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我們都知道史上有三十六計,并有其書,此書被譯成多國語言影響着世界。可以說這本書是“戰術”精華,涵蓋了兵家戰事的戰術戰略和戰法,在古時也經常被各大戰役所運用。而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三十七計呢?第三十七計是怎麼來的?它有着怎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三十六計

三國時期可謂戰事頻起,古人也從戰事中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着經驗,而這其中也不乏有人創新,“自創”戰術,今天提到三十七計的主人公周瑜就是這樣的人。他為了殺死比自己更聰明的諸葛亮,想出了第三十七計,想智取。那麼這是一個什麼妙計呢?

周瑜是三國時期響當當的人物之一,其人也很聰明,隻不過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火氣太大,以至于出現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典故,以此可見這個人的氣性得有多大。氣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周瑜(影視劇照)

此事使得東吳勢氣衰退,周瑜見此情況突然想到孫子兵法的兩句話:兵不厭詐和将計就計。于是心生一計“詐死計”,來麻痹諸葛亮,同時振奮軍中士氣。

于是他趕緊叫魯肅進帳,說了自己的計劃,随後他用力咬破舌頭說了句:“既生瑜,何生亮!子敬,為我報仇。說完倒在床上那世去了。魯肅依計行事,召叢集官起營撤回東吳,并且大辦喪事。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魯肅(影視劇照)

在荊州的諸葛亮突然聽到周瑜氣死,覺得哪裡不對,周瑜是個帥才,知道兵勝兵敗是常事,怎麼會氣死。估計是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于是決定親自去吊孝一探究竟。諸葛亮帶着二十校衛前去柴桑口。魯肅見諸葛亮親來吊孝不由得暗喜,按照周瑜的安排,派五十餘名精兵埋伏靈堂兩側。

諸葛亮走進靈堂左右看看,發現這裡的官兵個個殺氣騰騰,并且周瑜的夫人小喬也沒有守靈,一點悲傷的氛圍都沒有,就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對的,周瑜一定是詐死,可此時已進退兩難,隻能随機應變,尋找脫險的辦法。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諸葛亮(影視劇照)

諸葛亮焚香點燭,燃燒紙帛,跪在靈台前放聲大哭,他邊哭邊偷偷往靈帏裡張望,發現有兩人藏在裡面。如果兩人突然竄出來一把将自己抓住,那可就兇多吉少了,不如扶着柩恸哭,窺看周瑜在裡面有什麼動靜,再随機應變。

想到這諸葛亮叩了三個響頭,邊哭邊大聲讀着祭文。不得不說祭文寫得很感人,兩旁的将士聽得悲傷含淚,諸葛亮自然也演戲般哭成淚人。後來他直接撲到棺材上,哭得更加傷心。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影視劇照

他哭是假,借機觀察是真,突然他發現棺材蓋面上有個氣孔,這個氣孔是給周瑜呼吸用的。諸葛亮趁大家傷心之際,偷偷用手折了半截蠟燭,塞進那個氣孔上面。慢慢的裡面沒有了氧氣,周瑜想動也沒了氣力,隻感覺到胸口發悶透不過氣。

這個時候魯肅蒙了,不明白為什麼都督還不出來下令,于是他走到棺旁故意問道:公瑾兄,卧龍先生前來吊孝,你聽見了嗎?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當然魯肅這番話是故意問的,目的是想提示周瑜該動手了,可是周瑜雖聽見但動彈不得,最終自己被悶死在裡面。諸葛亮覺得周瑜差不多真死了以後,就收淚告别了。衆人沒有周瑜的指令誰也不敢動手,就隻能讓諸葛亮先回去。

等諸葛亮走後,魯肅趕緊打開棺蓋發現周瑜真的死了,并在氣孔處發現了半根蠟燭。

第三十七計是什麼?此計為何隻出現過一次,用計的人是誰?

結語:周瑜“自創”的第三十七計沒傷了别人卻害了自己,可話又說回來,如果周瑜對付的是别人,也許此計就成功了,可聰明的諸葛亮更勝一籌。因為這所謂的第三十七計沒有取得成功,故此也就沒人認可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