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張震一生可以說是極具傳奇色彩,他經曆過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國防大學首任校長,最後還被授予上将軍銜。一直到2015年,這位見證共和國興衰的曆史性人物與世長辭,為國家貢獻了一生。

張震本姓吳,當時吳家孩子多,又恰逢父親去世,家裡沒有主心骨,張震就作為養子送給外鄉姓張的篦匠,改名張見生。後來張震感覺見生這個名字不霸氣,得知嶽飛後代都是用雨字頭取名,崇拜嶽飛的張見生改名為張震。從張震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張震的為人行事處處都以嶽飛為榜樣。在當時那個戰亂年代,的确需要不少像嶽飛這樣的人站出來為民族大義而戰。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養父母一家供養張震讀完書,直到張震舉辦了十五歲成人禮,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與畫梅結婚。養父病重之後,張震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外出謀生。起初,張震在母校做校工,但由于戰事吃緊,學校沒過多久就不開了。毫無疑問張震失業了,加上當地地痞流氓的欺負,張家的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這可急壞了張震,看着家裡的每況愈下,張震是越來越着急。後來,鄰居不知從哪兒聽說長沙一個學校在招收校工,在趕往長沙的途中,張震才知道長沙是在征兵,他的軍旅生涯也從這裡開始了。

張震當時去的是南湖兵營,這個屬于北洋軍閥的部隊,在管理上并沒有什麼章法,内部環境很差。直到彭德懷帶領紅五師解放湖南的時候,張震才參與到紅軍部隊中去。後來,張震跟着紅軍進行戰略轉移,開啟了長征路,當時他在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當作戰參謀。轉戰雲貴,爬雪山過草地,在長征的路上,張震度過了難忘的青春時光。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以後,張震帶領部隊打起了山地遊擊戰。根據地勢和遊擊隊的機動性,在山地與敵人斡旋,常常是打的日軍叫苦不疊。當時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國内幾乎如履平地,但唯獨應對遊擊隊的時候施展不出拳腳。後來到了平原地區,張震又緊鑼密鼓訓練部隊,在平原地區與日均周旋。僅僅闆橋集一站,他就帶領部隊擊斃日僞軍一千餘人,同時還創造了敵後抗戰打下日軍飛機的記錄。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1953年,張震被派往北韓戰場,指揮二十四軍下的三個師作戰。雖然面對的是裝備精良的美軍,但張震還是完美發揮出了軍事才能。他将士兵分成無數個小隊,專門在夜間偷襲敵軍。這樣做一來是,不讓美聯軍的大炮發揮作用,二來還能依靠夜色潛伏,讓對方摸不到志願軍底細。随着時間的推移,美聯軍的力量被一點點消耗殆盡,當年6月份,張震組織部隊發動攻擊,殲滅敵人一千八百餘人,一舉奪得戰役勝利。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回國之後,張震在新中國首次授勳儀式上被授予中将軍銜,此後一直在部隊服役。

一直到1985年,張震此時已經七十一歲高齡,因為年齡比較大,基本相當于退休了,但張震還期盼着能夠做點軍事研究。沒過多久,當時國家副主席楊尚昆又找到張震:"雖然現在世界局勢趨于和平,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家軍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楊尚昆提及籌備國防大學的想法,張震二話沒說,成為學校的首任校長。1988年,因為張震對國家的貢獻,他被授予上将軍銜,這可是對一個軍人莫大的肯定。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直到1992年,張震還當選了中央軍委副主席,當時他已經七十八歲高齡,張震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想把位置讓給年輕人,但鄧小平卻對他說,張震能力出色,還能再幹一屆。的确,雖然張震當時已經年逾古稀,但走起路上依然虎虎生風,完全保留着革命黨人艱苦奮鬥的本色。

上将張震:見證共和國興衰,78歲時要退休,鄧公:再幹一屆

張震辛苦操勞一生,留給子女的"遺産"中,有一顆特别的子彈。1945年張震視察前線時被流彈擊中,但當時戰事吃緊,簡單包紮之後張震就堅持了下來。直到十年之後,張震感到不舒服才把子彈取了出來,當時張震就風趣地表示,要把子彈留給子女作紀念。其實真的留給億萬華夏子女的,是張震這樣革命黨人艱苦奮鬥,保家衛國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