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屍體腐臭,衆人遠離,唯他一人扶屍痛哭,李自成:重用此人
其實崇祯并不能算是一位昏君,隻是大明朝交到他手裡的時候,已經爛到根子裡了。崇祯很清楚這一點,是以他想要改革朝政,改革民生,借此來挽救大明朝,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在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的時候,李明睿對崇祯說道,“聖上若是想要重振旗鼓,那麼趕緊逃到南京吧!“崇祯初聽這個提議很憤怒,但冷靜下來之後,卻覺得這個提議是最好的辦法了。當然,如果要撤離的話,就必須要把北京城的這一幫大臣一起帶過去。于是崇祯在一次早朝的時候,試探性的詢問了一下朝中官員,得到的結果讓他很失望。

當李自成的大軍兵臨皇城下的時候,大學士李明睿曾力勸崇祯:為了儲存實力,可以暫時遷都南京,畢竟那裡是明朝的發源地。這一想法和崇祯一樣,也是個保留意見。當時最要急的就是補充兵源,京師周圍都沒有可調動的軍隊了,但是這軍費又是個問題。于是他指令戶部調撥銀兩作為軍費,但是李明睿說,戶部早就沒有錢了。
崇祯帝在這一刻才體會到“高處不勝寒”,因為此時他真的是一個孤家寡人,他為國家社稷想,為全天下百姓想,可是誰又為他想過?崇祯臨死前隻說了一句話,他說:“隻要李自成放過朕的百姓,朕的屍體任憑他處置”,崇祯帝死得像個爺們,慷慨就義。然而李自成并未如他所說,将他鞭屍或者毀屍滅迹,而是以“天子之禮”安葬了他。據說當時明朝官員沒人靠近崇祯的屍體,也沒人提議厚葬他,太監将崇祯帝的屍體和周皇後的屍體放在草棚子下,也離得遠遠的,意思是劃清界限。
朝廷裡有主戰派不願撤退,但更多的是牆頭草,他們不在意皇帝是誰,崇祯也好李自成也罷,不管誰做皇帝隻要不觸及他們的利益他們便無所謂。是以,在叛軍即将攻入城内時,崇祯看到的是一副滑稽的場景:大臣們吵得面紅耳赤,有人主張逃跑,有人主張投降,然而他們一旦退朝之後,便派人接觸李自成,希望投降。當大殿之中隻有崇祯和幾位心腹太監時,崇祯徹底絕望了。他不再計劃南渡,不再計劃逃跑,他決心陪伴明朝一起入土。崇祯托人給李自成帶話,自己可死,但請不要殘殺百姓。隻是崇祯沒有想到的是,李自成做到了,卻正好做反了。
崇祯死後,屍體被太監随便放在草席上,一代天子最終淪落至此。昔日裡阿谀奉承的大臣們沒有一個人想要替崇祯收屍,他們隻是離得遠遠的,希望與崇祯劃清界限。隻有一位名叫李國祯的沖到崇祯發臭的屍體面前,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看到此景,許多人都以為李國祯必死無疑。然而令衆人沒有想到的是,李自成不僅沒有殺李國祯,還很尊敬的把他攙扶起來,并賜他官職。之後李自成還命人以天子規格為崇祯辦理葬禮,并親自來到祭壇吊唁,痛哭流涕。對于此事許多人認為李自成不過是作秀罷了,厚待崇祯不過是為了收買人心。
在這些大臣之中,隻有一個人幾步上前,抱住崇祯的屍體大哭不止。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國祯,也是他請求李自成将崇祯以天子之禮安頓。當然,這一番話一說出來,立刻就被許多人痛罵。李自成喜怒不形于色,其他的人看不懂,也不敢多說。大家戰戰兢兢,以為這個大膽的臣子命不久矣,沒想到李自成居然親手将他扶了起來,說道:“葬以帝禮,祭以王禮。”
然而,我想李自成痛哭,恐怕不是作秀,而是為一生辛苦操勞最後慘死卻無人收屍的崇祯感到悲哀。當看到大臣們冷漠的表情時,李自成一定在想,若自己有一天失勢,他們會不會也會如此對待自己?李自成的猜測是對的,當他兵臨都城時,城裡的大臣和富豪們通通來降,将他譽為天子。然而當李自成兵敗時,這些人迅速改變立場,投降金人,将矛頭對準李自成。是以李自成的死與崇祯很像,不同的是,崇祯有李自成收屍,李自成卻沒有這樣好的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