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位址規劃VLSM,CIDR

IP位址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以類來分的:

A類:1.0.0.0 -126.255.255.255

B類:128.0.0.0-191.255.255.255

C類:192.0.0.0-223.255.255.255

D類:224.0.0.0-239.255.255.255

E類:240.0.0.0-

在這樣的分類環境下,不需要子網路遮罩的

按這樣的來配置設定IP位址的話,會産生位址浪費的情況,是以我們需要子網路遮罩

就是在類的技術上,從主機位上借位,實作按需配置設定

例如:172.16.0.0/16    172.16.1.0/24-172.16.255.0/24

這樣,網絡的廣播域範圍減少很多,可配置設定的網絡的數量增加了,這就是FLSM(定長子網路遮罩)

進行到這裡,我們感覺整體還是蠻合理

可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

我們知道路由器到路由器之間點對點連接配接,隻需要兩個IP位址,而我們子網劃分所得的網段是

172.16.1.0/24-172.16.255.0/24

那麼怎樣産生/30的子網呢,并且和/24的子網共存呢?

是以我們需要VLSM(可變長子網路遮罩),這樣的無類(有子網路遮罩)環境

這樣,我們就可以更靈活的部署IP位址方案。真正做到按需配置設定

那麼CIDR又有什麼應用的場景呢?

随着VLSM應用帶來的結果,網絡中的路由條目變得很大。在整個Internet中,網絡中的路由條目數量更是驚人。後果很簡單就是:大量的路由條目消耗大量的CPU和記憶體資源。那解決的辦法是什麼?

那就是路由彙總或路由聚合

它們的差別是什麼呢?

路由彙總的邊界是主類的邊界,彙總不會超過主類的邊界

而路由聚合,完全突破了類的概念

不管我們是路由彙總還是聚合,都要遵循下面的條件,才可以實作:

1、被彙總的路由條目必須連續,不然會産生路由黑洞

2、這些路由條目必須具有相同的下一跳和退出接口

現在我們做一道VLSM的IP位址規劃:

IP位址規劃VLSM,CIDR

上圖顯示的數字代表的是需要的主機數量

1、17000=2^15  /17(32-15主機位)

2、1023=2^11   /21

3、500=2^9     /23

4、500=2^9     /23

5、200=2^8     /24

6、64=2^7      /25

7、30=2^5      /27

8、2=2^2       /30

9、2=2^2       /30

10、2=2^2       /30

11、2=2^2       /30

申請到的位址: 172.16.0.0/16

172.16.0.0/17  配置設定給1

172.16.128.0/17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17最大的子網)

172.16.128.0/21 2

172.16.248.0/21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21最大的子網)

172.16.248.0/23 配置設定給3

172.16.250.0/23 配置設定給4

172.16.254.0/23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

172.16.254.0/24 配置設定給5

172.16.255.0/24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

172.16.255.0/25 配置設定給6

172.16.255.128/25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

172.16.255.128/27 配置設定給7

172.16.255.224/27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

172.16.255.224/30 配置設定給8

172.16.255.228/30 配置設定給9

172.16.255.232/30 配置設定給10

172.16.255.236/30 配置設定給11

172.16.255.252/30 最大的,留給下一次子網劃分

這就是VLSM整個過程。

CIDR的過程就是這個工程的相反方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