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2021年開始,國内混動技術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爆發期。長城釋出了檸檬混動DHT技術,吉利推出雷神Hi·X混動技術,奇瑞和長安也分别推出了鲲鵬DHT混動和藍鲸iDD混動。
為什麼這麼多國内頭部車企要“紮堆”推混動技術呢?其實看一下11月的PHEV車型上險資料就知道了,早一步的比亞迪已經名利雙收。

在11月份的PHEV車型上險量TOP 5中,比亞迪占據了四個席位,其中有三款為DM-i車型,它們在今年三月份完成了“三箭齊發”,而在上險量前十的車型中,比亞迪也占據了五個席位。不過也有“漏網之魚”,那就是理想ONE和賽力斯SF5作為新勢力,也成功闖入了前十。
這些混動車型都有哪些特點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比亞迪DM-i,快、省、靜、順、綠
毫無疑問,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是今年混動市場上的最大赢家。宋PLUS DM-i、秦PLUS DM-i這兩款車都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爆款,兩者11月份銷量都已經突破1萬2,而且依然還處于産能爬坡期。
作為對比,2020年全國PHEV乘用車總上險量約為20.8萬輛,也就是說正常來講,這兩款車一年的銷量已經超過了之前全部PHEV車型銷量的總和。這已經不是市場競争的赢家的概念了,這算是生生造就了一個新的市場。
DM-i混動成功的原因倒也不複雜,其實就是官方宣傳的五大特點,快、省、靜、順、綠。快就不用多說了,以秦PLUS DM-i為例,它搭載了一款145kW的永磁同步電機,光電機最大扭矩就達到了325Nm,更别說DM-i架構中發動機還能與電機同步發力,新車完成0-100km/h加速的時間為7.3秒,絕對的鋼炮級别。而且因為市區99%都是純電驅動,自然就夠順、夠勁了。
它的省和綠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秦PLUS DM-i搭載了高性能的刀片電池,它可以實作110km的純電續航,既能上綠牌,也保證了新車“可油可電”,用車費用自然大幅下降。同時即使是“饋電”狀态下,通過熱效率超過43%的骁雲-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發電,依然采用電驅動,可以實作3.8L/100km的“饋電”油耗,同樣是省到極緻。
并且比亞迪DM-i車型的價格也不貴,像秦PLUS DM-i的價格是10.58-14.58萬,還能免購置稅,依然比日系混動要便宜。
關鍵比亞迪這一套混動系統,基本上已經把傳統的油電混動做到極緻了。發動機效率極高,電機驅動效率極高并且性能強大,電池技術成熟,而且還沒有變速箱,不管是成本控制,還是技術架構,不管是省油還是性能發揮,都是目前非常領先的。
随着驅逐艦05,以及後續的漢DM-i等車型陸續上市,可以預見比亞迪的優勢還會進一步擴大。
(2)比亞迪DM,即将更新DM-p
比亞迪有兩款DM車型殺入了銷量前十,分别是漢DM和唐DM。這說明DM技術雖然市場表現不如DM-i,但影響力依然是不錯的。
DM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能比DM-i更強。以漢DM為例,它搭載了一款2.0T的發動機,同比重量相當的宋PLUS DM-i則搭載的是1.5L或者1.5T的發動機。而在實際駕駛過程中,DM系統會執行“先電後油”的政策,就是起步和低速階段由電機驅動,保證加速平順、安靜,一旦動力需求較大,比如需要地闆油起步或者加速超車,發動機就會介入和電機同步驅動,獲得更強的動力輸出。這套系統還保留了變速箱,用它來完成兩套動力系統的耦合。
以漢DM為例,它完成0-100km/h加速的時間為4.7秒,絕對是超跑級别,而且這個資料還是被低估的,之前媒體實測還輕松跑到了4.38秒。是以DM系統的最大特點,其實就是動力強勁,是以它在漢、唐這樣的高端車型上賣得更好,因為這個級别的使用者性能需求更強。
當然,這套系統也有劣勢。那就是雖然它也有HEV模式,但是在“饋電”狀态下的表現不如DM-i車型,畢竟後者某種程度算是專為“饋電”設計。
而在廣州車展之前,比亞迪唐DM-p的諜照已經曝光,不過遺憾的是它并沒有出現在廣州車展。這是比亞迪在現款DM技術基礎上發展出的一套新的技術,它的最大特點是既有現款DM技術的性能,同時還大幅提升了“饋電”表現。既有強悍的性能輸出,同時也不再擔心沒電時候的性能表現。
根據之前的資訊,唐DM-p的0-100km/h加速可以做到4.1秒,而且“饋電”油耗低至6.5L/100km,雖然比唐DM-i的油耗多了一點,但速度可是快了近一半,并且在同級别依然屬于非常省油的類型。
可以想見,等DM-p技術覆寫,比亞迪的超級混動性能車又要大放異彩。
(3)增程式混動大放異彩,真就大道至簡?
除了比亞迪持續火爆之外,有兩款新勢力的增程式混動車型,理想ONE和賽力斯SF5,也進入了前十。在以往大家的概念中,增程式混動其實算是老技術了,為什麼近年來反而擡頭了呢?其實還是得從它的工作原理說起。
增程式混動的架構應該是所有的混動架構中最簡單的,簡言之就是,發動機隻負責發電,電動機隻負責驅動。發動機發電給電池,然後通過電池驅動電機,相當于把電池做小,但是挂入一個發動機給它後備供能。
這樣做的優勢其實有很多,首先肯定是解決了裡程焦慮,電量不夠了發動機頂上。其次是100%電機驅動,駕駛感受也是絕對的平順、加速快,發動機隻負責發電,可以一直在高效區間運作。缺點當然也很明顯了,那就是由發動機直驅變成這樣一整套的能量傳遞,中間不可避免有能量損失。
從最近幾年的技術發展來看,廠家其實用上了新的思路。發動機發電可以直接帶動電機,将電池變成一個能量池,隻用于承接驅動的時候多餘的電,然後就是必要的時候幫忙驅動。這樣一來,電池的負荷變小了,能量傳遞也變簡單了。
最典型的就是理想ONE,雖然它是新勢力出産的電動車,按理沒有多少發動機的技術積累。但它外購了一台三菱1.2T發動機,再通過增程式這種相對簡單的架構耦合,竟然也比同級的燃油車更省油。何況它把電池做大,變成可油可電,基本上解決了使用者的通勤用車需求。
從理想ONE和賽力斯SF5的熱銷來看,能夠像比亞迪一樣支援發動機直驅當然更好,至少高速的時候更高效。但走增程式混動路線,架構更簡單,控制更簡單,市區也夠用,其實也是相當不錯的。
也許,增程式混動在未來還會迎來新一波發展。
(4)功夫拍案
其實沒有什麼落後的技術,隻有合不合适的技術。比亞迪的DM-i也好,即将上市的DM-p也罷,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滿目目标群體的用車需求,關鍵價格還合适,自然也就脫穎而出了。相對簡單的增程式混動,對很多人來說也夠用了,理想ONE和賽力斯SF5一樣也賣得很好。
大家最喜歡哪種混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