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李建強(光通信背景)
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1.學術是一種态度一種精神。可繼承性的承前啟後。
2.英文論文的可讀性。
3.寫論文的目的:創新(功勞)、比較類的(苦勞類)。發論文難度是基礎學科相對比較好。
4.論文->公司看中->商用->效益(100、10、2-3)/10000
5.Transaction、Journal:理論功底要求高,深入調研以往工作,闡述自己的理論創新,長度較長。
6.Magazine:基礎型期刊,圖表闡述技術進展,特邀的,牛人來寫。
7.Letter:快報,短,原創性、配有實驗。
8.期刊選擇:研一三個月内了解領域内期刊。影響因子。期刊性質與側重點。審稿周期。
9.會議資訊收集:
相關網站:IEEE/SPIE
電子郵件:IEEE、SPIE會員身份
海報、論壇、同學和老師、會議管理系統EDAS,ePapers。
10.會議問題:導師同意或稽核,不要盲目追求影響因子。版面費問題。參加會議導師是否資助。IEEE、SPIE、OSA學生會員身份與會議注冊費減免問題。
11.經典文章:學術會議高手速成之七種武器。會議前要認真準備PPT,到會議現場注冊後拿到Digest/Proceeding後查找自己想聽的報告。會議中,牛會議會有牛人做額外收費的報告。Plenary Talk/Invited Talks最好出席,其他的話題有選擇的聽,聽後找感興趣的牛人要名片交流意見。買正裝。
12.創新點:同樣的思想、方法用到新的領域,變廢為寶,找到一個能應用某個思想、方法或技術的缺點的場合。比較也是一種創新。工科學生一定要考慮應用。從器件、算法、效應、技術或系統等出發找應用(或者反方向)。
13.參考文獻的來源:各大資料庫。會議論文集。師兄師姐的碩士博士論文。IEEE Xplore。在相關的前提下盡量自己引用自己的論文。調研一定要全面。版面允許下盡量多引用有代表性的論文。牛人和牛研究組的論文都要照顧。多引用要投遞期刊的論文。英文論文中不要引用中文論文。
14.看論文:先讀綜述性文章或段落,再進行針對性的文章閱讀。熟悉相關領域國内外牛人,研究組或研究機構。
15.寫論文:多從參考文獻中提煉精彩的句式和說法,一定要多練。題目:精煉且突出的創新點(單詞)(想不出好的詞彙就用novel來形容)中文題目中不要有太多"的"。敢于自己創造的新的稱号或者縮寫。關鍵詞——檢索你的論文。Introduction的重要性。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故意忽略對某個缺點的讨論。
16.投論文:回避幾個學術觀點相左的審稿人。推薦幾個相關領域的專家作為審稿人(在給編輯的話中提)。若會議則注意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TPC),裡面的熟人很重要。
附: 問:什麼是期刊的"影響因子"?
答: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名額,它是E.加菲爾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對文獻或文獻集合獲得客觀響應,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觀度量。由于它是一個相對統計量,是以可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通常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具體算法為:
影響因子=(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總數)。
本文轉自gnuhpc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gnuhpc/archive/2012/01/07/2316120.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