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三國演義》描述,劉備于建安十六年(219年)拿下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冊封關羽、張飛、趙子龍、馬超和黃忠為“五虎大将”。

此後他們5人便被人們稱之為“五虎上将”,其實真實記載三國曆史的《三國志》并沒有這一段描述,更沒有提及5人被封為“五虎大将”。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曆史上的确有“五虎上将”的說法,不過卻沒有發生在蜀國,而是令人唾棄的魏國,很多史學家都同意這一點。

據考證發現,“五虎上将”其實是曹操的作品,而不是出自劉備之手,所謂的蜀國五虎上将隻是編造而已。那麼,同唐朝初期的“五虎上将”相比,蜀國的五虎上将有勝算嗎?

魏國和唐朝的五虎将之說

《三國志·卷十七》記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将,五子為先。”就是說,曹操執掌大權期間,曾經挑選5名良将為“大将軍”,被人們稱為“五虎大将”。

《三國演義》杜撰這一段曆史時,将發生在魏國的是套用到蜀國身上,創造出令後人銘記的“五虎上将”。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三國志·卷三十六》如此描述《三國演義》中的五虎上将:“歇業皆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超(馬超)阻戎負勇…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其灌、滕之徒欤?”

如此描述,魏國的五虎上将的确相當迅猛,雖然沒有認為他們就是“五虎上将”,但也給出很高的評價。

《舊唐書》和《新唐書》引用《三國志》的描述,排列出“瓦崗五虎”,認為程咬金、秦瓊、羅士信、裴行俨和單雄信是五虎上将。

兩本書都評價說,他們是曆史罕見的猛将,如果遇到很好的将領,定将能夠橫掃天下。李世民成為他們的首領之後,事實的确如此。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三國志》描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子龍的戰鬥力很強,《唐書》對秦瓊和程咬金等人的評價也不差。那麼,如果他們真的想遇到一起,魏國的五虎上将戰鬥力如何?答案是被“團滅”。

蜀漢五虎上将必被“團滅”

在描述被團滅以前,必須強調兩者相比較的标準是依據史實,而不是“演繹小說”。在小說中,史實人物的戰鬥力可以得到無限增強,不過史實的記載中卻非如此,每個人的戰鬥力必須依照戰果來衡量。

正史記載中,秦瓊和程咬金的戰鬥力非常強,秦瓊甚至被認為是唐初第一猛将。相比于蜀國,《三國志》和其他的史料書籍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子龍的描述非常少,沒有進行單一的列傳。

對于蜀國“第一猛将”、被認為是“武聖”的關羽的描述,基本上也是隻言片語,隻有萬軍中刺傷顔良的記載,其他的都沒有,《蜀本紀》評價:“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超有信、布之勇……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關于虎威将軍趙子龍,沒有他隻身闖入曹營、救下劉禅而令劉備感動不已的記載,當時喝退曹軍的是張飛而不是趙子龍。《雲别傳》是對趙子龍的單獨記載,不過沒有“七進七出”的說法。

反觀唐朝初年的“五虎上将”,描述的内容非常詳細。蜀漢五虎上将之首關羽有萬軍叢中刺顔良的說法,而《唐書》中對于秦瓊的記載,萬軍叢中斬殺敵人首領的事非常多,正所謂:“每遇敵骁将銳士者,叔寶往取之,取敵萬衆中,莫不如志。”

都是五虎上将的第一高手,關羽和秦瓊的比較就可以得知,秦瓊是有具體的資料的,而關羽的傳奇隻是被杜撰出來,是以兩者的差别就已經出現。

其他的四虎也可以做比較。程咬金雖然隻有一招半式,但卻非常善于用兵和馬槊,曾在受傷的情況下反敗為勝;裴行俨被評價為“萬人敵”,可以做到“每有攻戰,所當皆披靡”,所指揮的戰争基本上沒有敗績;羅士信14歲就參軍,擁有很高的指揮天賦和戰鬥實力,曾經在萬軍叢中斬殺敵人首領;單雄信也非常厲害,被認為武功高強的李世民都認他是師傅,如果當時他很認真,那也就沒有後來的唐太宗。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武器工藝是戰争必勝要素

抛開正史和演義,有三個理由足以說明蜀漢的五虎上将會被團滅。第一、是層次不同,蜀漢五虎上将的領兵能力不能同瓦崗五虎相比較。

打仗依靠的并不是“萬軍從中取敵首”,而是實打實的指揮藝術和雄厚的實力。統計發現,蜀國是三國中地排最小,人口和軍隊人數最少的一個割據勢力,并沒有實力打敗其他兩個國家,這也可以解釋魏國為什麼先消滅蜀國,後消滅吳國的原因。

瓦崗五虎不同,他們不僅擁有廣闊的領地,還有源源不斷的兵員,自然會輕松取勝。

第二、是武器裝備方面,蜀國比不上唐朝。三國形成于東漢末年,此前有近200年的太平盛世,武器裝備并沒有獲得根本性改革。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唐朝不同,隋朝統一天下的時間非常短,在此以前有近幾百年的戰争,武器裝備已經更新換代,就算是最差的裝備也比三國時期強。是以,蜀國軍隊根本扛不住唐朝軍隊的攻擊。

第三、是騎兵力量的比較。蜀國基本上沒有騎兵,更多的是步兵。從宋朝同北方其他王朝的對抗來看,步兵在戰鬥的過程中絕對吃虧。而唐朝除了步兵以外,還有強悍的騎兵,這些兵力足以占據絕對優勢,将蜀國的兵力團滅。

力大無窮的項羽尚不能阻擋劉邦幾千人的攻擊,關羽等史料沒有進行詳細記錄的人又怎麼能夠同相與相比較?更不用說比得過瓦崗五虎。

古代戰争的決定因素是人口,它既可以給國家帶來源源不斷的兵力,同時還能夠保持國家後勤物資不斷供,進而讓戰争繼續延續下去。隋末唐初雖然處于混戰,但物質要比三國時期豐饒,人口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蜀漢五虎面對瓦崗五虎誰能赢?看完正史會得出兩個字的結論:團滅

排除這些決定戰争根本勝利的因素,就算是瓦崗五虎與蜀國五虎上将相比較,後者也不可能取得勝利。從個人履曆上看,關羽是賣棗的,沒有經過專業的國術訓練,而秦瓊不僅博覽群書,還獲得相當專業的指導,兩者肯定沒有可比性。

當然,随着《三國演義》的傳播,蜀國五虎上将要比唐初瓦崗五虎的名氣大,他們代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儒家思想中的某一種概念,是以不得不出名。

結語

曆史沒有如果,更不能進行互相之間的比較。新大陸被發現時期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時的歐洲人可以代表非常先進的工業文明,當他們遇到尚未脫離原始社會時期的印第安人時,兩者可以代表不同的曆史差。

盡管差别相當巨大,但歐洲人并不是印第安人的對手。後來的過程中,歐洲人憑借着先進的武器和坑蒙拐騙,最終成功赢得主動權。這一事例足以說明,兩個不同的形态或代表着不同時期的曆史相比較的時候,後者往往會取得最終勝利。雖然在體魄上後者比不上前者,但後者有足夠的實力消滅前者。

參考資料

《三國志》

《後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