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2005年,安慶市為整合黃梅戲優質資源,充分發揮名人效應,在安慶黃梅戲二團(原“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的基礎上成立了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由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擔任院長。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劇院。

從2005年到2021年,16年的初心未曾改變。回望過去,再芬黃梅始終在傳承、普及、發展黃梅戲的道路上前行。16年的探索和發展,再芬黃梅朝氣蓬勃,步伐沉穩;16年的積累和跨越,再芬黃梅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氣質,走出适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收獲了累累碩果。

三位一體有高度

1984年,16歲的韓再芬因飾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嬌》中的出色表演而一舉成名,為安徽省多得第一個中國電視金鷹獎。韓再芬四十餘年如一日在黃梅戲的舞台一線耕耘。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2005年,韓再芬改制後的劇院的時候,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彼時,她正處于一個表演藝術家的黃金創作期,管理工作将耗費她大量的精力。當時她心中的信念是:堅持、堅守、創新。她深知,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僅憑一個名角是難以為繼的。于是,一個“韓大膽”帶領一群“大膽”頑強探索,砥砺前行。

傳承與創新,是再芬黃梅永恒的主題。韓再芬對黃梅戲和故土的熱愛展現在對黃梅戲藝術創作的不懈追求上。同時,韓再芬将老一輩對她的呵護、培養、心血,全部放大後轉移釋放到劇院年輕人身上。十六年間,再芬黃梅建立了老中青少四梯隊。從青年團到少兒藝術團,從原生代到新生代,從名家到新秀,從個體傳承走向集體傳承。形成韓再芬——再芬黃梅——再芬黃梅品牌三位一體的高品質、高品位的格局。演員素質出類拔萃,不僅在所學專業領域達到業内最高水準,還具備很強的創造性。

黃梅戲是個不到100年的年輕劇種,行業基本功不太規範、行當建設不夠齊全,韓再芬要求再芬黃梅的演員苦練“技藝”,重拾行當建設。劇院以“技藝”為依托,遴選品德優良,能文能武,基本功紮實,技藝全面的年輕演員,舉辦“今日頭牌”——青年演員個人專場。經過嚴格篩選,目前已舉辦“文武小生王澤熙”“文武花旦餘平”“文武醜生張恒”三個專場,這是一項持之以恒的戰略舉措,隻要達到了藝術水準,成熟一名即推出一名。接下來還将舉辦“老生”“青衣”等個人專場。這項舉措的實施,既對演員技藝的提升有了極大促進,又豐富了黃梅戲這個劇種的行當建設,使得黃梅戲表演體系進一步完備、整齊。

除此之外,再芬黃梅還建立了“表演導演、作曲音樂、舞美燈光、服裝鞋帽、化妝道具……”各行當老行家組成的再芬黃梅戲藝術傳承委員會,将黃梅戲傳承工作,立體化、點狀化和全面化。

因為安慶不是一線城市,也不是省會,藝術創作的業務協作機構少。于是,再芬黃梅隻能培養自己的創作人才,打造黃梅戲藝術各行的自主創作團隊,更好地為劇院提供源源不斷、随叫随到的動力支撐。如今,除台前的演員陣容整齊外,幕後創作團隊已基本完善,達到了一部大型黃梅戲,基本上不需要外協,就可以獨立完成全部的創作與制作,實作了良性循環。

從台前到幕後,韓再芬打通了戲劇藝術領域的諸多層面。韓再芬的個人價值有意識賦予到再芬黃梅的成員,逐漸轉化為再芬黃梅的品牌力量。經年累月,人才培養風帆競發,劇目創作繁花似錦,全國巡演風風火火,品牌價值愈發凸顯。已經在全國基本形成了“韓再芬、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再芬黃梅品牌”的“三位一體”格局,在十幾年的頑強探索中聚沙成塔般的建構,登高望遠,脫穎而出,呈現出高品質、高品位、前景遠的新氣象。

一體兩翼有深度

再芬黃梅的人才培養并非是單向的。它既紮根于黃梅戲發展的土壤裡,又緊跟時代,結合黃梅戲的實際,創新性形成了“一體兩翼”、“三維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一體”指的是再芬劇院,兩翼一是指以培養專業人才為主的高校,二是指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梅戲藝術發展研究中心”。十幾年來,這一立體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糾纏”的培養模式,素質、技藝、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使得再芬黃梅的人才隊伍不僅生機勃勃,而且十分整齊。

再芬黃梅的人才培養,除了強調基本功之外,還重視開闊視野和文化建設。再芬黃梅與安慶師範大學、安徽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同濟大學等廣泛開展合作,或以共同辦學,或以人才進修,或以教學實踐等多種方式參與。再芬黃梅的青年演員有近一半畢業于安慶師範大學,兩位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燈光、舞美等多位創作人員赴上海戲劇學院進修,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則是多所高校的教學實踐基地。

2020年,再芬黃梅與安慶師範大學開啟了藝術教育的校企緊密合作的先例,推動建設安徽省首個文科戲曲實驗室。将實踐融入教學,藝術與學術互為雙翼,讓他們既能夠在舞台上展示真功夫,又能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具備專業的“師傅”般教學能力。這又是再芬黃梅在探索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新舉措。

生态美學追求有廣度

衆所周知,參天大樹的成長需要豐沃的土壤。黃梅戲的土壤,經曆近一百年的播種,還是難以厚積。黃梅戲這方土地,需要補充養料,才能呈現水靈和豐茂;需要去粗取精,黃梅戲才能有個性和新的魅力。十幾年來,韓再芬和再芬黃梅日積月累,營造語境,開拓空間,建立劇院内外互動的黃梅戲傳承機制,院團與政府、與高校、與閱聽人、與社會組織、與民間劇團互相激發,互相吸收;引領欣賞趣味,培養社會審美心理。時至今日,韓再芬和再芬黃梅建設的藝術生态不僅呈時間鍊條結構,而且是立體有型;不僅呈現了有所厚重的曆史感,還具備了時代感,初步打開了生态美學空間。

讓我們回顧一下再芬黃梅這十六年的重大事件:

★ 堅持全國巡演,到現在為止,再芬黃梅·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季已延續到13季,再芬黃梅·合肥演出季已延續到11季,其他城市大大小小的巡演更是不計其數。再芬黃梅在華夏大地到處有戲,演出了經典品質和金字招牌。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2020年 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徽州往事》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合肥演出季

★ 從2006年開始到2009年,再芬黃梅經曆了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的策劃、籌建,到落成。使得安慶市從此有了正常化的商演劇院。現在,每年過百場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演出在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呈現,特别是其它門類的藝術來到安慶展現,能讓安慶的觀衆看到各類精彩演出的同時,也能讓黃梅戲不斷吸收到新的營養。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 2010年成立再芬黃梅青年團,迄今為止,舉辦過“再芬黃梅·傳承發展——再芬黃梅青年團成立五周年考核彙報演出”、“再芬黃梅·今日頭牌——青年名角專場”、“青春黃梅戲·青年來開唱”五四專場、“再芬黃梅·守正創新——再芬黃梅青年團成立十周年展演”等活動。一批年輕的演員經過十幾年的刻苦訓練和有的放矢的培養,已經或即将成為再芬劇院的頂梁大柱,顯出迷人的風采。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 2013年,劇院創辦(改造)了再芬黃梅公館。八年來,堅持常年演出,既為年輕演員提供了常态鍛煉的平台,又為安慶這座有戲的城市增加了戲劇的品味與份量。再芬黃梅公館也被稱為“安慶市文化會客廳”。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 2015年,為反映青年演員的現實中的喜怒哀樂,為了更好地擴大黃梅戲閱聽人面,再芬黃梅在戲曲領域率先策劃制作了新媒體系列電視劇《背景很火》,利用網絡向全社會傳播,以促使“戲曲-演員-網絡-文藝-公衆-明星”的大融合。

★ 2015年,韓再芬黃梅戲領域和安徽省摘得了首朵“二度梅”;再芬黃梅的當家花旦吳美蓮憑借“祥林嫂”這一角色摘得第27屆梅花獎。

★ 2016年,再芬黃梅率先使用網絡平台,向全球直播“再芬黃梅2016新春戲曲晚會”,赢得世界各地600多萬觀衆的同時異地收看。

★ 2020年,再芬黃梅率先在黃梅戲領域推出國風連載漫畫《女驸馬》,通過将戲曲故事動漫化,将黃梅戲IP嫁接當代流行元素,以藝術為骨,以創新為翼,吸引年輕閱聽人,助力黃梅戲“破圈”。

★ 再芬黃梅借助“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機會,每年堅持到全國各地高校演出,培養年輕觀衆,跨過全國30個省市,走進100餘所高校;創新性的舉辦50餘場“愛心簽售——學生進劇院”活動,将學生請進劇場,體驗再芬黃梅,感覺再芬黃梅,進而尊重藝術,熱愛藝術。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 再芬黃梅一直在記錄、搶救黃梅戲的珍貴史料,出版了《時白林研究》《黃梅戲鑼鼓經》《徐代泉唱腔作品選》《程學勤唱腔作品選》《錫麟街31号——1957至1967年的安慶專區黃梅戲劇團》《麻彩樓的藝術人生》等黃梅戲相關專業和史料書籍;與此并行的是,“再芬黃梅”又思考、記錄着自己的成長軌迹,出版了全面、完整、謹嚴、精細的《2014再芬黃梅年度報告》《2014·2015再芬黃梅雙年報告》《2016·2017再芬黃梅雙年報告》《2018·2019再芬黃梅雙年報告》《再芬黃梅·十年拾級》《戲在民間》等書籍。

★ 這十六年裡,再芬黃梅創作了一批新劇目,如《徽州往事》《寂寞漢卿》《靠善升官》《途中》《鄧稼先》《祝福》《鴨兒嫂》《金粉世家》《不朽的驕楊》等;複排了《女驸馬》《天仙配》《羅帕記》《牛郎織女》《碧玉簪》等經典劇目;移植了大型黃梅戲《春江月》《五女拜壽》《孟麗君》《仲夏夜之夢》等十餘部作品,同時盤活、創作了折子戲、小戲近七十出。頗受社會肯定和觀衆的熱烈歡迎,力争達到習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藝品|再芬黃梅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 始終緊跟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打造再芬黃梅自媒體矩陣,目前已擁有“再芬黃梅”官方微信号、抖音号、微視訊、微網誌号、B站号、西瓜視訊号、快手号……這些平台成為閱聽人了解黃梅戲的重要視窗,對黃梅戲的推廣、傳播發揮了巨大作用。

……

這一系列的活動軌迹,從時間到空間,從橫向到縱向,從傳統到創新,從典雅到時尚,從舞台到大衆,面面俱到,環環相扣,一個不落,全方位覆寫藝術生态架構的重建和發展。謀篇布局,謹本詳始,遵循藝術規律,追尋真善美……再芬黃梅建設的藝術生态與中國戲劇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和時尚的審美形态、大衆審美要求的變化聯系在一起。再芬黃梅在戲劇美學生态的建設上取得豐收碩果。

十幾個寒暑的堅守與磨砺,秋去春來的辛勤耕耘,“再芬黃梅·品牌戲劇”已經在觀衆的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時代在快速發展,社會在不停進步,曆史的車輪永不停息。再芬黃梅也必須要與時俱進,在新時代裡開開拓中國傳統戲曲的新路,完成“再芬黃梅·品牌戲劇”到“再芬戲劇·時代黃梅”的嬗變,用新時代觀衆歡迎的戲劇形式,講好新時代的故事。要實作這樣的跨越,再芬黃梅在戲劇藝術傳承和發展中必須将品牌的高度,空間的廣度,審美的深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三者的結合帶給閱聽人史詩化的審美感受。再芬黃梅用水滴石穿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彙川入海的情懷,等待着“再芬黃梅·品牌戲劇”到“再芬戲劇·時代黃梅”芬芳滿園的喜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