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聯想收購IBM PC

昨日新聞:聯想收購IBM PC 

以下是關于該新聞的頗有幾分見地的評論,收集并整理了一下,以飧諸位。 

<a></a>

雞肋,就是一塊沒什麼肉的骨頭,可能是原來就沒肉,也可能是人家已經把肉給啃了。不過,對一直沒怎麼吃過肉,或胃口沒那麼大的人來說,沒肉的雞肋仍可能是絕好的美味。換句話說,獅子吃剩下的雞肋,正好是非洲鬣狗的美味。

作為PC的鼻祖,IBM一直都沒怎麼做好它的PC。PC流行起來不久,就有了康柏。康柏不行了,又有了戴爾。反正,IBM眼睜睜看着它創造的PC,成了别人主導的産業,心下頗感不平。甚至當拉裡·埃利森鼓吹用NC打倒PC的時候,IBM竟跟着加入了NC聯盟。盡管郭士納可以讓大象重新開始跳舞,但他卻無法拯救IBM的PC業務。當然,IBM從來都沒有特别依賴PC業務,尤其是當它決定向軟體與服務轉型以後,PC更成了不折不扣的雞肋。其實也不光是PC,幾乎所有的制造業務,包括硬碟,都成了雞肋。

96、97年的時候,網際網路興起,大家耳朵裡充滿了“後PC時代”的喧嚣。就是說,PC作為一個産業,已經不再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産業,也不再是一個決定性的産業。不過正是在這時候,從賣别人的PC,到賣自己的PC的聯想,第一次坐上了中國PC市場的頭把交椅,一舉成為中國IT産業的旗手。到2000年前後,聯想更是走到了它自己的巅峰。

走到巅峰的聯想,忽然有了多元化的野心。網際網路、IT咨詢與服務、軟體……跌跌撞撞了一圈兒之後,恍然大悟,營養食品固然很好,可不是什麼腸胃都可以享受的。腸胃不好,吃了也會吐出來。PC盡管粗茶淡飯,卻仍是聯想惟一消受得了的美味。

其實早在3年前,楊元慶就等着IBM從PC脫身的這一天。就像那些非洲鬣狗,早就知道獅子一定懶得去啃那些沒肉的骨頭。說沒肉,是針對獅子的嘴,但在鬣狗看來,肉還多着呢。IBM把硬碟甩給日立,就是個先兆,PC什麼時候甩掉,隻是個時間問題,不存在甩不甩的問題。

弄明白自己腸胃的聯想,終于認定,至少眼下,自個兒還隻能是吃雞肋的命。是以今年,聯想重回PC主業,甚至自跌身價,發狠弄出了2999元的鄉鎮電腦,為的就是保住連續多年沒有增長的PC市場佔有率。

另一個更要命的問題是,2008年一路小跑趕過來了,奧運TOP選手聯想的時間實在是不多了。倘若花那麼多錢,隻相當于為國内市場做了個昂貴的廣告,那還真不如争一個央視标王,來得實惠。當年标王秦池的老闆王卓勝就說過:“每天開進央視一輛桑塔納,開出一輛豪華奧迪。”絕對立竿見影。但聯想不能光想着立竿見影,今天做個廣告,明天就多賣10多台電腦。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全世界的盛會,怎麼着也得對得起頂級贊助商的身份,畢竟,它花的是向全世界的勞動人民進行灌輸的錢,而不隻是中國鄉鎮的勞動人民。聯想要在3年時間内,把一個本地品牌,做成全球品牌,沒點兒非同尋常的大手筆,肯定沒戲。

聯想先前也國際化過,不過國際化了很多年,隻小範圍地國際化了一個QDI主機闆,還給賣了。到如今,要技術沒技術,要制造沒制造,貿工技就剩下貿了,還僅僅局限在中國市場,柳傳志不急才叫怪了。這時候,尤其顯得IBM的那根雞肋的可貴,而且可愛。

現在,聯想終于如願吃到了IBM的雞肋,聯想很高興,IBM也很高興。一個用雞肋換了一大筆錢,一個搶到了大款吃剩下的雞肋,又是一個雙赢。不過我很擔心,雞肋上殘餘的碎肉太多,聯想又太急切,暴飲暴食别吃壞了胃。當然,看得見的好處還是有的,至少,英文媒體從未這麼密集地提起Lenovo這個品牌,現在聯想就算翻臉不認賬,協定不簽了,都賺。 

如果有蛇吞象--TOPKU對這次聯想收購IBM的看法 

我早就去養蛇了。一條白蛇,一條青蛇,喂它們多吃點大象,補好身子,早點修行成仙,一白一青,趁早實作男人希望同時擁有兩個女人的夢想,也算完成了李碧華對這個世界的隐喻和諷刺。

---what is a bit odd, is people have been saying the same thing about china since world war II  ---you know, first it was the great army, then it was the great manufacturers, now it is the internet,and china has never really dominated  ---i mean sure, there is an awful lot of manufacturing,etc;but you know,its always false alarms

這正好可以引證我們的某些猜測;從國人的心理角度分析,小的吃大的,都應該是值得歡欣鼓舞的,抛卻中國人的腸胃不說,單單在“走出去”及“國際化”字眼的掩蓋下,我們可以看到官方媒體如CCTV的中國特色思維,他們的一片贊譽在試圖掩蓋着這個國家依舊是發達國家廉價賺錢工具的實驗場;在他們記者采訪的一些大言學習聯想戰略思維雲雲的“中國企業家”眼裡,想必是不會注意到IBM在出售PC業務獲得大把美金收入的同時,持有了聯想19%的股份進而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

如果有蛇吞象,那麼我們首先明确的是,這個由中國人發明的詞語凝結着濃郁的阿Q精神,柳傳志在央視的侃侃而談也好,新聞聯播的大規模轟炸也罷,宣揚蛇吞象目的不在于吞本身,而在于蛇與象之間不同重量級的強烈對比,這個效果本身比事件本身更有新聞可塑性和轟動效應。行動也好,宣揚也好,無一不透露出中國企業特有的好大喜功和追求門面---我無意評價這次的收購行動的好與壞,我隻是透過這次事件之外的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視角去解讀聯想的行為,老實說,我似乎讀到了一種身為老大的多麼地焦急和惶恐,全然沒有雄揪揪氣昂昂進軍國際化的步伐。

如果有蛇吞象,那麼往往意味着要耗費諸多時日去消化;就個人而言,我隻希望在我購買ThinkPad之前,這個品牌和口碑不至于被聯想搞的太濫,我不想因為聯想的消化不良而去選擇日本牌子,要不然隻好支援華碩了。 

本文轉自斯克迪亞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sgsoft/archive/2004/12/12/75893.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