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一張表,看看羅尼-奧沙利文職業生涯所獲得的全部職業賽冠軍及亞軍。
相關資料主要搬運整理自英文wiki百科和cuetracker網站的資料統計,兩者在統計上有差異,差異就在非排名賽這一塊上。這個差異緣于沒有統一的關于職業賽的定義,這個問題也可以參閱本人在博文“斯諾克世界紀錄及評注1—年齡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2zg4r.html)”前言部分的表述。
一、總表(黃标為冠軍,藍标為亞軍)

二、說明
1. 資料截止2021年12月20日。本文資料更新,可關注新浪部落格,交叉小徑的花園。
2. 奧沙利文職業賽(個人):
排名賽:決賽59次、冠軍38個。這兩項都是斯諾克紀錄。
小型排名賽:決賽6次,冠軍3個。
邀請賽:決賽49次,冠軍32個。
總計:決賽114次,冠軍73個。
未包括:
3個團體賽冠軍:
(1)2000年國家杯(Nations Cup),代表英格蘭隊。
(2)2007年歐亞斯諾克大師對抗賽(團隊對抗環節,Euro-Asia Team Challenge),代表歐洲隊。
(3)2017年中英斯諾克對抗賽(CVB Snooker Challenge),代表英國隊(大不列颠隊)。
1個變異規則斯諾克賽事冠軍:
2010年強力斯諾克(Power Snooker)。
3. 争議部分
邀請賽部分,wiki資料顯示的奧沙利文冠軍比cuetracker統計多3個。
(1)2007年基爾肯尼愛爾蘭大師賽(Kilkenny Irish Masters)
這項賽事,wiki賽事資料裡,介紹為職業賽;而cuetracker标注為職業-業餘混合賽,是以未納入奧沙利文職業賽冠軍統計資料。
這項賽事,參賽的16人全部是當時現役職業球員,而且包括多位頂尖球員。把這樣的賽事,歸入職業-業餘混合賽,顯然是不妥當的。但這個賽事也有扯淡的地方,奧沙利文打出147,卻沒有拿到主辦方賽前承諾的2萬歐元獎金;更關鍵的是,這杆147,世界斯諾克WPBSA不納入官方統計,這說明這項賽事不是WPBSA主管或認可的賽事。cuetracker把它視作職業-業餘混合賽,可能也是基于此。是以這就涉及到,之前反複啰嗦的搞不清的職業賽界定标準。
個人還是傾向把它納入奧沙利文職業賽冠軍的統計,故納入總表。
(2)1993年蘇格蘭大師挑戰賽(Scottish Masters Challenge,6-5 約翰-希金斯,1993/94賽季)
這項賽事,Wiki納入奧沙利文職業賽冠軍統計,但無資料(賽事超連結是錯的),依據的是1993年9月22日英國《衛報》的報道。Cuetracker,無此賽事。
個人觀點,不納入。
(3)2008年哈姆邀請杯(Hamm Invitational Trophy,6-2巴裡-霍金斯,2008/09賽季)
與前項同,Wiki納入統計,但無資料;cuetracker,無此賽事。前著名“Pro Snooker Blog”網站,曾引用記者Monique對該賽事的報道,部落客(現WPBSA官網文章的主理人)稱其為表演賽(https://www.prosnookerblog.com/2008/11/30/day-two-from-hamm/#more-3582)。
4. 注解
[1] 歐洲聯賽和超級聯賽,屬同一傳承賽事。奧沙利文超級聯賽10冠,是現代時期單項斯諾克職業賽事的多冠紀錄。
[2] 1998年愛爾蘭大師賽,奧沙利文因藥檢未通過,被取消冠軍。故不納入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