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小知識翻譯 - 「架構 續」(arch)

上次,從「計算機的内部構造」的角度解釋了架構這個術語。這次,介紹下架構中經常提到的「i386架構」及之後的「i486」,「i586」。

安裝Linux的時候,很多人即使不了解但也會經常聽到i386架構這個詞。是以,會誤認為「自己的PC的架構是i386架構的」。現在用i386的人是非常少的。

i386的 i 就是「Intel」的首字母。i386是1985年釋出的架構,那麼如今還在用i386電腦的人... ...将近20年沒有換過電腦了。(這篇文章應該是作者2005年左右寫的)

實際上i386的CPU正式名稱是「80386」。80386之前是8086和80286,之後還有80486。80386其實就是「80x86」系列CPU中的一種。

這個「80x86」系列,作為「個人電腦」被世界上很多PC所采用。

注: 8086之後也有 80186,隻不過在PC上用的不多,是以不是那麼普遍。

i386是「80x86系列」中第一個32位的CPU。而且,Linux也是在i386上誕生的。

之後,x86系列再次更新,出現了 80486,再之後... ...

實際上官方是不存在 80586 這種型号的CPU的。由于商标的問題,80486之後是「Pentium」(也就是曾經流行的奔騰機),再之後是「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

但是,當時比較流行稱呼 80x86,是以Pentium被稱為「i586」,「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被稱為「i686」。

後來基于Pentium III的Xeon也被包含在i686裡面了。之後再釋出的各種架構,關于誰是「i786」?有很多争論。(大部分情況下認為Pentium 4是「i786」)

其實,i786和i886這種名稱之後幾乎沒有人使用了。

這裡提到的架構都是繼承于i386的,「面向i386的OS和應用程式」都能在這些架構上運作。

IA-64之類64位的架構上,面向i386的應用程式有很多是無法運作的,是以把架構「暫且都當成i386」來看的話有點危險,

不過,在面向普通使用者的PC上,可以認為面向「i386」的應用程式都能運作。

本文轉自wang_yb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wang_yb/p/3798162.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