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朝因攻高句麗而亡,唐朝為什麼還要繼續“入坑”?

隋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既強大又短命的朝代,雖曾盛極一時,但國祚僅38年。造成隋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隋炀帝窮兵黩武三征高句麗,結果導緻國力耗盡,百姓民不聊生,引發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隋朝就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起義軍讨伐下被終結了。

作為隋朝江山的繼承者,唐朝在立國之初便采取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經過幾十年發展,唐朝國力蒸蒸日上。周邊國家或是被唐朝所征服;或是承認唐朝的宗主國地位,向唐朝稱臣納貢,這其中就包括了曾讓隋炀帝頭疼不已的高句麗。

隋朝因攻高句麗而亡,唐朝為什麼還要繼續“入坑”?

随着大唐帝國實力的日漸壯大,隋炀帝在高句麗災難性的失敗卻成了唐太宗李世民一個非常感興趣的挑戰。公元641年,唐太宗公開表示高句麗在漢武帝時期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同年,唐太宗派人對高句麗展開軍事偵查,此舉代表着唐朝對高句麗展開軍事行動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唐太宗欲對高句麗展開軍事行動的想法遭到了絕大多數朝廷大臣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唐太宗最信任的心腹長孫無忌。這些在隋末唐初登場的大臣們都曾親眼目睹了隋朝的滅亡,是以極力反對唐朝繼續“入坑”征讨高句麗,理由不外乎是請太宗吸取隋朝的亡國教訓。

隋朝因攻高句麗而亡,唐朝為什麼還要繼續“入坑”?

盡管如此,唐太宗最終還是力排衆議決定對高句麗展開軍事行動。那麼問題來了,唐太宗為什麼要執意“入坑”呢?

唐朝的官方宣戰诏書中宣稱,當時掌握高句麗朝政大權的泉蓋蘇文不僅是個弑君者,他還侵略了忠于唐朝的新羅,此舉必須要受到懲罰。然而,太宗之是以對高句麗念念不忘,除了官方宣稱的理由外,更主要的是基于以下幾點:一、唐朝要完成隋朝未竟之業,收複中國舊有的疆域;二、阻止高句麗統一整個北韓半島(當時半島上有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大政權),防止出現一個更強大的政權與東北的靺鞨結成聯盟;三、高句麗位于唐朝疆域的最東面,隻要拿下高句麗,北韓半島就納入了唐朝的勢力範圍,進而徹底解決東北部的邊患問題。此外,唐太宗剛剛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連番受挫,他希望借一場軍事上的偉大勝利來重制自己當年的雄風。

隋朝因攻高句麗而亡,唐朝為什麼還要繼續“入坑”?

公元645年春,唐太宗禦駕親征高句麗。戰事初期,唐軍進展非常順利。然而在高句麗守軍的頑強抵抗下,戰争從春季一直打到了深秋。随着嚴冬即将到來,唐太宗不得不下令撤軍,唐朝對高句麗的第一次軍事行動宣告結束。雖然唐朝和高句麗都宣稱自己取得了這場戰争的勝利,但從結果來看,高句麗對唐朝的态度比過去更加傲慢無禮。

公元647年初,唐軍在将領牛進達、李海岸的率領下對高句麗發動軍事打擊并獲得了一些進展,但還是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

隋朝因攻高句麗而亡,唐朝為什麼還要繼續“入坑”?

公元648年,唐太宗宣布将于次年派出三十萬大軍進攻高句麗。然而在唐朝的遠征大軍還處在準備階段時,唐太宗卻去世了。

唐高宗李治當上皇帝後,繼續對高句麗展開軍事行動。經過近二十年的征讨,唐軍終于在668年攻滅了高句麗,實作了唐太宗生前的遺願。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