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難得一遇的對手,與他有過3次較量,諸葛亮1次都沒赢
導語:諸葛亮作為蜀漢的軍師,他為蜀漢殚精竭慮,從他出山到劉備去世,他所有的謀劃都是正确的,而且算無遺策,就算劉備隻有一萬多兵馬,他也能夠阻擋曹操的進攻。可是随着劉備一死,諸葛亮的人生巅峰也結束了,他遇到了生平難得一遇的對手。諸葛亮和此人前後較量了三次,結果諸葛亮此次落敗,到底是誰這麼厲害呢?

此人便是司馬懿,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但也惺惺相惜,如果不是身處兩個陣營,或許他們能夠成為知己。諸葛亮比司馬懿小2歲,算是同一個年齡段的人,可是沒想到諸葛亮卻死在了司馬懿的前面,或許上天也在幫司馬懿吧。很多人為諸葛亮的早死感到惋惜,因而後人們一直在猜測,如果諸葛亮沒有死這麼早的話,司馬懿也未必能夠讓司馬家統一天下。可是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諸葛亮活的再久,也鬥不過司馬懿。從他們的三次較量就可以分出勝負。
第一次較量:出仕較量。作為謀士,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主公們想要得到的人才,可是他們出仕的方式完全不同。諸葛亮隐居卧龍崗,在水鏡先生和徐庶的推薦下,劉備才知道他的大名,這才來這裡相邀,劉備之是以願意三次前往茅廬,與他在路上聽到的話有關。每一次劉備去茅廬,都會聽到一些人誇贊諸葛亮,因而也讓劉備更加肯定諸葛亮是個高人,一般高人都難請,是以劉備才會反複前來。
至于司馬懿,他的名氣比諸葛亮大很多,當時曹操招賢派人去請他,結果司馬懿裝病在床,拒絕了曹操。後來曹操在赤壁大戰中受挫,正是用人的時候,司馬懿跑了過去,投靠了曹操。曹操雖然損兵折将,可是根基沒有被動搖,是以司馬懿才會去投靠曹操,裝作雪中送炭的樣子。二人選擇了不同的主公,時機也不同,諸葛亮接手的是一無所有的劉備,而司馬懿接手的是堂堂丞相,因而司馬懿勝。
第二次較量:孟達叛變一事。當年孟達沒有幫助關羽,結果關羽被東吳所殺,為了逃避劉備的責罰,他投靠了曹魏。曹丕對孟達的投誠很高興,于是就重賞了他,還讓他去鎮守上庸。然而沒多久曹丕就過世了,孟達也就不被重用了,這時候恰逢諸葛亮帶兵北伐,上庸是一個關鍵的城池,于是諸葛亮就寫信給孟達,希望他能夠回蜀漢。但是沒想到司馬懿更厲害,他也給孟達寫了一封信,安撫了想要叛變的孟達。就這樣孟達猶豫的時候,司馬懿出手,殺了他,諸葛亮奪取上庸失敗,這一次較量,還是司馬懿赢。
第三次較量: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希望通過北伐滅掉曹魏,匡扶漢室,然後統一天下,然而在北伐的時候,他屢屢和司馬懿較量,卻常常敗給他。尤其是這一次北伐,諸葛亮敗的徹徹底底,因為司馬懿拒絕出兵,諸葛亮又強攻不進去,他身體本就不好,在前線也是病體強撐,司馬懿生生将諸葛亮給耗死了,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結語: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這三次較量,第一次是間接的較量,餘下的兩次是間接較量。諸葛亮從起跑線上就輸給了司馬懿,開頭輸了,後面想要追趕很困難,更何況是與他水準本就不分高下的司馬懿。是以諸葛亮就算活的久一些,也未必能赢司馬懿,這三次較量已經證明諸葛亮是失敗的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