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映的國産片《愛情神話》,背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2020年,去FIRST創投會以前,90後女導演邵藝輝已經做好了轉行當帶貨女主播的準備。
這個計劃泡湯了。她的作品《愛情神話》在FIRST創投會拿到了兩項大獎,終審評委馬伊琍也當場決定參演。
接着徐峥也看了劇本,和邵藝輝聊了兩次,決定作為監制加入并出演。

對于一位新人導演而言,《愛情神話》最終的班底堪稱夢幻:徐峥、馬伊琍、吳越、倪虹潔、周野芒等實力演員先後加盟。
值得關注的是,這幾年徐峥的确以監制的身份,與不少新人導演合作過。但90後女導演顯然還是頭一回。
而在創投會上,馬伊琍是這樣評價《愛情神話》的:
“把中年女性當成一個‘女人’在關注,她們的欲望、興趣以及跟男性間的互動、關系,而不是被寫爛了的為孩子與生計發愁的故事。”
顯然,女性創作者,女性視角,會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
不過乍一看,《愛情神話》所講述的故事,是圍繞着徐峥所扮演的男主角老白所展開的。
老白是一位上海爺叔,自稱雜家,看似遊手好閑,每天教老年人畫畫。
但實際上他有錢有閑,離婚多年,弄堂裡住洋房,生活體面無憂。
他先後和三個女人産生了感情糾葛。
馬伊琍扮演的李小姐,是他正在追求的上海職場女性。
她性格幹練、理智,有種上海姑娘的傲氣和距離感。
吳越扮演的蓓蓓,是他的前妻。
她非常自信,雖然已經和前夫離了婚,但仍然認為對方和自己有着某種聯系。她不太分得清愛情和親情的差別。
倪虹潔扮演的格洛瑞亞,則是向老白學畫畫的女學生。
她的性格更簡單,更自由奔放、更向往愛情。
與此同時,她還是個“有錢有閑、老公失蹤”的神秘富婆。
三個性格各異的上海女人,一個是冰,一個是溫開水,一個是火。
一個是新歡,一個是舊愛,一個是紅顔。
這樣看來,老白似乎豔福不淺。
但《愛情神話》會這麼俗嗎?
當然不。
即使從預告片裡,你也會發現,故事并非如此簡單。
老白畫了一幅畫送給李小姐。
李小姐說,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心裡還有點難過,年輕的時候我最吃這套了。
老白問她,現在呢?
李小姐嫣然一笑,你說呢。
前妻蓓蓓教訓老白,在家裡替我煮飯怎麼啦?我是很有原則的,家裡我還是擺在第一位的。
而格洛瑞亞更是一臉風情地對老白說,女人不會因為一個男人是好人,就跟他在一起的。
是的,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能感受到《愛情神話》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反套路」了。
傳統的愛情片裡,女性角色通常隻有兩種定義:不是紅玫瑰,就是白月光。
但在《愛情神話》裡, 我們很難真正用這麼簡單粗暴的詞彙,去界定這三位女性。
她們都是生活在上海這座摩登都市裡的獨立女性。
都很成熟,很灑脫,有健全的自我,對于兩性關系看得更通透。
在這一層面上,《愛情神話》值得肯定的一點是,既讓我們看到了中年女性的魅力,也終于讓這些充滿魅力的中年女演員們,有了在大銀幕上大放光彩的機會。
畢竟,誰看了馬伊琍、吳越和倪虹潔,不會大喊一聲:
姐姐,我可以!!
這樣一來,這三位女性角色和老白的故事,也不太可能落入“三女争一男”的窠臼。
倒不如說,徐峥所扮演的老白,像是一根線,串起了這一連串的角色。
每位女性都代表着當代女性群體的一個側面,透過這些角色,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幅當代的大都會圖景。
而他們之間的交鋒,則展現了不同人生觀、愛情觀和生存智慧之間的沖撞。
畢竟,上海本就是一座充滿包容的現代都市。在這座城市裡發生的故事,當然也會具有更開放、更複雜的解讀空間。
《愛情神話》的另一大看點在于,這個故事根植于上海。
這是一部非常本土的、充滿了滬上風情的愛情喜劇。
大半演員都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影片的絕大多數台詞也都是采用了上海方言。
影片的取景地并不在那些繁華的高樓,反而深入到了弄堂、閣樓、天台和街角的咖啡館與小店。
這既描繪了一個去景觀化的上海,也讓影片具備一種更獨特、更為輕盈的生活氛圍。
正如徐峥所說:“我覺得很少能夠碰到一個戲,具有這麼真實的生活質感。它有非常大量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的場景,而且跟城市氣質貼合得非常親切。”
在這部電影裡,上海終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魔都”。
我們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它既摩登又市井,非常鮮活,具有一種獨特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