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明朝朱元璋要對開國功臣進行誅殺?

因為杯酒釋兵權早就了宋朝武力的孱弱,以至于被北方政權欺壓三百年而滅國,霸道絕倫的朱元璋不可能選擇如此失敗又窩囊的政策,相比于朱元璋自身的處境,誅殺功臣是最沒有後患的選擇。

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明朝朱元璋要對開國功臣進行誅殺?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本為後周的殿前都檢點,後周世宗柴榮死後,趙匡胤于陳橋發動兵變,被手下武将推為皇帝,建立了趙宋王朝,後來這件事也成為了趙匡胤心中的一根刺,時時擔心再有相似的事情發生,然而宋太祖待下寬和,不願做兔死狗烹之事,是以借着宴請下屬之際,表明厲害,輕松的解除了手下将領的兵權,史稱為杯酒釋兵權,也是以趙匡胤成為了曆代開國皇帝中寬和的典範。

杯酒釋兵權造就了宋朝重文抑武、以文治武國策,對内宋朝受益于這項國策,内部安定祥和,文化、經濟發展迅速,對外确是屢屢戰敗求和,國力一損再損,以至于釀成靖康之恥的悲劇,而即便如此,受制于士大夫階層龐大的力量,宋朝以難以變更國策,導緻了最後被蒙古滅國。

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明朝朱元璋要對開國功臣進行誅殺?

兔死狗烹的朱元璋

朱元璋是貧苦小民出身,由于出身于亂世,前半生為生計苦苦求存,為此做過和尚要過飯,起義之後一路屍山血海,中途又遭遇了下屬的背叛,這些都造就了朱元璋陰狠多疑的性格,再加上朱元璋沒讀過什麼書,道德和名聲對朱元璋隻不過是負累,穩穩的守住自己打下的基業才是朱元璋的追求。

受出身所累,朱元璋趙匡胤貴族出身,也不似李世民有整個關隴門閥為後盾,其家族勢力為零,為了能夠穩住自己的江山,明知分封制是國家動亂的隐患的朱元璋不得不選擇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到各地屏藩,漢朝的七王之亂以及晉朝的八王之亂,子孫之間互相征伐,朱元璋連這種結果都願意承受,殺一群功臣對他而言又算得了什麼。

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明朝朱元璋要對開國功臣進行誅殺?

都是把腦袋栓在褲腰帶上吃飯的人物,指望開國皇帝仁慈本就是一種幼稚的行為,相比于其他,誅殺開國功臣除了名聲有損,兔死狗烹其實最便捷的處理方式,是以自然會有人自保謀反,也有人被誣陷謀反,當然也有選擇及時開溜的,一切都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