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劇荒實在是太久了,久到原來電視劇的觀衆都被分流去了各大綜藝,剩下一小撮愛好者在矮子裡拔高子。這個時候《金牌投資人》的出現就宛如一針強心劑,拯救了國産電視劇愛好者們。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講的是投資機構的商戰故事,主角是草根出身的投資人,憑着自己的努力一路成為分公司總經理,期間種種勵志。
從故事的設定來說,《金牌投資人》挺老套,基本上是投資領域的《中國合夥人》,但該劇一路從6.6分升至7.1分,在國劇裡已經算不錯。使得其從老套變身為實力選手的,大概還是這部劇裡的職場部分。
圍繞着一家老牌企業金盛,男主角方玉斌所在的榮鼎、女主角蘇晉所在的第三方投資機構、随時出來攪渾水的蘇晉家裡人,三方在這個标的的争奪中各顯神通,故事也就此展開。
不同于大多國産場劇因為心虛在職場部分的輕描淡寫,《金牌投資人》光是一事就立體地展現了數場交鋒:金盛股價下跌,榮鼎護盤失敗,女主角趁機進入金盛董事會想大賺一筆,不料親哥哥出來攪局,結果一對宿敵交彙在這家标的公司。那邊榮鼎内部也腥風血雨,護盤失敗的高層急于甩鍋給中層,場面一時僵持,男主角作為愣頭青在這場權力争鬥中被攆到了一邊,在大堂接待不靠譜的創業者。該劇播過一半,三方的交手卻來回了幾個場面,密度可謂非常之高。

除此之外,這出職場大戲最出彩的地方是告訴了觀衆一件事:商場之上無親友。
三流的國産劇在給出了一個主角凄凄慘慘的設定之後,基本上都會在十集之内讓他開挂,不是逢貴人就是運氣加成。《金牌投資人》在這方面卻現實得可怕:女主角蘇晉明明喜歡方玉斌,在遇到競争的時候卻絲毫不留情面,經常保密性失蹤,電話拉黑,興緻來了還給他下個套。
蘇晉有這種行徑也不難了解,她的親生父親為了公司上市抛棄了她和母親,年老之後卻又試圖讓這個在華爾街百煉成鋼的女兒成為清掃集團沉疴的利劍。這部劇在前半部分用很大篇幅表達了一個主題:在絕對的利益面前,大部分人的親情和愛情都不是必需品。
但如果隻是這樣,那《金牌投資人》也無非隻是一部充滿了銅臭味的電視劇,它的平衡之處在于借方玉斌這個小人物的翻盤,講了一回理想主義的可行性。
方玉斌其人,一介草根,進入一流投資機構純屬運氣好,他的做人、做事理念是高度理想化的:情義當先。是以當他的好朋友戚羽因為失職漏出5000萬時,方玉斌選擇了替後者背鍋,直接導緻他失去了項目負責人的崗位。從短暫的情況來看,這确實是一個軟肋,但随着劇情發展,戲劇化的事情發生了:榮鼎内鬥導緻公司人才稀缺,而高層恰恰看中了方玉斌不為名利折腰的特質,這給了他再一次上位的機會。
很難說,現實之中方玉斌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是否有劇中這麼好的際遇,但以戲劇腳本的觀賞性來看,這的确是一個經典的高潮設計:人們習慣于臣服于現實,但他們内心更臣服于理想主義者。
說完優點,該講一講為什麼有上述這麼多優勢的《金牌投資人》在收視和流量方面都比較一般了。2018年的國劇現實題材紮堆,像這樣的一部在職場方面幾乎可以與日韓劇媲美的劇,淪為現在的位置,實在有點可惜。最大的鍋可能要屬這個名字,如若沒有耐心打開兩集去看,大抵會認為它是一部在地方衛視播出的三流之作。
而提到播出平台,湖南衛視也很難為這個名字不具優勢的劇帶來加成:前者的主要閱聽人是《甜蜜暴擊》等青春劇圈層,與《金牌投資人》針對的成熟閱聽人怎麼看重合度都不太高。如果該劇有流量小生或者老戲骨紮堆,興許還能靠演員帶一波流量,然而不管是男主楊旭文還是女主張俪,雖然演技都線上,但不符合這個典型市場規律。
除掉以上種種,唯一能翻盤的可能性就隻剩靠劇集本身的口碑了。然而,劇情進展到後半段,豆瓣上集體懷疑起編劇智商下線:為了挑起男女主角之間的階層沖突,強行讓女二車禍挂了,然後讓前30集智商都線上的天才方玉斌變成了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奶狗,做出了一系列不符合人物性格的舉動。這一來一去,四五集就又過去了,别說吸引新的觀衆了,原本為了職場戲而來的觀衆也坐不住了。一周之内,豆瓣評分下跌0.1。
原來國産職業劇的毛病是拍不好職場戲,《金牌投資人》之後出現了新的問題:拍好了之後,如何在40多集的容量裡穩住。這倒不是觀衆苛刻,因為如果隻是一部三流職場劇,粉絲們想比不會在意它的進展和評分,隻是明明有了上乘之作的品相,卻因為種種緣故沒能逆風翻盤,對于國劇市場的觀衆來說,自然愛之深責之切。
希望它留給後來者的經驗,能讓國劇市場誕生更多職場佳劇吧。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