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我們一說起清朝來,總是認為他有12個皇帝,其實不然因為清代其實按照習俗,有被追封為皇帝的,比如多爾衮就被追封為成宗義皇帝,但是後來又被剝奪,不過到了清末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差點成為皇帝,他幾乎已經成為名義上的皇太子,就差那最後一哆嗦,就能當上皇帝,但是很不幸的是他與皇位失之交臂。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此人就是愛新覺羅·溥儁,溥儁生于公元1885年(光緒九年),父親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應該說這一支也是皇族近親之中的一直,他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綿甯,而父親是鹹豐皇帝的弟弟惇親王奕誴之子,但他并未繼承惇親王爵位,而是過繼給了端郡王,是以後來才繼承了端郡王的爵位。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當然要從慈禧這邊論關系,溥儁生母是慈禧太後侄女,那麼溥儁應該叫慈禧一生老姨,當然這一切的關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生于皇族,那麼就相當于含着金湯匙出生了,是以溥儁基本上不愁吃喝,從小就養成了好吃懶做、聲色犬馬的個性。不過幸運的就是,有一個天大的餡餅一下子砸下來,恰好砸到他頭頂上。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慈禧打算廢掉光緒帝,在和榮祿商量以後,標明了溥儁為皇位繼承人,他将作為同治皇帝嗣子繼承皇位,溥儁入宮以後,先是被授予大阿哥的稱号,就等着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改元以後,他就能夠順利登基了,但沒想到的就是,由于列強的反對,他這個大阿哥也沒幹了多長時間就被廢除,甚至後來和父親一起被發配到邊疆。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等回到北京以後不久,清王朝就已經滅亡了,雖然如此,作為滿清皇室後裔,他任然能享受不少特權,其中作為總統府參議的時候,一個月工資就有500大洋,我們都知道這個數字究竟是有多少,在當時很多人一年到頭都掙不下一塊兩塊大洋的,但溥儁最終窮困潦倒,1942年病逝的時候竟然隻是草草下葬,這幾十年究竟他是怎麼開銷這筆巨資的呢?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要說起來在清代有專門評價這位大阿哥的一句話,其實溥儁并不是不聰明,相反他很聰明,學什麼東西都很快,但是可能從小養成的嬌慣性格,以至于人情世故一點也不懂,有時候還愛撒潑打滾。清亡以後,溥儁除了每個月領的工資以外,本身家裡也有不少的田産,每個月靠收租金也有不少錢,但他還是那個習慣,竭盡全力揮霍,在戲院、酒樓,到處可見這位大阿哥的聲音,時常一擲千金。

清亡後“大阿哥”流落民間,一月500大洋不夠花,錢都幹什麼了?

錢再多也經不起花銷,1924年馮玉祥驅逐清朝王室,溥儁總統府參議的職務被拿掉不說,就連家裡的地後來也被陸續剝奪,溥儁坐吃山空,以至于晚年窮困潦倒,而當年曾經巴結他們的羅王家後來也看不上他們,最終溥儁隻能生活在馬房,心情越來越不舒暢,以至于抑郁成疾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