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将于今年6月份出版的《揭密:把脈網管》一書。
<b></b>
記得好像是二十多年前,我國就推行了職業教育,開辦了許多專門的高職、高專院校,特别是民辦高職、高專院校。就計算機網絡類職業教育來說,目前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專業(有大專,也有大學),然而這些學校的學生在畢業後大多數感覺什麼都學了,但對照企業使用者的招聘要求又似乎什麼都不會。之是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筆者認為這主要存在以下四個主要方面的原因:一是應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二是監管不力,教材選擇自由度太高;三是民辦高校泛濫,師資力量跟不上;四是目前的教材篇幅限制使教材内容不能滿足實際工作要求。下面筆者就從這三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
在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中,普遍受國内普通高校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根深蒂固。網絡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高校教育的思路來安排課程體系的,講究大而全,而沒有展現具體職業教育的特點。而且所選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理論為主,根本不符合職校學生的特點和職業學習的目的。是以3~4年的計算機網絡職業教育幾乎與普通高校教育沒什麼兩樣,不僅會學大學中最基本的國文、數學和英語這些基礎教育課程,還把凡是與計算機挂鈎的(如計算機基礎、Windows/Linux作業系統、Office辦公軟體、各種程式設計語言(如C、C++、C#、Java、.net等)、各種平面設計軟體(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和資料庫存軟體(如Oracle、SQL、MySQL、DB等)等)等理論全部納入進來,什麼都學一點(通常都隻講些基本理論),而沒有真正從計算機網絡專業這個角度來設計課程體系。這樣做的結果很顯然,不僅真正展現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比例很低(有的幹脆就選用一本純理論性的教材代表了計算機網絡的全部),而且全是理論化,很難掌握,更難有機會通過實踐來消化。這就使得許多雖然也算是大學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通過三到四年的學習,到頭來好像什麼都學過一點,但什麼都講不出具體的内容,最多隻是紙上談兵,一講到實踐就啞口無言,因為學生在學習時沒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試想,這樣的準網絡管理者,有哪家公司會用,雖然說小公司要求低,但這些公司往往隻招一個網絡管理者,這樣的準網絡管理者進去後根本不會動手,如何在公司工作?更别說進大公司了。
有過一定計算機網絡管理經驗的都會知道,這樣的幾年學校學習對将來從事的實際計算機網絡管理工作并沒有多大用途,不可能把計算機網絡專業學得系統,學得深入,更不可能滿足企業使用者的實際網絡管理需求。因為從事網絡管理,甚至網絡工程人員最講究,也是最需要的是實際動手能力,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設計出具體的方案,而不是隻會滿口的一大堆看似專業的理論描述。
筆者曾經編寫過多套計算機網絡管理方面的系列叢書(全是根據實際的網絡工作需求來編寫的),僅一套《網管員必讀》系列就有10本之多(而且幾乎每本篇幅都都在600頁以上),而且這還不是全面覆寫的。許許多多讀者看了我的這套叢書後,都認為在學校中使用的教材根本不能比,紛紛發出要是學校都采用這樣的教材該有多好,就不會浪費了幾年的時間,到頭來仍感覺什麼都不會做的感慨。當然,這不是我們網絡專業的職業教育所獨有的,幾乎所有專業都存在這種現象。畢業參加了工作的所有朋友都有深深的認識,那就是在大學中所學的絕大多數課程對于實際工作很難有什麼幫助,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最大的不足,也是我國目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絕對是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在高職、高專這樣的職業院校中安排這麼多非本專業所必須的課程明顯是一種浪費,當然必要的素質教育課程還是必要的。如果把這些過多非專業課程時間都用在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教學上,三年的時間是可以學得足夠系統、足夠專業的。然而,實際上在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絕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并沒有這麼做,結果就是這麼多專業職校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根本找不到本來認為專業很對口的工作,根本沒有達到職業教育的目的,這不能不說是職業教育的悲哀。
不知是什麼原因,也不知國家是否有相應的規定,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教材可以自由選擇,而且還存在一個潛規則,那就是選擇教材的主要依據不是看圖書品質,而是看返點(通俗地說就是“回扣”)的高低。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經過幾年學習仍得不到專業鍛煉,仍找不到一個對口的基本工作的重要原因,畢竟教材乃學習之本啊。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就暴光說某省的幾個市的國中一、二、三年紀的學生被臨時更換了英語教材,使得這些學校的老師、學生極為不滿。據中央電視台記者調查,一些知情人反映還是“錢”在作怪,利益驅動所緻。據知情人透露,學校選擇教材,“返點”已是業内的潛規則,一般是所訂教材碼洋(也就是按定價得出的訂購總價)的5%~10%。在選擇教材時,有權決定教材選擇的人(通常是學校的主管上司)往往首先考慮的是出版社給的返點高低,而不是把教材品質放在首位來考慮的。這次臨時調換教材也是這個原因。試想一下,國家指定教材都是這個樣了,像高職、高專院校的教材則更是自由選擇了(因為這類學校國家對教材的選用沒有嚴格限制),依靠“返點”高低來選擇教材就更是再普遍不過了。
筆者也看過許多這類高校所選擇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材,說實話,這些教材的水準實在是比較一般,甚至存在許多明顯的錯誤。而之是以這些圖書能選作為教材,就是因為出版社可以給這些學校比較高的“返點”。僅從這些教材本身就基本可以斷定這些學生三年後出來的水準了,因為所學的這些教材本身就不是很專業。另外,這些教材中的内容理論化太強(基本上都是像《計算機網絡》這樣的教材),實踐方面太淺,最多就是一個小型區域網路的組建和基本的配置管理,完全展現不了專業的網絡管理者的專業性一面。這也就難怪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每年還是有那麼多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後找不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了。教材是學生在校的學習的“綱”,俗話說“綱舉目張”,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環節,下面的次要環節就自然而解。“綱”都不行,又怎麼可能使學生通過這些教材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呢?其實筆者認為,國家完全有必要像中國小教材一樣,聘請一些計算機網絡專業資深,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作者為全國這些院校編寫統一的體系教材(注意不僅是理論化的一本),以確定作為教學根本的教材品質。
下篇将介紹另兩個方面的原因,敬請關注!!
本文轉自王達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inda/505001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茶鄉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