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齊哈爾舊名“蔔奎”,是古黃金驿站的起點,位于松嫩平原西南部,沃野千裡,水草豐美,曾是黑龍江的省會。
我去過齊齊哈爾兩次,不過途經它,卻有七八十次了吧?往返于故鄉與哈爾濱之間,它是必經之路,是以在我心目中,它是黑龍江的“山海關”。出了齊齊哈爾,向北,景緻是蒼茫的,就連風也是硬朗的;可是由齊齊哈爾往南,卻是步步溫暖,越走越明媚。
比起中原的城市,齊齊哈爾的曆史并不算長。三百多年前吧,清政府派吉林水師駐紮齊齊哈爾,使它人煙漸起。僞滿時,馬占山率部抗日的江橋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新中國成立後,它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著名的第一重型機械廠、第一第二機床廠、齊齊哈爾車輛廠以及國内三大軍工生産企業,都在這裡。可以說,齊齊哈爾是新中國建設的巨人。
不要以為,這座盛産鋼鐵的城市,面目冷峻,氣質威嚴,其實它清麗脫俗,有着一顆柔軟的心。齊齊哈爾境内有嫩江、諾敏河、雅魯河、罕達罕河、烏裕爾河等一百七十多條河流,此外,**小小的湖泊和水泡子也有八百多個,以漁獵為生的達斡爾族,就休養生息在這裡。在達斡爾語中,“齊齊哈爾”,就是“天然牧場”的意思,而這座北方的城市,也确實像一個遼闊的牧場。
如今的齊齊哈爾,最為世人所知的,就是紮龍濕地自然保護區,那兒是鳥類的天堂,著名的丹頂鶴就栖息在那裡,是以齊齊哈爾也稱“鶴城”。
這個保護區距齊齊哈爾二十多公裡,占地約四萬平方公裡。每年四五月份,萬物複蘇時,那些去南方越冬的珍禽,天鵝、白鹭、白鶴等,就會團團簇簇地聚集在一起,挾着浩蕩的春風,千裡迢迢地飛回北方。它們大概嫌北方濕地的野花開得不夠碩大,特意以它們如花的姿态,翩翩落在碧草中,為北方的原野增色。在這些候鳥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鶴。全世界的十五種鶴中,紮龍就占有六種: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白鶴和灰鶴。其中的丹頂鶴被稱為“仙鶴”,尤為人喜愛。
鶴是最美麗的鳥,它頭小頸長,雙腿修長,是鳥類的“芭蕾天使”,飛起來姿态優雅,落地時輕盈無聲。鶴的壽命大抵可以與人類相等,是以它們所感受的世間榮辱與興衰,與我們一樣,它們也是以成了最具滄桑感的鳥。去年,我看了一部關于紮龍自然保護區的專題片,其中的一隻丹頂鶴,因為失去了伴侶,在水畔孤寂地立着,時不時迎風展開翅膀,哀鳴不止。丹頂鶴對愛情格外忠貞,一隻鶴去了,另一隻絕不再尋覓伴侶。看着那隻形單影隻、滿懷憂傷的丹頂鶴,我的眼淚“嘩——”地一下流了下來。
十多年前吧,夏天的時候,我從大興安嶺出發,經過一夜的旅行,将至齊齊哈爾時,看到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那時太陽剛剛出來,窗外,是大平原清新濕潤的早晨。忽然,一片茂密的綠草叢中,一隻白鶴翩然升起,從半空掠過。平原因為有了日出,已經夠絢麗的了,可它還嫌不夠,又為它奉獻了一場日出。它身披霞光,頭頂朝露,飄飄灑灑的,精靈似地飛翔,照亮了滿車疲憊的旅人。這場不期而至的“日出”,讓我明白,它才是大平原的主人,而我們,不過是匆匆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