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繼續以示例來介紹子網劃分的方法。
【示例11】已知所需子網數12,求實際子網數。
這裡實際子網數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4(16),即 Subnet_block=16,那麼Subnet_num= Subnet_block-2=16-2=14,是以實際子網數為14。
【示例12】如所需子網數為7,求子網路遮罩(為C類網)
(1)7最接近2的冥為8,但8個子網塊中,因為要保留首、尾2個子網塊,即隻有6個,它小于7,并不能達到所需子網數,是以應取2的冥為16,也就是Subnet_block=16;
(2)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
(3)子網路遮罩M=256-IP_block=256-16=240。因為為C類網絡,是以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240。
【示例13】已知網絡位址為211.134.12.0,要有4個子網,求子網路遮罩及主機段。
(1)以上是一個C類網絡,是以子網路遮罩格式為255.255.255.M(M為前面介紹的變量)。
(2)要4個可用子網,最實際所需子網數至少是6個,它接近23(8),是以Subnet_block=8,Subnet_num=Subnet_block-2=8-2=6。
(3)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子網路遮罩M=256-IP_block=256-32=224。這樣最終的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224。
(4)因為子網塊(Subnet_block)的首、尾兩塊不能使用,是以可配置設定6個子網塊(Subnet_num),每個子網塊可配置設定32個主機IP位址,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首塊(0-31)和尾塊(224-255)不能使用。
(5)同時要注意,每個子網塊可配置設定的主機IP位址中又有首、尾兩個不能使用(一個是子網網絡位址,一個是子網廣播位址),是以可用主機IP段分别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這樣可得到主機段共6段為: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65~211.134.12.94、211.134.12.97~211.134.12.126、211.134.12.129~211.134.12.158、211.134.12.161~211.134.12.190、211.134.12.193~211.134.12.222。可以任選其中的4段作為4個子網。
【示例14】若現要将192.9.200.0網絡劃分為4個子網,确定其子網路遮罩。
(1)将要劃分的子網數轉換成2的幂次方,恰好22=4,則Subnet_block=4。表示要占用主機ID的2個高序位,即為11000000(因為是C類網絡),轉換為十進制後為M=192。這樣就可确定該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192。
4個子網的IP位址的劃分就是根據被子網ID占住的兩位代碼排列進行的(原來網絡ID部分不變),這四個IP位址範圍分别為:
(2)第1個子網的IP位址是從“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1”到“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111110”,此時子網ID代碼為“00”。對應的十進制IP位址範圍為192.9.200.1~192.9.200.63。不過這個網段不能使用,因為它是網絡中的第一個子網。
【注意】因為主機ID不能全為“0”或“1”,是以沒有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000000和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0111111這兩個IP位址(下同)。其實這兩個IP位址就分别是相應子網的網絡位址和廣播位址,這一點還将在後面介紹。
(3)同樣的道理可以得出:第2個子網的IP位址是從“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1000001”到“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01111110” ,此時子網ID為“01”。對應的十進制IP位址範圍為192.9.200.65~192.9.200.127。第3個子網的IP位址是從“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0000001”到“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0111110” ,此時子網ID為“10”。對應的十進制IP位址範圍為192.9.200.129~192.9.200.190。第4個子網的IP位址是從“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1000001”到“11000000 00001001 11001000 11111110” ,此時子網ID為“11”。對應的十進制IP位址範圍為192.9.200.193~192.9.200.254。第四個子網也不能用,因為它是該網絡中的最後一個子網。這樣實際可用的子網隻有兩個,那就是192.9.200.65~192.9.200.127、192.9.200.129~192.9.200.190。
【示例15】某公司有100台機左右,原來都是在192.168.0.0這個C類網絡中。現在公司要求把整個網絡配置成四個獨立的子網(每個子網30台機以内),以提高網絡的性能,同時也可加強網絡的安全性。
根據公司要求,要在192.168.0.0網絡中使用4個獨立的子網。根據前面的介紹,一個網絡中首、尾兩個子網塊(Subnet_block)不能用,是以在實際中至少需要6個子網段。也就是Subnet_num子網數)=6,而6最接近23=8,是以實際上要有4個可用子網,則應按8個子網來劃分。
這樣根據前面介紹的公式可以得到:IP_block(IP位址段值)=256/Subnet_block=256/8=32,子網路遮罩M=256-IP_block=256-32=224。因為192.168.0.0屬于C類網絡,這樣最終的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224。
同樣因為子網塊(Subnet_block)的首、尾兩塊不能使用,是以可配置設定6個子網塊(Subnet_num),每個子網塊可配置設定32個主機IP位址,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首塊(0-31)和尾塊(224-255)不能使用。而每個子網塊可配置設定主機的IP位址中又有首、尾兩個不能使用(一個是子網網絡位址,一個 是子網廣播位址),是以上述6子網塊中的主機IP位址段隻能分别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這樣計算可得到主機段共6段為:192.168.0.33~192.168.0.62、192.168.0.65~192.168.0.94、192.168.0.97~192.168.0.126、192.168.0.129~192.168.0.158、192.168.0.161~192.168.0.190、192.168.0.193~192.168.0.222。可以任選其中的4段作為4個子網。
因為每個子網可用的IP位址數為32-2(網絡位址和廣播位址均不能用)=30個,四個子網則最多隻能容納120台機。滿足公司的需求。
本文轉自王達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inda/6375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茶鄉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