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時間:2013-12-03 來源:中國科技網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目前,植入式晶片技術快速發展,人們不禁要問,人類未來會不會變成“電子人”?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晶片植入技術飛速發展 人類未來或變身

 美國科幻片《晶片驚魂》講述了男主人公車禍之後,為維持生命,在腦部植入晶片,由此引發驚心動魄的情節。目前,植入式晶片技術快速發展,人們不禁要問——人類未來會不會變成“晶片人”?

 《晶片驚魂》講述了主人公Luke在一場嚴重的車禍之後,喪失了記憶。後來,Hexx公司在他的腦部植入了一種新型晶片,用以維持生命。

 事實上,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可植入式晶片控制疾病、延長生命、遙控家具電器甚至武器、意念控制以及操控人的行為等這些電影中的情節已經不再是幻想。目前,可植入式晶片正在逐漸實作這些功能。但是,由于可植入式晶片可能帶來隐私、自由、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不少人士對此技術表示擔憂。

  可植入式晶片早已有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學晶片設計室的專家們向筆者介紹了制造、植入晶片的過程,首先通過微納制造技術将具有特殊功能的電子和機械系統內建到一個矽片上;然後用特殊材料将其封裝好,再通過外科手術植入人體特定部位。它們或者能夠完成、輔助以及監測被植入者的某些特定的生理活動,或者能夠記錄個體某些特定資訊。有些可植入式智能晶片還可以通過體外掃描器、藍牙等技術與外界進行通信。

 早在上世紀中葉,大腦專家胡塞·戴爾卡多就已經制造出首例人腦晶片,他希望能通過植入人體裡的電腦晶片對人腦的某一部分實行刺激,進而改變人的情緒甚至控制人的軀體行動。

 1998年,英國倫敦雷丁大學的控制論教授布凱文·沃維克就曾經把一枚晶片植入他的前臂,看計算機能否跟蹤他在學校的位置。

 2002年,美國應用資料公司推出了名為VeriChip的晶片産品。這是一款無源晶片,平時處于休眠狀态,需要手持掃描器來激活。晶片中的資料信号被掃描器讀出後,可以傳到電腦上,以便随時查閱。

 近幾年來,可植入式晶片的研發開始熱了起來。相繼有公司、研究機構推出更為先進的可植入式晶片,實作了體積從小到更小、從無源到有源、從被動發信号到主動的轉變。美國西北大學開發出一種可根據設計程式自行降解并被體液無害吸收的植入式電子裝置,用于監測病人身體情況。澳洲一家研究機構研發了一種可以緩解疼痛的智能晶片。

 目前,利用植入式晶片可以實作身份識别、跟蹤定位、銀行存取,幫助非組織破壞的失明者産生光感、幫助失聰者恢複聽力等,未來有望幫助患者恢複記憶、存儲記憶。在軍事上,可植入式感應晶片能讓士兵遠端進行武器操作,收集、監視士兵的情況,以便即時下達指令和救援。

  植入體内的晶片安全嗎?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學晶片設計室的任懋華說,可植入式晶片在醫療方面有很多優勢。它能“在自然的生理狀态條件下對各種生理、生化參數進行連續的實時測量與控制,得出的資料更精确;有利于器官與組織之間的直接調控,獲得理想的刺激和控制效應,利于損傷功能的恢複和病情的控制;它還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疾病,甚至于代替某些器官功能,如電子耳蝸、人工視網膜、智能心髒起搏器等。”

 “人工耳蝸,人工視網膜等都已認證美國FDA認證,人工耳蝸已經商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專家介紹說,作為個體識别、資料記錄的晶片已經應用于寵物。經過多年的研究,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可植入式智能晶片是可行的,“但由于外科手術水準和個體差異的影響,對于植入式電子裝置,任何醫療裝置都不能保證100%的安全。”

 最近,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資訊工程學院的李強教授正在與丹麥一家公司合作研發一種“超低電壓、極低功耗”內建電路晶片。他說,這樣晶片可保證植入後對人體無損害。

 如何使得植入性醫療裝置更安全、穩定、可靠,在人體内良好工作,是患者、醫學界以及晶片研發者共同關注的事兒。據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用晶片設計室的專家們介紹,可植入式晶片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涉及到生物醫學工程、微電子學、醫學等,各方面的專家需要通力解決晶片體積大、電池壽命短、生物相容性以及免疫排斥反應等問題。不過,可以明确指出是“在正常使用範圍和安全期限内,可植入式智能晶片是很安全的。”

  可植入式晶片監管體制需完善  

 “從道德倫理上講,可植入式晶片依舊是醫療的一種手段,其出發點依舊是救治病患”,任懋華講,其本質仍舊是為更好的造福人類。不過在現階段,該技術還需長時間的完善。

 正如《晶片驚魂》裡的主人公Luke那樣,我們在對植入式晶片抱有很大的期望同時,也不得不留心新技術已經或可能帶來的一些問題。有反對者認為,攜帶個人資訊的人體晶片就像一個“電子标簽”,可能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

 另一個擔憂就是可植入式晶片的非法使用問題了。2007年,德國曾就“遠端殺人晶片”申請專利。該發明人稱,他的本意主要是為了追蹤非法移民、政治犯。如果那些人成為了安全風險,就可以啟動裝置,讓植入的晶片釋放毒素,殺掉此人。盡管該專利并未通過,但仍不免讓人擔心,會不會有人非法使用該技術控制他人、濫殺無辜?是否還有類似的晶片可能被用來限制他人的人身和思想自由?

 近年來,科學家們正嘗試利用人體晶片增強大腦的思考功能、增強記憶、擴充腦容量、克服人類疾病和老化現象。如果任由人體晶片這麼發展下去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場景呢?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如果成功,留給人類的就隻剩下“感情”這個東西了。或許有那麼一天,人類的“感情”也會被人體晶片所取代。

轉自:http://www.ickey.cn/news_detail_id_22209.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