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能夠成為中國曆史上非常輝煌的一頁,這裡面李世民功不可沒。李世民登基之後,勤政愛民、唯才是用,甚至能夠耐着性子聽衆臣的谏言,他一邊在衆臣面前說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一邊在後宮大發着脾氣要殺了魏征,這就是李世民特有的兩面性。
李世民确實是個仁君,登基之後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是以讓剛剛建國的唐朝快速進入了“貞觀之治”的穩定局面。但是李世民對一切特别的人總是會給一些特别的關注,除了徐茂公防之又防之外,就連對待被他殺的哥哥李建成也是可圈可點。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室内刻有55個字,才知道李世民的為人!
戰功赫赫,君王食言
隋末農民起義,各地軍閥勢力也随之崛起,李淵這一支隊伍從出脫穎而出,其中李世民占有很大的功勞。未起兵之前,李世民就慫恿父親李淵做好起兵的準備,李淵表面上拒絕,暗地裡還是默許了李世民招兵買馬、廣招人才的舉動,而他自己則是退居幕後,靜待其成。
之後李世民又給他父親李淵懷裡塞了一個宮女,宮女可是侍候皇帝的人,李淵睡醒之後見自己沒了退路,便踏上了造反的道路。這裡面李淵有幾分真心幾分假意,無從知曉,隻知道從起義到建國,李世民戰功赫赫,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對李世民一再誇贊:“兵既克捷,更無死傷。無愧為臣,不憂其父,并汝功也。”同時還許下承諾,一旦拿了天下就立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一聽更加地賣力幹活。未成想,李淵稱帝之後,直接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面對君王食言,李世民心裡說不受挫那是假的。
獨鐘太子,被逼無路
既然太子已成定局,李世民也就安于現狀,畢竟父皇封他為秦王的地位,僅在太子之下,更何況古代有立嫡立長的規矩,他立下再多戰功,這一規矩完全能讓他無話可說。李淵對太子李建成也确實是呵護有加,南征北戰時,一直把太子放在後面坐鎮,生怕太子出了閃失,而李世民卻為此立下了一個又一個的軍功。
李世民的軍功就代表着人氣與人脈,他手下的兵都聽從他的指揮,以至于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時都沒有什麼勢力可言,弟弟李元吉算是他忠實的死黨了,就連魏征都看不過眼,讓太子出征打仗,為自己積攢人脈。後來李建成收拾了李世民打敗過的劉黑闼這才稍稍鞏固了自己的勢力。
随着時局穩定,李建成越發感覺自己的太子之位不安穩,于是一邊說着李世民的壞話,讓李淵貶為李世民的心腹,一邊又在後宮賄賂各宮娘娘,讓她們吹耳邊風,也是讓李世民在李淵面前不受待見。這一番操作下來,李世民感到了舉步維艱,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密謀策劃要殺了他,李世民被逼無路,隻能先下手為強。
玄武之變,手足相殘
公元626年,李世民早一步來到了玄武門,帶着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程咬金、秦寶叔等人埋伏于此,就等着李建成、李元吉上勾。李建成本計劃好在當天發難,騎馬進宮時還在盤算着計劃得逞之後如何掌權的事情,突然他發現周邊的禁衛軍換了人。
當李建成感覺大事不好時,李世民已經搭箭上弦,随即李建成應聲而倒。史料記載:“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将東歸宮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
李建成堂堂一太子公然被射殺在宮門口,佩服李世民精準騎射的同時,更佩服他過人的膽量。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之後,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家都被斬草除根,然後他又逼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為帝。
陵墓碑文,可見一斑
李世民成為皇帝,他有自己的強大勢力支援,但同時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已經承擔了弑兄逼父的罪名,他不可能再枉殺無辜,于是展開了一系列的懷柔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安撫與拉攏人心,實在馴服不了的那隻能除之為快。當他坐穩皇帝位子之後,又很及時地表現出了自己既往不咎的一面,那就是給李建成“追谥”,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谥号為“隐”。
這也是史書上對李建成的最後記載,讓世人看到了李世民好像是不記前嫌、豁達的帝王胸懷。但是在西安出土的李建成陵墓中才知道了李世民的真正為人,墓室内刻有55個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從這55個字中可以看到,對李建成的生前死後沒有任何多餘的描寫,隻是單純是介紹了他的死于何年、何地,又在何時葬于何地。按照正常的王室死者的喪葬規格來講,墓志銘上要詳細地寫着死者生前的經曆,以及當時享受過的榮耀,可以李建成的墓室内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描寫,隻能證明這個陵墓是李建成所有。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表面上的“寬恕”都是做給别人看的,内心裡他對李建成始終沒有放過,草草了事算是給世人一個交待,至于如何做則由他說了算,而這也是李世民的兩面性。一邊不忘記标榜自己的功績,一邊該發洩自己的情緒絕不遮掩。
小結
通過李建成陵墓内的刻字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能夠隐忍之人,而這個“隐”字也是李建成所被追加的谥号,他給了李建成應該有的稱謂,但是他仍然對其表示不滿,一個“隐”字就是他當時心态的真實描寫,同時也映射出了他的為人。
如果不是隐忍,他不能讓李建成當初那樣對他咄咄逼人,如果不是隐忍,他也不能妥善安葬李建成,如果不是隐忍,他不能讓本就支援李建成的魏征成為他的鏡子。當忍耐積攢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負面爆發,而貞觀之治也是他隐忍後的正确結果,他想讓世人看到,他的奪位之争、手足相殘沒有錯,他還給臣民一個安穩盛世的大唐天下。
參考資料:《舊唐書》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