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随時莫起趨時念,脫俗休存矯俗心。——《增廣賢文》

貪念勢必将人引入深淵,但是隻有清廉卻不一定能夠挽救危亡。著名貪官和珅,家産甚至比國庫還多,為何乾隆對他一再寬容,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有能力,能做他人所不能及之事。毋庸置疑清廉是衡量官員好壞的重要标準,但是卻不是絕對标準,比如明朝著名宰輔張居正,為人半貪半腐,卻為明朝帶來了萬曆中興,延續大明國祚數十年之久。而一生清廉的海瑞,到死也沒能挽救大明。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在其位不謀其職,身在其位當謀起職。海瑞一生經曆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代皇帝,其為人以耿直廉潔著稱,在嘉靖的恐怖的“獨裁”政治下,他都敢說出“嘉靖嘉靖,家家皆淨”這樣的話來诽謗嘉靖,由此可見他的剛強。但是這樣直率的人,往往當不了一高官,更别說“兼濟天下”了。

作為一個純粹的人,海瑞很難不被承認是一個好官,但是好官不一定是有用之官,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比比皆是。海瑞終其一生都被“道德”所困,他以不畏奸邪,剛正不阿而出名,卻想要以道德來限制其他官員,甚至限制嘉靖帝。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太過幼稚,也展現出他的政治天賦不高。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是以終其一生雖然有建樹,但是卻難以長久立足官場,畢竟海瑞在百姓的眼中就是道德榜樣,由誰會願意頂着這麼大的壓力和他同僚共處。即使抛開政治鬥争,也總會有一些小人看不慣海瑞的光輝行徑,對他的誣告攻讦也一直沒有斷絕。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而張居正則不同,他不像海瑞那樣“衆人獨濁我獨清”,而是選擇融入其中,甚至主導風暴。縱觀張居正的一生,經曆三代皇帝,卻可以從容自若,嚴嵩高拱都能夠對他交心暢談,這就是張居正的君子之風。與之相對他也有小人的一面,貪腐,濫權,好奢華甚至違背孝道。但是與其貢獻相比,那些子虛烏有的“A錢”都顯得微不足道。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張居正和海瑞最大的差別就是為官做人之道,海瑞是官員中的道德模範,百姓中的神明,固然讓他名聲地位極高,卻也自絕于官場。而張居正的格局就遠高于海瑞,他能夠為了權力隐忍,也能夠抓住機會把人一下得罪死,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再造大明。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帶來萬曆中興,為何

崇祯在艱難困境中發出了意味深長的感歎:

“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滿朝庸庸碌碌的百官,遠不及一個張居正有用。海瑞雖然談不上庸相,但是即使有上百個海瑞,也不過整頓吏治,打擊豪強,為民謀利,依舊無法帶來萬曆中興這樣的恢弘氣象。

正所謂:

“千裡不欺孤,獨木不成林。”

無官不貪并非虛言,重點是貪的多少,又是否做出有用的功績。張居正終其一生所貪不到二十萬兩,卻為明朝延續了數十年國祚,這其中的盈虧利益又怎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