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繼母日記》是由導演朱時茂、朱時春兄弟聯手打造的,用以前前所未有的方式诠釋最偉大的——母愛。電影開頭張藝賣水果為生,騎自行車出攤的路途中刹車失靈,善良的單身男人救了他,之後兩個普通單身家庭結合為開端拉開了整個電影的《繼母》的序幕。

《繼母日記》
繼母張藝帶着個兒子,陸美純跟着爸爸,四個人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一家幸福地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長,在陸美純上中學的那年,發生了徹底改變她人生道路的轉折點——美純的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美純的父親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美純,他拜托妻子一定要讓美純成人成才,美純的繼母含淚答應了。
安葬完丈夫之後,沒有多少文化的繼母始終心裡懷揣着丈夫臨終前的囑咐,思前想去,痛定思痛,決定了一個讓自己心裡同樣不好受的方法,對她嚴加要求——“冷漠”加激将的對待陸美純。吩咐陸美純承擔起家務活無論什麼原因,必須每天放學後到自己經營的水果攤上幹一小時的活然後回家做晚飯加完成作業,規定每次考試必須每次全班前三名。路美純的哥哥實在看不下去,雖然妹妹并非母親所生,但看到母親對妹妹的“狠毒”和“虐待”,也替妹妹報打不停。每一次妹妹做的不好,母親要罵要打的時候,都挺身而出護住妹妹。
陸美純想起爸爸在世時繼母對自己的溫柔和疼愛,怎麼也沒想到繼母會這般對她,繼母的突然變化讓她感到害怕,她鐵定的認為一個世俗不變得法則——"天下繼母一般黑"。陸美純決定離家出走,可是她又能往哪走,身上沒有一分錢,亦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挫敗感深深折磨着地她隻能躲在家附近的屋檐下朦朦胧睡去。好心腸的哥哥找到了她,陸美純決定跟着哥哥回家,并心中暗暗下決心,一定要離開這個所謂的家,從此發憤圖強,繼母要求的家務和水果攤的活都照去做,發奮圖強,終于如願考上了心儀的著名大學。
繼母得知女兒考上了大學,知道女兒内心的心思,做了一餐好菜并拿了美純爸爸下崗費8000塊和戶口簿放在飯桌上,告訴路美純她們的緣分到此結束,從此不用再回這個家,隻管出去念大學,去過自己的人生。
4年後,陸美純心心念念回去繼母那裡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來,回到那個讓她傷心失望地家,哥哥卻告訴她“惡毒”的繼母已經去世,哥哥按照母親臨終前的遺囑交給妹妹母親房間的鑰匙和一本日記本。打開鑰匙的房門和翻開一頁頁地日記本,一個母親的苦心和母愛終于呈現在了陸美純的眼裡。原來繼母的不被人了解和對自己的百般“苛求”,都是一番良苦用心啊!以往的所有情景和現在的一幕幕,讓陸美純感到心在流血,眼淚情不自禁地掉出并撕心竭力地一聲聲大喊叫着媽媽,好似補償以往怎麼都不肯開口叫繼母一聲媽媽般。可惜一切都為時已晚,顧美純不顧哥哥的阻攔,拖着剛回到家疲憊的身體奔跑着來到繼母和爸爸的墳墓前,卟地跪了下去·······
母親千千萬種,偉大的母愛卻沒有硬性标準,隻有一個主題——那就是照顧好孩子。
雖然後面真相大白并以悲劇結尾,但是感覺電影前面沒有對繼母寫日記習慣鋪墊,後面繼女在念日記的時候,總覺得是導演特地地把後面的日記是給繼母一種辯駁,讓小編覺得喉嚨哽住哭不出來。讓這出現的日記突然心生疑問。總的來說還是一部挺感人挺暖心的電影,沒有特别著名的明星,沒有為商業價值而特地取材取景,有的是有實力的演員,和精湛的演技,令整部電影樸實而又不失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