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品皆為下,唯有讀書高”,一直為大家奉為金科玉律。古代,讀書為了考取功名,之後出将入相,成為留名青史的人物。
然而,27年前,身為宜賓市常務副市長的樊建川,卻放棄了自己大好前途,選擇下海經商。當别人問及他原因時,他卻說,由于公務員賺不到錢。
究竟此人經曆了什麼?才緻使他做出這樣決定呢?
樊建川,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賓。身為“大院子弟“的樊建川,自小便經常愛與他人打架。

然而,作為軍人的父親,發現樊建川打架時,并不出手阻攔。反而在一旁鼓勵,是以,樊建川便養成不服輸的精神。
每個中國男人,内心中均有一顆軍人夢,樊建川也是如此。1976年,樊建川應征入伍,正式成為一名軍人。
然而,幾年軍旅生涯過後,樊建川便覺得作為軍人,不會有太大“錢”途。之後,樊建川選擇複員轉業。
回到家鄉後,正好趕上恢複聯考,之後樊建川便參加了聯考。大學畢業後,樊建川在宜賓研究所工作。
由于表現突出,34歲時,樊建川便被選舉為宜賓副市長。在衆人眼中,樊建川未來之路,一片光明。
然而,樊建川再次做出驚人之舉,放棄從政之路。選擇辭職,之後便下海經商。這在當時看來,讓人難以接受。
對于樊建川而言,他是最早一批從事房地産創業的人。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便意味着毫無經驗借鑒。
然而,樊建川經曆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機。由于當時消費者思想較為保守,樊建川建造出的商品房由于價格較高,一時間難以為大衆接受。
是以,房子難以賣出,進而緻使樊建川資金緊張。此時,樊建川面臨第一個考驗。樊建川也曾束手無策,意志消沉的樊建川不知何去何從。
就在此時,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走進樊建川的視野,他便是明代大儒王陽明。忐忑的樊建川,打開了王陽明的《傳習錄》。
《傳習錄》彙集了王陽明心學精髓,透過《傳習錄》,樊建川參悟出“此心不動,相機而行”的道理。
《傳習錄》再次激發樊建川不服輸的精神,之後,樊建川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走出人生的第一次危機。
風雨過後,必将遇見彩虹。2001年時,樊建川的企業便列居于四川省前40名,而樊建川也實作财富自由,位居中國富豪榜前200名。
毫無疑問,樊建川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功成名就之後,樊建川再次做出驚人之舉,開始修建博物館。
樊建川的決定,遭到身邊衆人恥笑。一個商人,為何會修建博物館呢?對此,很多人對其潑冷水,覺得博物館不會賺錢。
面對質疑、嘲笑,樊建川并不在意,而是依然追逐自己夢想。一件T恤衫,樊建川會穿好幾年。
大家看到後,紛紛奚落樊建川,覺得此時樊建川可能破産了。畢竟,修建博物館并不賺錢,并且耗資巨大。
然而,樊建川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自己應該為國家及人民做些什麼。就這樣,樊建川夜以繼日地修建博物館。
截至目前為止,樊建川已經于全國修建出50座博物館,并收集大量文物,超過800餘萬件藏品。
在樊建川看來,一個民族應該擁有自己的記憶,曆史不能為大衆所遺忘。最終,經國家專業機構評估後,樊建川的博物館被估值80多億。
聽聞這一消息後,樊建川并沒有驚喜。反而在與家人商議後,便将博物館無償捐獻給國家。
面對記者采訪,樊建川僅說,我隻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而已,曆史不應該忘記。
聽完本文介紹後,你們覺得樊建川為何會取得如此成就?和之前讀《傳習錄》的經曆有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