒有表露出諸葛亮想要取代劉禅的野心嗎?不過,可惜,諸葛亮沒有北伐成功,沒有受九錫,進爵稱王的資本。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并且壽命很長的話,曆史就是另一種走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