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在華為沒受到老美打壓之前,國内手機市場“三分天下”:蘋果、華為、國産手機。雖然華為屬于國産手機,但是其憑借着自研晶片和強大實力和其他國産手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和蘋果憑借着A系處理器和iOS系統在手機市場自成一極差不多。

并且自從華為手機成為高端手機品牌之後,主要競争對手也從其他國産廠家變成了蘋果,在高端市場打得有來有回,每年第四季度兩者新機釋出時間極為接近,國内手機市場基本上就是蘋果和華為争霸狀态,在這一時期華為高端新機給力都會極大限制蘋果新機銷量。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華為缺席,蘋果“殺瘋了”

在華為受到老美打壓,基本上退出高端機市場讓出市場占份後,其他國産廠家開始大力沖擊高端市場搶占華為讓出份額。就在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對蘋果造成一定威脅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全面敗北的尴尬局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沒對蘋果造成任何影響,蘋果憑借着新機iPhone13系列可以說直接殺瘋了。

根據CINNO Research十月份中國市場手機銷量資料顯示,整個十月份,蘋果手機總銷量高達650萬台,同比去年十月漲幅高達155%,成功登頂國内單月手機總銷量第一寶座,其中新機iPhone13單款機型以近267萬總銷量問鼎單款機型第一。并且随着蘋果在11月持續發力,其手機總銷量成為國内第一,蘋果坐穩了國内手機市場第一寶座。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而上一次蘋果問鼎國内第一還是在2015年12月。沒了華為對蘋果的限制之後,蘋果在國内可以說是無人能擋,更可怕的是蘋果都是售價極高,利潤空間極大的高端機,國内廠家銷量都以中低端機為主,在原本利潤就低的可憐情況下,還在不斷内卷,利益又進一步降低。之前總說華為存在對國内手機廠家壓制得厲害,現在華為不在了,又被蘋果壓制得厲害,是以國産機發展不順和華為壓制沒關系,主要是自身實力不足所緻,和蘋果或者華為相比國産廠家存在緻命差距。

國産手機“差”在哪兒?

沒有核心技術。一款手機的核心技術點是兩個,一個為作業系統,一個為處理器晶片。在這兩項上國産機都比不上蘋果,作業系統上清一色的安卓系統,經過各大廠家自行優化後,在可用性和流暢度上要比原生安卓好很多,但是和iOS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這不怪廠家優化不給力,是安卓系統自身原因。在作業系統上可以和蘋果iOS一較高下的或許隻有成長起來的華為鴻蒙系統,在國内廠家無心自主開發新系統又無法轉用鴻蒙情況下,在系統上無法超越蘋果。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在處理器晶片上國産之前抱着造不如買的心态,自從華為因為麒麟晶片被斷供手機業務損失慘重之後,才開始有了盡快自研出晶片想法。目前小米OV都在加速自研晶片,但距離推出高端SOC晶片還很遙遠,現今還要依賴高通或者聯發科,不過這兩家晶片和蘋果A系列晶片在性能上差距太大,最高性能水準僅能與蘋果前兩代晶片打平,直接落後兩代,可以說很拉胯。國産廠家依靠這兩位(高通、聯發科)想要在手機性能上超越蘋果不現實,隻能像華為一樣靠自己,自研殺出一條血路。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雖然在性能上和蘋果有不小差距,但是相關差距更多是通過資料展現出來的,在平常使用中的差距其實不太能感覺得出來,除非是對手機性能有特别要求的使用者才能感受出來。對于普通使用者而言,就使用體驗方面,國産機和蘋果還沒有什麼差距,甚至在不少方面要優于蘋果。

比如快充,在這樣一個電量焦慮時代,國産旗艦機大多是120瓦超充,蘋果卻一直保有20瓦充電速率。手機這個日常必需品,其實和其他産品一樣,好與壞更多的是心理感受問題,曾經蘋果在性能和可使用性上遠超國産機的事實已經變成人們刻有印象,總是覺得蘋果就是好,高價買蘋果就是賺,買高端國産機就是虧。這一思想不改變,國産手機永遠無法超越蘋果。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總結

現今國内手機市場沒了華為之後,蘋果已經無人能敵,國産廠家雖然盡力抵抗,但是由于品牌不受國人認可,很難對蘋果形成威脅。說來也好笑,國産品牌被國外品牌壓制擡不起頭,而最大的幫兇竟是國人自己。多給國産品牌一些支援,少點批判吧。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事實很尴尬:華為缺席後,蘋果在國内“稱王”,國産品牌無一可擋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華為缺席後,蘋果稱霸市場,國産手機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