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8月《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一書上市以來,得到了無數讀者朋友的大力支援與高度肯定,在當當網、京東網、卓越網、互動出版網四大IT圖書網店的讀者評論就達幾百條之多(大家可在各大網店上搜尋本書檢視讀者的評論),而且最難人可貴的是好評率均在95%以上。兩年多來,在許多已知和更多未知的讀者朋友的大力支援下,一路過關斬将,在各大IT圖書網店中的排行一直保持領先位置,位列Cisco同類圖書銷售排行的No.1,甚至被一些讀者朋友譽為“傳說中的神書”,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已突破萬冊大關,成為國内IT圖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2版)不是第一版的簡單再版,而是在繼承第一版的整體風格,繼續保持良好的實用性和系統性,在筆者近幾年學習和實驗所積累的大量寶貴經驗基礎上,花大力氣全面重寫而成,增加了大量的新的配置案例,使得本版的可讀性、經驗性和實用性更上一層樓。另外,針對第一版一些讀者朋友反映的H3C交換機部分内容不夠的問題,在新加入一本姊妹篇——《Cisco/H3C交換機進階配置與管理技術手冊》的基礎上,重新調整了兩本圖書的内容後,全面拓展了H3C交換機部分的内容,使得兩本書中H3C交換機部分的内容基本上與Cisco交換機部分的内容相當,并且基本上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更加友善讀者朋友以對比的方式進行自學。
《Cisco/H3C交換機進階配置與管理技術手冊》一書中全部為國内同類圖書、網際網路中極少全面、系統介紹的Cisco和H3C交換機進階配置與管理内容,如交換機叢集、HSRP/VRPP、ACL/QoS、IGMP/IGMP Snooping/PIM多點傳播、端口安全/IEEE 802.1x認證/MAC位址認證/Portal認證、RADIUS/TACACS+/HWTACACS AAA通路控制政策等,絕對是國内唯一如此全面、系統介紹兩個主流品牌交換機的進階功能配置與管理的圖書。
《Cisco/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完全手冊》(第2版)的原始目錄如下:
第一篇 Cisco IOS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2
第一章 Cisco Catalyst主要 交換機系列選型和應用 4
1.1 Cisco主要以太網交換機系列 6
1.1.1 Cisco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6
1.1.2 Cisco Catalyst以太網交換機的命名規則 9
1.1.3 園區網Catalyst交換解決方案 10
1.1.4 園區網Catalyst交換方案示例 13
1.2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 15
1.2.1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主要機型 15
1.2.2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交換引擎 18
1.2.3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主要功能特性 19
1.2.4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20
1.3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 21
1.3.1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機型及主要特性 22
1.3.2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功能特性 24
1.3.3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換機主要應用 25
1.4 Cisco Catalyst 4500 系列交換機 27
1.4.1 Catalyst 4500 系列主要機型 27
1.4.2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29
1.4.3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31
1.5 主要Cisco Catalyst彙聚層交換機 32
1.5.1 Cisco Catalyst 3750-E系列交換機 32
1.5.2 Cisco Catalyst 3560-E系列交換機 36
1.5.3 Cisco Catalyst 3560系列交換機 39
1.5.4 Cisco Catalyst 3750-X 和 3560-X 系列交換機 42
第二章 Cisco交換機 IOS系統的基本使用 47
2.1 Cisco交換機的IOS系統 48
2.1.1 初識Cisco IOS系統 48
2.1.2 Cisco IOS體系結構的發展過程 49
2.1.3 CatOS與IOS基本特性比較 50
2.1.4 Cisco IOS 12.4T及以前版本的版本命名規則 52
2.1.5 Cisco IOS 15.0系列的版本命名規則 53
2.2 Cisco IOS系統的通路 55
2.2.1 通過Console接口本地通路IOS 55
2.2.2 通過Telnet程式遠端通路IOS系統的配置 57
2.3 交換機的初始化配置 59
2.4 Cisco IOS系統的基本使用 62
2.4.1 Cisco IOS指令模式 62
2.4.2 Cisco IOS幫助系統的使用 63
2.4.3 Cisco IOS指令的縮寫 64
2.4.4 Cisco IOS指令的no和default選項 64
2.4.5 Cisco IOS的錯誤提示消息 65
2.4.6 Cisco IOS的曆史指令記錄功能 65
2.4.7 Cisco IOS指令的編輯功能 66
2.5 Cisco IOS的配置改變日志功能 68
2.5.1 配置改變通知和日志特征配置 68
2.5.2 顯示配置日志條目和記憶體使用統計 69
2.5.3 清除配置日志條目 70
2.6 Cisco IOS檔案系統管理 71
2.6.1 顯示可用的IOS檔案系統 72
2.6.2 設定預設檔案系統 73
2.6.3 顯示檔案系統中的檔案資訊 74
2.6.4 改變目前工作目錄 75
2.6.5 建立和删除目錄/檔案 76
2.6.6 複制檔案 77
2.6.8 建立、顯示和提取檔案 82
2.7 Cisco IOS交換機第一次使用時的配置 83
2.7.1 更改Cisco IOS交換機主機名 84
2.7.2 Cisco IOS交換機特權級别配置 84
2.7.3 Cisco IOS交換機通路密碼配置 85
第三章 Cisco交換機IOS系統映像檔案和配置檔案管理 88
3.1 Cisco IOS映像檔案 89
3.1.1 IOS映像命名規則 89
3.1.2 IOS映像軟體特性集 89
3.1.3 Cisco IOS映像檔案格式和檢視方法 92
3.2 使用TFTP協定複制IOS映像 94
3.2.1 為使用TFTP協定複制映像檔案做準備 95
3.2.2 使用TFTP協定下載下傳IOS映像檔案 95
3.2.3 使用TFTP上傳映像檔案 96
3.3 使用FTP協定複制IOS映像檔案 97
3.3.1為使用FTP協定複制映像檔案做準備 97
3.3.2 使用FTP協定下載下傳映像檔案 98
3.3.3 使用FTP協定上傳映像檔案 99
3.4 使用RCP協定複制IOS映像檔案 99
3.4.1為使用RCP協定複制映像檔案做準備 100
3.4.2 使用RCP協定下載下傳映像檔案 101
3.4.3 使用RCP協定上傳映像檔案 102
3.5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 102
3.5.1 IOS映像重載計劃配置 102
3.5.2 IOS映像檔案的删除 103
3.5.3 從交換機堆疊成員中複制映像檔案 105
3.5.4 交換機堆疊中的IOS映像自動更新 106
3.5.5 從ROMmon模式恢複連續啟動的交換機 107
3.5.6 從ROMmon模式恢複中斷或者丢失映像的交換機 111
3.5.7 恢複Cisco交換機到出廠配置 116
3.5.8 恢複Cisco IOS交換機密碼 117
3.6 Cisco IOS交換機配置檔案 120
3.6.1 IOS配置檔案概述 120
3.6.2 建立和使用IOS配置檔案指南 120
3.6.3 通過使用文本編輯器建立IOS配置檔案 121
3.7 通過使用TFTP協定複制IOS配置檔案 121
3.7.1 為使用TFTP協定下載下傳或上傳IOS配置檔案做準備 121
3.7.2 使用TFTP協定下載下傳IOS配置檔案 122
3.7.3 使用TFTP協定上傳IOS配置檔案 123
3.8 通過使用FTP協定複制IOS配置檔案 123
3.8.1 為使用FTP協定下載下傳或上傳IOS配置檔案做準備 124
3.8.2 使用FTP協定下載下傳IOS配置檔案 124
3.8.3 使用FTP協定上傳IOS配置檔案 125
3.9 使用RCP協定複制IOS配置檔案 126
3.9.1 為使用RCP協定下載下傳或者上傳IOS配置檔案做準備 126
3.9.2 使用RCP協定下載下傳IOS配置檔案 127
3.9.3 使用RCP協定上傳IOS配置檔案 128
3.10 清除、替換和復原IOS配置資訊 128
3.10.1 清除啟動IOS配置檔案 129
3.10.2 了解Cisco IOS配置復原 129
3.10.3 了解Cisco IOS配置替換 131
3.10.4 替換和復原IOS配置操作指南 132
3.10.5 啟用IOS配置存檔功能 133
3.10.6 執行IOS配置替換和復原操作 133
第四章 Cisco IOS交換機二層接口配置與管理 136
4.1 IOS交換機上的交換端口及配置與管理 137
4.1.1 了解兩組重要概念 137
4.1.2 Access端口及資料幀收發規則 138
4.1.3 Trunk端口及資料幀收發規則 139
4.1.4 Tunnel端口 141
4.2 Cisco IOS交換機的其他類型端口 142
4.2.1 IOS交換機的可路由端口 142
4.2.2 IOS交換機的SVI接口 143
4.2.3 IOS交換機的Uplink端口 144
4.2.4 IOS交換機的EMP 145
4.2.5 IOS交換機的EPG 145
4.2.6 IOS交換機的PoE端口 146
4.3 Cisco IOS交換機接口的基礎配置與管理 147
4.3.1 IOS交換機接口類型和辨別 147
4.3.2 IOS交換機實體以太網接口配置流程 149
4.3.3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範圍配置 150
4.3.4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範圍宏配置 152
4.3.5 IOS交換機接口配置資訊檢視 153
4.3.6 IOS交換機MAC位址資訊檢視 158
4.4 Cisco IOS交換機二層接口模式配置 166
4.4.1 配置二層以太網接口為Access端口 167
4.4.2 配置以太網接口為二層Trunk端口 169
4.4.3 清除IOS交換機中的二層接口配置 173
4.5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屬性配置 174
4.5.1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預設屬性 174
4.5.2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描述配置 174
4.5.3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速率和雙工模式配置 175
4.5.4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流控制配置 178
4.5.5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Auto-MDIX配置 179
4.5.6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PoE配置 180
4.5.7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鍊路狀态和中繼狀态事件配置 182
4.6 Cisco IOS交換機Tunnel端口及配置 184
4.6.1 了解IEEE 802.1Q Tunneling技術 184
4.6.2 IEEE 802.1Q Tunneling配置指南 186
4.6.3 IEEE 802.1Q Tunnel端口配置 188
第五章 Cisco IOS交換機二層協定配置與管理 190
5.1 Cisco IOS交換機CDP配置與管理 191
5.1.1 CDP概述 191
5.1.2 IOS交換機的CDP配置 193
5.1.3 IOS交換機的CDP監控與維護 195
5.2 Cisco IOS交換機LLDP和LLDP-MED配置與管理 197
5.2.1 了解LLDP和LLDP-MED協定 197
5.2.2 IOS交換機LLDP配置 199
5.2.3 IOS交換機LLDP-MED配置 201
5.2.4 在IOS交換機上使用LLDP和LLDP-MED進行監控與管理 202
5.3 Cisco IOS交換機UDLD配置與管理 204
5.3.1 UDLD概述 204
5.3.2 IOS交換機UDLD配置 206
5.3.3 在IOS交換機上使用UDLD進行監控與管理 208
第六章 Cisco IOS系統交換機三層以太網接口配置與管理 211
6.1 Cisco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配置 213
6.1.1 IOS交換機的三層接口類型 213
6.1.2 IOS交換機的三層接口基本配置步驟 215
6.1.3 了解并配置SVI自動狀态排除功能 217
6.1.4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IP MTU的配置步驟和示例 220
6.1.5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計數器配置步驟和示例 222
6.2 Cisco IOS交換機管理接口的配置 223
6.2.1 二層固定配置IOS交換機管理接口配置 223
6.2.2 三層IOS交換機管理接口配置 225
6.3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配置 227
6.3.1 以太網通道概述 227
6.3.2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協定 229
6.3.3 IOS交換機的預設以太網通道配置 230
6.3.4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配置指南 231
6.3.5 IOS交換機二層以太網通道配置 232
6.4.5 IOS交換機三層以太網通道配置 234
6.4.6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接口删除 238
6.4.7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删除 238
6.4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及配置 239
6.4.1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方案 239
6.4.2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配置 240
6.5 Cisco IOS交換機端口綁定 241
6.5.1 開啟端口安全功能實作端口與MAC位址的綁定 241
6.5.2 配置MAC位址擴充ACL實作端口綁定 243
6.5.3 配置IP ACL和MAC擴充ACL實作端口綁定 245
第七章 Cisco IOS交換機 級連和堆疊配置與管理 247
7.1 交換機的級連 248
7.1.1 兩種交換機級連方案 248
7.1.2 光纖端口的級連 249
7.2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基礎 250
7.2.1 IOS交換機堆疊概述 250
7.2.2 IOS交換機堆疊電纜的選擇與連接配接 252
7.2.3 IOS交換機中的全帶寬和半帶寬堆疊連接配接 253
7.2.4 IOS交換機堆疊協定相容建議 255
7.2.5 IOS交換機堆疊的形成 256
7.2.6 IOS交換機堆疊主的選舉和再選舉 258
7.3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配置與管理 258
7.3.1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配置情形 259
7.3.2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号的配置設定與管理 260
7.3.3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優先級值的配置與管理 262
7.3.4 IOS交換機啟用永久MAC位址功能 263
7.3.5 IOS交換機堆疊的預備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264
7.3.6 IOS交換機堆疊的自動更新和自動建議配置 266
7.3.7 IOS交換機堆疊自動更新和自動建議消息示例 270
7.3.7 IOS交換機堆疊非相容軟體映像的更新 272
7.3.8 IOS交換機堆疊的通路 273
7.3.9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的通路 274
第八章 Cisco IOS交換機VLAN和VTP配置與管理 276
8.1 VLAN基礎 277
8.1.1 了解VLAN的形成和工作原理 277
8.1.2 通過兩個實際問題加深對VLAN的了解 279
8.1.3 了解沖突域和廣播域 281
8.1.4 VLAN技術誕生的曆史背景 282
8.1.5 VLAN的主要特性 283
8.1.6 VLAN的主要劃分方式 284
8.2 Cisco IOS交換機VLAN基礎 286
8.2.1 IOS交換機的VLAN範圍 286
8.2.2 IOS交換機的VLAN端口成員模式 287
8.2.3 IOS交換機的預設VLAN配置 287
8.3 Cisco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以太網VLAN配置 288
8.3.1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以太網VLAN配置指南 288
8.3.2 IOS交換機的兩種VLAN配置模式 289
8.3.3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VLAN儲存 290
8.3.4 IOS交換機以太網VLAN的建立與編輯 290
8.3.6 指派靜态通路端口到VLAN中 292
8.4 Cisco IOS交換機擴充範圍VLAN配置 293
8.4.1 IOS交換機擴充範圍VLAN配置指南 293
8.4.2 IOS交換機擴充範圍VLAN的建立與編輯 294
8.4.3 使用IOS系統内部VLAN ID建立擴充範圍VLAN 295
8.5 Cisco IOS交換機VLAN中繼 296
8.5.1 IOS交換機VLAN中繼概述 296
8.5.2 IOS交換機的ISL和802.1Q幀格式 297
8.6 Cisco IOS交換機VTP基礎 300
8.6.1 IOS交換機VTP概述 300
8.6.2 IOS交換機VTP工作模式 301
8.6.3 IOS交換機VTP域 302
8.6.4 IOS交換機VTP通告和VTP消息 302
8.6.5 IOS交換機VTP版本 304
8.6.6 IOS交換機VTP修剪 305
8.7 Cisco IOS系統交換機VTP配置 307
8.7.1 IOS交換機預設VTP配置 307
8.7.2 IOS交換機VTP配置指南 307
8.7.3 IOS交換機VTP模式配置 310
8.7.4 IOS交換機VTP版本3密碼配置 312
8.7.5 IOS交換機VTP版本3主伺服器配置 313
8.7.6 IOS交換機VTP修剪配置 313
8.7.7 為未打标記的通信配置原生VLAN 315
8.7.8 IOS交換機每端口VTP的配置 316
8.7.9 向VTP域中添加VTP客戶機 316
第九章 Cisco IOS交換機PVLAN 和VMPS配置與管理 318
9.1 PVLAN基礎 319
9.1.1 PVLAN架構 319
9.1.2 PVLAN中的各種VLAN及端口用途 320
9.1.3 PVLAN的主要應用 321
9.1.4 跨越多個交換機的PVLAN 321
9.1.5 PVLAN與其他功能的關系 324
9.2 Cisco IOS交換機PVLAN配置與管理 324
9.2.1 主VLAN和從VLAN配置指南 325
9.2.2 PVLAN端口配置指南 326
9.2.3 配置PVLAN功能時其他功能的限制 326
9.2.4 指派一個VLAN作為PVLAN的配置與管理 327
9.2.5 關聯從VLAN到主VLAN的配置與管理 328
9.2.6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主機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329
9.2.7 把二層接口作為隔離PVLAN中繼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330
9.2.8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中繼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331
9.2.9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混雜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333
9.2.10 允許從VLAN流入通信路由的配置與管理 334
9.3 Cisco IOS交換機PVLAN綜合配置示例 335
9.3.1 基本PVLAN配置示例 335
9.3.2 跨越多交換機的PVLAN配置綜合示例 337
9.4 Cisco交換機VMPS基礎 343
9.4.1 VMPS概述 343
9.4.2 VMPS伺服器的安全模式 345
9.4.3 Fallback VLAN和違規VMPS客戶機請求 346
9.5 Cisco IOS交換機VMPS配置與管理 346
9.5.1 Cisco交換機VMPS配置指南 346
9.5.2 配置VMPS資料庫 347
9.5.3 CatOS交換機VMPS伺服器配置 350
9.5.4 VMPS客戶機配置 351
9.5.5 VLAN成員的再次确認 353
9.5.6 再次确認時間間隔配置 354
9.5.7 重試時間間隔配置 355
9.7.8 改變再次确認時間間隔 355
9.7.9 改變重試次數 356
9.7.10 管理和監控VMPS 356
9.7.11 基于MAC位址的VLAN配置示例 358
第十章 Catalyst交換機VLAN 橋接與路由配置 360
10.1 Fallback橋接配置 361
10.1.1 Fallback橋接概述 361
10.1.2 預設Fallback橋接配置 362
10.1.3 建立橋接組 363
10.1.4 調整生成樹參數 364
10.1.5 調整BPDU間隔 365
10.1.6 監控和維護Fallback橋接 366
10.2 VLAN間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367
10.2.1 純IOS或者IOS/CatOS混合系統環境中的VLAN間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367
10.2.2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M上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373
10.2.3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M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374
10.2.4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FC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377
10.2.5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FC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378
10.2.6 使用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381
10.2.7 使用外部Cisco 7505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382
10.2.8 利用外部Catalyst 8510 CSR交換機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384
第十一章 Cisco IOS交換機STP、 RSTP和MSTP基礎 388
11.1 了解IEEE 802.1D STP 389
11.1.1 STP的由來 389
11.1.2 STP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390
11.1.3 了解網橋ID 391
11.1.4 了解STP BPDU(網橋協定資料單元) 393
11.1.5 STP運作規則 394
11.5.6 STP角色選舉 395
11.1.6 了解根網橋選舉 397
11.1.7 生成樹拓撲生成原理 398
11.2 IEEE 802.1D STP端口狀态 399
11.2.1 STP端口狀态概述 399
11.2.2 阻塞狀态 400
11.2.3 偵聽狀态 400
11.2.4 學習狀态 401
11.2.5 轉發狀态 402
11.2.6 禁用狀态 402
11.2.7 STP工作原了解析示例 403
11.3 IEEE 802.1D STP的增強特性 405
11.3.1 PortFast(端口快速) 405
11.3.2 UplinkFast(級聯快速) 405
11.3.3 BackboneFast(骨幹快速) 406
11.3.4 BPDU Guard(BPDU保護) 408
11.3.5 Root Guard(根保護) 408
11.3.6 Loop Guard(環路保護) 409
11.4 了解IEEE 802.1w RSTP 411
11.4.1 RSTP概述 412
11.4.2 RSTP端口角色和拓撲 412
11.4.3 RSTP的快速收斂原理 413
11.4.4 RSTP端口角色同步原理 415
11.4.5 RSTP BPDU格式和處理方式 416
11.5 了解Cisco專有的PVST、PVST+和Rapid-PVST+ 417
11.5.1 生成樹技術發展曆史回顧 417
11.5.2 Cisco PVST 418
11.5.3 Cisco PVST+和Rapid-PVST+ 419
11.5.4 交換機堆疊中的PVST+或Rapid-PVST+生成樹 421
11.6 了解IEEE 802.1s MSTP 421
11.6.1 MSTP生成樹類型 422
11.6.2 MSTP區域及工作原理 424
11.6.3 MSTP的其他特性 426
11.6.4 MSTP與其他生成樹協定的互操作性 427
11.6.5 Cisco與H3C交換機生成樹模式的協同能力 428
第十二章 Catalyst交換機STP/RSTP/MST配置與管理 430
12.1 Cisco IOS交換機的STP配置 432
12.1.1 預設STP配置 432
12.1.2 改變生成樹模式 432
12.1.3 啟用擴充系統ID 434
12.1.4 配置根交換機 435
12.1.5 配置從根交換機 436
12.1.6 配置端口優先級 436
12.1.7 配置端口開銷 438
12.1.8 配置VLAN網橋優先級值 439
12.1.9 配置hello時間 440
12.1.10 為VLAN配置轉發延時 441
12.1.11 為VLAN配置最長生存時間 441
12.2 Cisco IOS交換機生成樹負載均衡配置示例 442
12.2.1 使用STP端口優先級進行負載均衡的配置示例 443
12.2.2 使用STP端口路徑開銷進行負載均衡的配置示例 444
12.3 Cisco IOS交換機的MSTP配置 446
12.3.1 預設的IOS系統MST配置 446
12.3.2 IOS系統MSTP配置指南 446
12.3.3 指定MST區域配置和啟用MSTP 447
12.3.4 配置MST根交換機 449
12.3.5 配置從根交換機配置 451
12.3.6 配置端口優先級 452
12.3.7 配置路徑開銷 452
12.3.8 網橋優先級配置 453
12.3.9 Hello時間配置 454
12.3.10 轉發延時配置 454
12.3.11 最大生存時間配置 454
12.3.12 最大躍點數配置 455
12.3.13 連結類型指定 455
12.3.14 顯示MST配置和狀态 456
12.4 Cisco IOS系統生成樹增強特性配置 458
12.4.1 啟用根保護 458
12.4.2 配置PortFast 459
12.4.3 配置PortFast BPDU保護 460
12.4.4 配置PortFast BPDU過濾 461
12.4.5 配置UplinkFast 462
12.4.6 配置BackboneFast 463
12.4.7 配置環路保護(Loop Guard) 464
12.5 PVST+到Rapid-PVST的遷移配置示例 465
12.5.1 兩台分布層交換機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466
12.5.2 兩台彙聚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469
12.5.3 兩台接入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470
12.5.4 兩台接入層交換機的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原始配置 471
12.5.5接入層Access1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473
12.5.6 接入層Access2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475
12.5.7 Services1和Services2兩彙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475
12.5.8 Distribution1和Distribution2兩分布層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476
12.5.9 混合模式下的調試輸出 477
12.5.10 遷移後的配置校驗 477
12.6 PVST+到MSTP的遷移配置示例 480
12.6.1 PVST+模式遷移到MSTP模式的配置綜述 480
12.6.2 Distribution1和Distribution2兩分布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482
12.6.3 Services1和Services2兩彙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483
12.6.4 Access1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484
12.6.5 Access2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485
12.6.6 遷移後的配置校驗 485
第二篇 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488
第十三章 H3C主要交換機系列選型和主要應用 490
13.1 H3C主要以太網交換機系列 492
13.1.1 H3C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492
13.1.2 H3C交換機命名規則 493
13.2 H3C S9500E系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494
13.2.1 S9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闆和業務接口闆 495
13.2.2 S9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功能特性 496
13.2.3 S9500E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498
13.3 H3C S9500交換機系列選型及應用 500
13.3.1 S9500系列交換機主要闆和業務接口闆 501
13.3.2 S9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503
13.3.3 S9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505
13.4 H3C S7500E系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07
13.4.1 S7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闆和業務接口闆 507
13.4.2 S7500E系列交換機主要功能特性 511
13.4.3 S7500E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514
13.5 H3C S7500系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15
13.5.1 S7500系列交換機交換引擎和業務接口闆 515
13.5.2 S7500系列交換機主要功能特性 517
13.5.3 S7500系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519
13.6 H3C彙聚層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21
13.6.1 H3C S58系列萬兆彙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21
13.6.2 H3C S5600系列千兆彙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27
13.6.3 H3C S5500-EI系列千兆彙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31
13.6.4 H3C S5500-SI系列千兆彙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35
13.6.5 H3C S3600系列百兆彙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39
13.7 H3C接入層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43
13.7.1 S5100-EI系列千兆接入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43
13.7.2 H3C S5100-SI系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547
13.7.3 H3C S5120-EI系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549
13.7.4 H3C S5120-SI系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552
13.7.5 H3C S3100-EI系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56
13.7.6 H3C S3100-SI系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559
第十四章 H3C交換機作業系統的基本使用 563
14.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登入 564
14.1.1 H3C交換機的軟體版本 564
14.1.2 H3C交換機CLI的登入方式及基本配置 565
14.2 H3C交換機Console本地登入配置 567
14.2.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Console端口登入配置 567
14.2.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Console端口登入配置 571
14.2.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Console端口登入配置 573
14.3 H3C以太網交換機Telnet登入配置 576
14.3.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Telnet登入配置 577
14.3.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Telnet登入配置 578
14.2.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Telnet登入配置 580
14.4 H3C交換機Web登入 582
14.5 H3C以太網交換機指令行視圖和指令行約定 584
14.6 H3C交換機CLI指令級别和使用者級别 588
14.6.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級别和使用者級别 588
14.6.2 設定CLI指令級别 589
14.6.3 切換使用者級别的方法和配置示例 590
14.7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使用 593
14.7.1 使用H3C交換機CLI線上幫助 593
14.7.2 H3C交換機CLI顯示控制操作 594
14.7.3 H3C交換機CLI曆史指令查詢操作 596
14.7.4 H3C交換機CLI典型錯誤資訊 597
14.7.5 H3C交換機CLI指令的縮寫 597
14.7.6 H3C交換機CLI指令的編輯 598
14.7.7 H3C交換機CLI的其他特性 599
14.8 H3C交換機檔案系統管理 601
14.8.1 H3C交換機軟體系統目錄操作 601
14.8.2 H3C交換機軟體系統的檔案操作 603
14.8.3 H3C交換機Flash:操作 607
14.8.4 H3C交換機檔案系統管理示例 608
第十五章 H3C交換機作業系統映像和配置檔案管理 611
15.1 H3C交換機軟體系統中的檔案類型 613
15.1.1 H3C交換機軟體系統檔案屬性 613
15.1.2 H3C交換機啟動檔案順序選擇 613
15.1.3 H3C交換機檔案屬性配置 614
15.2 H3C交換機BOOTROM引導程式和主機程式的加載 616
15.2.1 通過Console口利用XModem進行的本地加載 616
15.2.2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T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619
15.2.3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620
15.2.4 通過FTP進行遠端加載 621
15.2.5 遠端更新H3C交換機的配置示例 623
15.3 H3C交換機配置檔案管理 624
15.3.1 H3C交換機配置檔案管理操作方法 625
15.3.2 H3C交換機配置檔案管理示例 628
15.4 H3C交換機系統基本配置和管理 630
15.4.1 H3C交換機系統基本配置 630
15.5 H3C交換機密碼恢複 633
第十六章 H3C交換機以太網接口基本配置與管理 634
16.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類型及封包收發規則 635
16.1.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類型 635
16.1.2 H3C交換機三種類型以太網端口封包收發規則 636
16.2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配置 637
16.2.1 H3C交換機Combo口配置 637
16.2.2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基本屬性配置 639
16.2.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的流控制功能配置 641
16.2.4 H3C交換機端口封包流量門檻值或大小配置 641
16.2.5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環回測試功能配置 645
16.2.6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進行環回監測功能配置 645
16.2.7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連接配接電纜檢測功能的啟用 647
16.2.8 端口組配置 648
16.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的配置顯示和維護 649
16.4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彙聚配置與管理 656
16.4.1 H3C交換機的手工端口彙聚 657
16.4.2 H3C交換機靜态LACP彙聚 658
16.4.3 H3C交換機動态LACP彙聚 658
16.4.4 H3C交換機端口彙聚組類型 659
16.4.5 H3C交換機手工端口彙聚組配置 659
16.4.6 H3C交換機靜态LACP端口彙聚組配置 661
16.4.7 H3C交換機動态LACP端口彙聚組配置 662
16.4.8 H3C交換機端口彙聚組管理 663
16.4.9 H3C交換機端口彙聚組配置示例 665
16.5 H3C交換機的端口綁定配置 666
16.5.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綁定配置 667
16.5.2 H3C交換機端口綁定配置管理 668
16.5.3 H3C交換機端口綁定配置示例 668
16.6 H3C交換機MAC位址轉發表管理 669
16.6.1 交換機的MAC位址學習 669
16.6.2 MAC位址表項的分類與特點 671
16.6.3 MAC位址轉發表管理配置 671
16.6.4 H3C交換機MAC位址轉發表管理典型配置舉例 677
16.8 H3C交換機IP位址配置與管理 677
16.7.1 H3C交換機三層接口IP位址配置 678
16.7.2 H3C交換機IP位址配置舉例 678
16.7.3 H3C交換機IP位址管理 679
16.8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配置與管理 681
16.8.1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主要特性 682
16.8.2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配置 683
16.8.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隔離管理 684
16.8.4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典型配置綜合示例 685
第十七章 H3C交換機二層協定配置與管理 687
17.1 H3C交換機ARP配置與管理 689
17.1.1 H3C交換機ARP基本配置 689
17.1.2 H3C交換機免費ARP配置 690
17.1.3 H3C交換機ARP配置資訊管理 693
17.2 H3C交換機ARP攻擊防禦配置 695
17.2.1 主要ARP安全隐患及相關H3C預防技術 695
17.2.2 動态ARP表項學習最大數目配置 700
17.2.3 ARP封包源MAC一緻性檢查配置 700
17.2.4 基于網關IP/MAC的ARP封包過濾功能配置 700
17.2.5 ARP入侵檢測功能配置 701
17.2.6 ARP封包限速功能配置 704
17.2.7 H3C交換機ARP入侵檢測和封包限速配置示例 706
17.2.8 H3C交換機基于網關IP/MAC的ARP封包過濾配置示例 707
17.2.9 H3C交換機ARP泛洪攻擊預防配置示例 708
17.3 H3C交換機代理ARP配置 708
17.3.1 ARP代理簡介 708
17.3.2 H3C交換機ARP代理配置 710
17.4 H3C交換機MFF配置與管理 711
17.4.1 MFF主要特性 711
17.4.2 H3C交換機MFF配置 714
17.4.3 H3C交換機MFF配置管理 718
17.4.4 H3C交換機MFF典型配置示例 719
17.5 H3C交換機DLDP配置與管理 721
17.5.1 DLDP簡介 722
17.5.2 DLDP協定封包 723
17.5.3 DLDP協定狀态和定時器 724
17.5.4 DLDP的工作機制 725
17.5.5 DLDP的鍊路自動恢複機制 725
17.5.6 H3C交換機DLDP基本配置 726
17.5.7 H3C交換機DLDP狀态重置配置和DLDP配置管理 728
17.5.8 H3C交換機DLDP配置示例 729
17.6 H3C交換機Smart Link配置與管理 730
17.6.1 Smart Link簡介 730
17.6.2 Smart Link工作原理 731
17.6.3 H3C Smart Link交換機配置 731
17.6.4 Smart Link配置管理 734
17.6.5 H3C交換機Smart Link配置示例 735
17.7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與管理 736
17.7.1 Monitor Link工作原理 736
17.7.2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 738
17.7.3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管理 740
17.7.4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示例 740
第十八章 H3C交換機IRF堆疊配置與管理 743
18.1 H3C IRF技術與配置 744
18.1.1 H3C IRF簡介 744
18.1.2 H3C交換機IRF堆疊原理 747
18.1.3 H3C交換機IRF堆疊主要技術 748
18.1.4 H3C交換機IRF的自動堆疊機制 749
18.2 H3C交換機IRF堆疊配置與管理 749
18.2.1 H3C交換機Fabric端口配置 749
18.2.2 H3C交換機UnitID配置 750
18.2.3 H3C交換機Unit名配置 754
18.2.4 H3C交換機IRF Fabric名配置 754
18.2.5 H3C交換機IRF自動堆疊功能配置 755
18.2.6 H3C S3600系統交換機中的堆疊認證配置 755
18.2.7 H3C交換機IRF堆疊管理 756
18.2.8 H3C S5600系列交換機IRF配置示例 758
18.2.9 H3C S3600系列交換機IRF堆疊配置示例 759
18.3 H3C交換機IRF2工作原理 761
18.3.1 IRF2軟體體系架構 762
18.3.2 IRF2的底層轉發實作 762
18.3.3 IRF2的實體連接配接 764
18.3.3 IRF2的形成 765
18.3.4 IRF2拓撲收集 766
18.3.5 IRF2角色選舉 766
18.3.6 IRF2成員管理 767
18.3.7 IRF2軟體系統管理 769
18.3.8 多IRF2沖突檢測 770
18.3.9 H3C交換機IRF2互聯方案 771
18.4 H3C交換機IRF2基本配置 772
18.4.1 IRF2配置前的準備和基本配置、管理任務 772
18.4.2 IRF域編号配置 773
18.4.3 IRF2成員編号配置 773
18.4.4 IRF2端口配置 774
18.4.5 IRF2成員優先級配置 778
18.4.6 IRF2成員裝置描述資訊配置 778
18.4.7 IRF2鍊路負載分擔類型配置 778
18.4.8 IRF2的橋MAC保留時間配置 780
18.4.9 啟用IRF2系統啟動檔案的自動加載功能 780
18.4.10 IRF2鍊路down延遲上報功能配置 781
18.5 IRF2 MAD配置 781
18.5.1 IRF2 LACP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781
18.5.2 RF2 BFD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783
18.5.3 IRF2 ARP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786
18.5.4 IRF2 MAD故障恢複 787
18.5.5 含LACP MAD檢測的IRF2配置示例 789
18.5.6 含BFD MAD檢測的IRF2配置示例 790
18.5.7 含ARP MAD檢測的IRF配置示例 791
18.6 IRF2系統的通路與管理 793
18.6.1 通路Master 793
18.6.2 通路Slave 793
18.6.3 IRF2配置管理 793
第十九章 H3C交換機VLAN配置與管理 795
19.1 H3C交換機VLAN基礎 796
19.2 H3C交換機VLAN建立和基本屬性配置 797
19.2.1 VLAN的建立、辨別和顯示配置 797
19.1.2 H3C交換機VLAN接口基本屬性配置 798
19.2.3 H3C交換機VLAN管理 799
19.3 H3C交換機基于端口VLAN配置 804
19.3.1 基于端口VLAN簡介 804
19.3.2 将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 805
19.3.3 将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 806
19.3.4 把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 808
19.3.5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一 809
19.3.6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二 810
19.3.5 基于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三 811
19.4 H3C交換機基于協定VLAN配置 813
19.4.1 H3C交換機基于協定VLAN的工作原理 813
19.4.2 H3C基于協定VLAN配置 816
19.4.3 基于協定VLAN的配置示例 819
19.5 H3C交換機基于IP子網VLAN配置 821
19.5.1 基于IP子網VLAN的配置 821
19.5.2基于IP子網VLAN的配置示例 823
19.6 H3C交換機基于MAC位址VLAN配置 824
19.6.1 基于MAC位址VLAN的實作機制 825
19.6.2 手動配置靜态MAC VLAN配置 826
19.6.3動态觸發端口加入靜态MAC VLAN配置 828
19.6.4 手動配置靜态MAC VLAN配置示例 829
19.7 H3C交換機GVRP VLAN注冊配置與管理 831
19.7.1 GVRP消息和定時器 831
19.7.2 GVRP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 832
19.7.3 H3C交換機GVRP功能啟用和注冊模式配置 833
19.7.4 H3C交換機GARP定時器配置 833
19.7.5 H3C交換機GVRP管理 834
19.7.6 H3C交換機GVRP簡單配置示例 837
19.7.7 H3C交換機GVRP綜合配置示例 838
19.8 H3C交換機VLAN間路由配置示例 841
19.8.1 通過IP路由實作VLAN間的路由配置示例 841
19.8.2 通過以太網子接口實作VLAN間單臂路由配置示例 843
第二十章 H3C交換機隔離使用者VLAN與超VLAN配置與管理 846
20.1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基礎 848
20.1.1 Isolate-user-VLAN簡介 848
20.1.2 Isolate-user-VLAN工作原理 849
20.1.3 Isolate-user-VLAN配置同步 850
20.1.4 Isolate-user-VLAN MAC位址同步 851
20.2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配置與管理 853
20.2.1 Isolate-user-VLAN配置 853
20.2.2 Secondary VLAN配置 854
20.2.3 Isolate-user-VLAN和Secondary VLAN間映射配置 856
20.2.4 Isolate-user-VLAN管理 857
20.2.5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配置示例 858
20.3 H3C交換機Super VLAN配置與管理 861
20.3.1 Super VLAN聚合原理 861
20.3.2 Sub VLAN主機的三層通信原理 863
20.3.3 H3C交換機Super VLAN配置 866
20.3.4 H3C交換機Super VLAN管理 868
20.3.5 Super VLAN簡單配置示例 869
20.3.6 H3C交換機Super VLAN結實合配置示例 871
第二十一章 H3C交換機MSTP配置與管理 874
21.1 H3C交換機MSTP基礎 876
21.1.1 MSTP簡介 876
21.1.2 H3C交換機MSTP的基本概念 877
21.1.3 MSTP的端口角色 880
21.1.4 MSTP的端口狀态及收斂機制 882
21.1.5 MSTP拓撲計算原理 883
21.2 H3C交換機MSTP基本配置與示例 886
21.2.1 MSTP基本配置任務 886
21.2.1 MST域配置 886
21.2.2 指定根交換機或備份根交換機 888
21.2.3 目前交換機橋優先級配置 889
21.2.4 端口對MSTP封包的識别/發送方式配置 890
21.2.5 MSTP工作模式配置 891
21.2.6 MST域最大跳數配置 892
21.2.7 MSTP交換網絡的網絡直徑配置 892
21.2.8 MSTP時間參數配置 893
21.2.9 逾時時間因子配置 894
21.2.10 端口最大發送速率配置 895
21.2.11 邊緣端口配置 896
21.2.12 端口點對點鍊路配置 896
21.2.13 端口路徑開銷配置 897
21.2.14 端口優先級配置 899
21.2.15 開啟MSTP特性 900
21.2.16 H3C交換機MSTP配置示例 900
21.3 H3C交換機MSTP擴充特性配置 902
21.3.1 BPDU保護功能配置 902
21.3.2 Root保護功能配置 903
21.3.3 環路保護功能配置 904
21.3.4 防止TC-BPDU封包攻擊配置 904
21.3.5 BPDU封包攔截功能配置 905
21.4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與示例 906
21.4.1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 906
21.4.2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示例 907
21.5 H3C交換機MSTP網絡管理 908
21.5.1 端口狀态快速轉換配置 908
21.5.2 端口生成樹模式遷移操作 909
21.5.3 MSTP配置日志和消息管理 909
21.5.4 MSTP維護和管理指令 910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111/074816639.jpg"></a>
經典再現,雙劍出鞘,誰與争鋒!!
本文轉自王達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inda/723857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茶鄉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