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由相關題目解析

目錄

路由相關題目解析

直連路由和非直連路由加入路由表的條件分别是什麼?

靜态路由的兩種配置方式是什麼?

接口down了之後,路由表項的狀态

靜态路由過濾

非直連路由:配置靜态路由或運作動态路由選擇協定,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非常好了解。直連路由的這個就有點意思了,接口狀态UP,要有IP位址和子網路遮罩,這一點在專業的網絡裝置上确實如此。

對這個問題稍微深刻一點的了解,我認為是這樣,當我們在一個加電的網卡上(實際這個描述并不準确,IP位址并不是配置在網卡上,而是系統内部),配置上IP+掩碼之後,對電腦來說意味着什麼?對電腦意味着在添加一個直連的路由條目,這個路由條目怎麼添加呢?電腦要根據掩碼算于網絡位,比如IP是10.100.14.11/24,那這個路由條目應該這麼添加:

我在windows和linux的路由表都多次驗證過這個理論,而且在做網絡程式設計的時候要對這個有清醒的認識。比如我們公司的一個終端盒子産品,初開發時就僅僅有一個LINUX核心,而且這個核心不完整,網絡相關的子產品要開發自己編寫,在程式編寫階段就必須這麼一個判斷邏輯,根據使用者配置的IP和掩碼計算出網絡位,然後将網絡位指向的網段通過linux上的route add -net這個指令添加到系統當中。

還有一點需要說的,就是linux如果不指定掩碼,僅有IP位址和接口UP這兩個條件的話,其實也不會報錯,直連路由也會正常,在linux的配置檔案當中,如果我們不指定PREFIX或NETMASK就直接重新開機網絡服務的話,LINUX系統會根據IP位址判斷出IP的類别來,如果是A類就自動補8位的掩碼,B類就補16的掩碼,C類就補24位掩碼。

答:

Ip route+目的網絡網絡号+掩碼出接口+下一跳位址

Ip route-static+目的網絡網絡号+掩碼出接口+下一跳位址

這樣的答案也未免太沒有靈魂了,幹癟~

這個問題,我一看就挺熟悉呀,因為在《HCNP路由交換學習指南》當中作者有過詳細的闡述,我通過印象再簡單寫一下;

在不同的網絡環境當中我們配置靜态路由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大緻可以分為兩種網絡環境,點到點和BMA、NBMA網絡,如果在點到點的網絡當中,我們指定完IP和掩碼之後,即可指定下一跳IP、也可以直接指定網卡,也可以兩者都指定。

但在MA網絡環境當中,比如在一個區域網路環境當中,這時候就不能僅指定網卡,因為網絡裡面的主機有很多,必須要指定下一跳IP。

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可以提一下,如果我們在MA網絡環境當中就不指定下一跳IP,就非指定一個接口,這對路由器意味着什麼?其實這麼配置也能配置上,路由器也不會報錯,但是這樣路由器就會認為目标網絡是自己接口的直連網絡,當真的收到該網絡的封包需要轉發時,就會在該接口下直接發送ARP廣播。

4.靜态路由的什麼參數可以在不使用清空路由表指令的情況下,保證不管路由對應的出接口是不是up狀态,靜态路由都會一直存在于路由表中。

A.track

B. distance

C.permanent

D. preference

答:C

在預設的情況下,當一條路由的出接口down了之後,路由條目也會在路由表中消失。

路由相關題目解析

當我們在華為路由器上進行檢視時,發現,沒有”永久“選項的并沒有消失,隻不過是從active變成了inactive了。

5.通過靜态路由協定可以實作以下哪些協定的路由過濾?

A. OSPF

B. EIGRP

C. RIP

D. IS-IS

E. BGP

答:BCE

這個實驗我沒有做過,我先說一下我的猜想和思考,然後再做一下實驗進行驗證一下。

假設三個路由器,R1、R2、R3,全都運作了RIP,R3順利擷取了R1接入的1.1.1.0網段的路由,這時候,R2開始搗亂,R1手動設定了一個靜态路由将去往1.1.1.0網段的路由下一跳亂指了一個,這樣的話,在R2的路由表當中,RIP的路由表優先低比靜态要低,路由表當中去往1.1.1.0網段的路由隻有一條靜态的,那R3還能正常轉發嗎?其實是不能了,因為RIP路由協定隻傳遞路由表當中的通過RIP協定學到的,可是當R2的關于1.1.1.0的RIP表項被靜态路由給頂掉了之後,路由表裡面關于1.1.1.0的RIP表項就沒有了,R2不向R3傳遞,是以R3就沒有關于1.1.1.0的路由了。

RIP都驗證過了,那OSPF、ISIS、BGP、EIGRP呢?這個驗證起來太麻煩了,按理說所有的動态路由協定都應該有效的呀,為什麼隻有B、C、E呢?其實這個問題,大概一猜也差不多,因為OSPF和IS-IS并不會直接傳遞路由表,隻有互相傳遞路由表的路由協定才會受此影響,換句話說,隻有距離矢量路由協定和會受此影響,那RIP、EIGRP、和BGP都是距離矢量路由協定自然受此影響 。

這個實驗我暫時沒有做過,後面一定要做一下的,如果隻聽别人卻不自己動手做,那感受與自己親身驗證的是非常不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