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另類臉譜:死人比活人重要,葬送北洋水師的強盜邏輯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四十一):屁股決定腦袋。

光緒二十一年的冬天,李鴻章收到最新的戰報,知道最終決戰的日子将要到來。日軍連老本都搭上了,劍指山東的遠征作戰軍抽調了本土僅剩的兩個陸軍師團,榮成灣作為登陸之地,五十艘運兵船在聯合艦隊的護航下将三萬四千餘名日軍運往此地,畢竟在三十公裡之外的威海衛,停泊着清朝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洋水師,這是一場進攻旅順的翻版戰役,圍獵目标卻讓日軍自己都覺得心虛,那就是清朝曾經排名世界前十位的北洋水師。面對大軍壓境,清朝廟堂也迅速做出反應,山東防務有兩萬餘名陸軍,但是根據清軍固有的特色,他們分屬兩人管轄,分别是李鴻章轄制五千人駐守劉公島和威海衛軍港,另外的一萬六千名清軍歸山東巡撫李秉衡節制,作為光緒陣營的新銳人物,這才算是李鴻章真正的敵手。

曆史的另類臉譜:死人比活人重要,葬送北洋水師的強盜邏輯

其實在日軍出動之前,李鴻章就得到情報,日軍将在榮成灣登陸,于是拉下臉請李秉衡出兵,以商量的口吻請李大人加強防禦,李秉衡認真地看了這份電報,随之丢在了一邊,轉而回敬一封直達廟堂的奏疏:要求追究淮軍之前戰敗的責任,将丁汝昌等敗軍之将問罪。李鴻章畢竟有慈禧撐腰,雖然保下自己的這些嫡系,但是對于李秉衡的兵力部署則無可奈何,煙台放了九千人,萊州放了四千人,就連蓬萊也放了三千人駐守,至于榮成灣,一個人沒有。李秉衡豈會不知道榮成灣對于威海衛的重要性,但是丢掉威海衛是他李鴻章的責任,要是丢掉了煙台,洗幹淨脖子等着問罪的則是他這個山東巡撫。

曆史的另類臉譜:死人比活人重要,葬送北洋水師的強盜邏輯

其後,李鴻章也顧不得面子了,幾乎是低聲下氣地請求李秉衡照顧一下榮成灣,接到李鴻章的電報後,李秉衡派出了一千五百人過去,與其說是士兵,不如說是民工,這些所謂的河防軍,每營三百人,有一件共用的武器,要不是鳥铳,要不就是擡槍,而扁擔和鋤頭是最多的,在清軍中屬于拖後腿的裝備水準。到了這一關頭,見到李秉衡還在敷衍,李鴻章隻能自己想辦法,威海陸路炮台的清軍擠出三百人馳援駐防,一千八百人面對日軍大軍壓境,明擺着就是杯水車薪,五天之後日軍登陸完畢,三萬餘名陸軍加上聯合艦隊,北洋水師的覆滅不過是困獸猶鬥。

曆史的另類臉譜:死人比活人重要,葬送北洋水師的強盜邏輯

最終,要說清朝一直吹噓固若金湯的京畿海防,為何在緊要關頭竟然無兵可守,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因為清軍都被調走了,這也就是葬送北洋水師的強盜邏輯,那就是死人比活人重要。這些本該駐守山東沿海的清軍,絕大多數調往了奉天,以至于奉天防線雲集十萬餘清軍精銳,雖說兵力是日軍的數倍,但是仍然不敢調動一兵一卒,因為這地兒是清朝的陵寝重地。是以,盡管日軍在奉天采取守勢,而且距離這些陵寝之地足夠遠,清朝一幫軍機大臣也都知道山東亟需清軍馳援,但是沒人願意找罵,畢竟在清朝廟堂看來,奉天的這些死人,要遠比山東那些北洋水師的活人要重要,這就是清廷的強盜邏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