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控的360

  如果要說起網際網路圈内的黑馬,一票名單中肯定是有紅衣教主的。而教主更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忙來忙去的競争。你看,就算是世界杯,也不例外。

  

  前期老周閉關三月後悟道網際網路,覺得目前360的戰略重心還是要圍繞在安全上。這話出口剛過不久,老周确實動作了——攔截百度安全衛士、百度視訊加速器。筆者一看隻得無奈長歎。自從去年6月開始,老周就已經對百度攔截2066萬次!這不屈不撓的攔截背後,360到底怎麼了?

安全業務遭遇天花闆 高壓之“急跳牆”

  從網友爆料的360提示百度衛士是“木馬”,到百度衛士官方哭訴被攔截2000多萬次,我們都不難看到360當年搞瑞星、金山、可牛的影子。但是,作為已經在美國成功上市,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何以不惜違反市場競争,罔顧政府主管部門的警告,再度铤而走險呢?

  易觀智庫4月釋出的《中國手機安全市場現狀研究報告2014》揭示了360瘋狂舉動的背後動因——報告顯示, 2013年手機安全市場使用者規模繼續上漲,活躍使用者數已達到3.9億,環比增長達104.7%。同時報告指出,2014年第一季度百度旗下手機安全産品百度手機衛士發展迅猛,上線100天活躍使用者市場佔有率即突破18%。受此影響,360及騰訊的使用者覆寫率皆有所下降。

  從另一方面來說,近年來,PC端的殺毒與安全軟體增速在放緩甚至下降,而在決定未來的移動網際網路端,360安全衛士短期内難有大的突破。面對百度衛士這種新生代的安全軟體快速滲透,360自然會感覺到嚴重的威脅,是以,不惜冒法律與輿論風險, 瘋狂封殺百度衛士。

  其實,筆者不得不承認,奇虎360在早期可以說是一家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公司,其“免費”的殘酷極簡思維,将固守于收費的殺毒與安全廠商打得大敗。目前360也已經成為國内網際網路安全市場的霸主。但是,其他同行也進入“免費安全”領域,威脅到其核心業務時。360不得不動用封殺、抹黑、暗地解除安裝等非正常手段為其自家産品牟利。

根基失控的360  更應該考慮新的商業模式

  對比一下馬雲的左右騰挪,劉強東的志在必得,李彥宏的穩紮穩打,當年犀利的老周時下倒是有些心浮氣躁之感。雖然前期的“口水公關”大于“産品”競争模式為其謀得網際網路一席之地。然而在2011年登陸納斯達克後,卻依然官司不停,交惡不斷。CNNIC、百度、騰訊、金山、小米,這些大的公司,幾乎将360告了個遍。而周鴻祎也因為順了官司隻賠錢不賠禮,被人們送了“老賴”的新綽号。

  現在,網民已經不再是“小白”,而網際網路大佬也開始反擊,老周換湯不換藥的打法紅利期已過。

畢竟,360的目前狀況幾乎可以用很“乏力”來形容。其核心産品安全市場競争加劇,諸如百度安全衛士、百度殺毒、騰訊管家、金山衛士等群雄蜂起,不斷蠶食360的地盤。而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無論是騰訊、百度、阿裡巴巴都在瘋狂的在移動網際網路上進行布局和投資,并且建立了微信、移動搜尋、手機淘寶、支付寶等拳頭産品。而反觀360似乎除了手機安全外,似乎找不到其他叫得上名稱的移動網際網路産品,也沒有通過收購和投資建立一個圍繞360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态圈,而安全手環、智能電視等衍生産品的布局也并不清晰。資本市場上,投資人也用腳投票,360股價已經從最高的100多美元跌至87美元,而不少投資者認為,360股價未來還将持續下跌,已經到了清倉之時。

  上市多年,卻依然擺脫不了生存的威脅?無法保持氣定神閑的原因,其實歸其本質是360的商業模式存在内生缺陷,根基早已失控。為何這樣說呢?熟悉投資的朋友都知道,看一個行業的好壞,要看它的“護城河”。 這個護城河越高,使用者轉移的成本也就越高,公司的前景也才會越好。

  而在資訊産業中,什麼決定“護城河”的高低呢?答案是資訊的積累價值。比如我們選擇了一個電信營運商之後,往往不會輕易換号,因為換号之後,銀行、機關、朋友都要重新告知登記或告知一篇,時間和精力成本太高;再比如财務軟體,一般公司是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的,因為光是轉換曆史資料和接受新的教育訓練,就要愁死一堆人。 

  但是,在防毒軟體市場和網際網路市場,往往沒有這樣的“護城河”,使用者想要轉移到其他供應商,往往隻需要幾分鐘時間。這也就決定了這個市場遊戲規則。是以360在市場中,雖然浸淫多年,卻依然在生死線上沉沉浮浮,它的根基失控,決定了其注定悲催的命運。

“軟性護城河”幹涸  難以滿足使用者新體驗

  那麼,照着如上的說法,在沒有“護城河”的行業中,企業就完全沒法生存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硬性護城河”,并不意味着沒有“軟性護城河”。這“軟性護城河”往往就是品牌、美譽度、使用者體驗。

  舉個例子,京東做的電子商務,其實剛開始也是沒有“硬性護城河”的,誰都可以在網上賣東西不是?但京東逐漸通過“正品低價”建立了品牌和口碑,通過“自建物流”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多快好省”就成了京東的“軟性護城河”,是以其圖書頻道一經推出,就讓當當很難受,畢竟,一日兩送和兩日一送的體驗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再遲鈍的使用者都有感覺。

  “軟性護城河”之是以不如“硬性護城河”那樣有力,在于這種優勢必須是獨特性的,無法取代或被超越的。在早期,我們相信360是有一定“軟性護城河”的,因為當時其他殺毒、安全軟體都是收費的,而隻有360一家是堅定打出“免費”大旗的。但當整個行業都開始了“免費”變革時,360就毫無比較優勢了。隻能另外再建“軟性護城河”。

  從品牌角度看,360和BAT相比,并不占據上風;從美譽度來說,360為了向資本交差,采取了捆綁發展的政策,剝奪了使用者的選擇權, 甚至不惜開後門竊取使用者資訊,是以,極大地損傷了其美譽度;而在使用者體驗上,360也幾乎沒有颠覆式創新,近期被曝光的360新版安全衛士10.0(先行版)中,甚至被指抄襲百度衛士的“精簡輕便”的思路,大有淪為追随者之勢。

  可以說,以上的種種,都是360營運失控的表現,其早期建立的“軟性護城河”已經逐年幹涸, 在品牌、美譽度、使用者體驗的綜合競争上,正處于被迅速追趕的不利局面。

戰略空虛之下的内憂外患

  在早期,周鴻祎還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夠吸引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加入其隊伍。但近年來,随着傅盛與之公開的決裂,周鴻祎對手下人的表現也是路人皆知。自2012年以來,360公司已有多個業務領域的高管離職或者被調整,涉及的範圍涵蓋PC端浏覽器、手機移動業務、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等多個層面。不日前,又爆出360管道元老、360副總裁李濤離職的消息。他是在2013年年中從360無線業務被調崗到360海外業務,轉去負責奇虎360公司國際化業務開拓的。奇虎360在國内還算是“免費安全第一軟體”,在國外,早有諸如小紅傘等知名殺軟搶占先機了,360又沒有自身的技術儲備,近年來使用者體驗也不見長進。是以,其國際化的難度,想想都可見一斑。縱觀360的人才布局,已經很難找到類似張小龍、李明遠這樣的角色了。

  從360的Q1财報上看,其2014年第一季度線上廣告營收為1.4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120.9%,但環比已經基本持平,出現了滞漲的迹象。而其移動端遊戲收入的增速正在加快,以遊戲業務為主的網際網路增值服務一季度收入為 1.248 億美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 47%。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Q1市場營銷項目下支出達到了6873萬美元,同比增長了154%,幾乎是3倍手機遊戲的收入增速。這種“高投入—中産出”的模式是否能夠持續,是一個十分值得琢磨的問題。但平心而論,對于沒有“護城河”,又要維持其高企股價的360而言,這種短期的打雞血式的舉措,未來也不會少。對于轉型期的360而言,出現這種管理上的失控,也情有可原。

  360的失控,根本原因在于戰略上、商業模式上的内生缺陷,營運上、管理上的缺失。如何尋找到其真正的護城河?對360和周鴻祎而言,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想明白,然而,這卻是360目前必須面對的問題。否則,360“戰略空虛症”會如同癌細胞一樣,悄然吞噬掉360看似龐大的軀殼,讓360走向更加嚴重的“失控”。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