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事,絕對的好與壞,黑與白,更多的時候其實都是灰色地帶。

《易經》曾言:“一陰一陽之謂道”,也說明了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即對立又統一這個道理,人也一樣。沒有絕對的善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一個善良的人也有自身邪惡的一面,一個萬惡無極的人也會有善良的因素。

人民都是有溫度,曆史也是有記憶的,但凡對曆史有幫助的人,為人民服務的人都将會被銘記。也許有的人外在身份看着不是特别“正派”,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會為他整個人“正名”,成為一個令人敬佩的人。

比如電影《釜山行》裡面的角色摔跤手尚華,他高大的身軀,一臉威嚴的長相,讓不熟悉他的人第一眼印象就是那種“不好惹”的角色,但是沒想到在後面全車人危急時刻,他卻是一名特别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好丈夫好爸爸。雖然最後他還是失去了生命,但是他為了妻子孩子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行為卻讓旁觀者感到動容。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其實這類型的人也不少,比如我國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龍雲,雖然他頂着“軍閥頭子”身份 但是他做出的事卻讓人肅然起敬,是響當當的民族英雄一枚。

令人肅然起敬的滇軍

說道中國的鐵血之師,很多人腦海裡可能會立馬浮現出川軍。殊不知在那段動蕩的歲月裡,滇軍也是一個作戰十分勇猛的存在,他們曾經從中國最南打到最北,足迹遍布祖國各地,不僅是抗戰中走過路程最遠的軍隊,也是參加了新中國建立最多戰役的軍隊。

衆所周知,抗戰爆發後,我國各省都出兵抗戰,雲南也不例外。從盧溝橋事變之後,雲南便先後出兵42萬奔赴前線,憑着他們剛猛的作戰方式,滇軍一度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馳名,也打過許多著名的戰役,比如台兒莊戰役,這也是滇軍的成名之戰。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當時滇軍在這裡打垮了日軍鋼軍和五師團和第十師團,而且據戰後統計,出戰的滇軍六十軍死多傷少。

看到42萬滇軍出省抗戰,最終犧牲人數竟然達到了22萬人,無不為之感到敬佩,因為他們是出了名的敢沖,敢拼,敢死,敢與當時号稱“永久不敗”的日寇正面剛博,是以才會隻要有一線希望便不放棄上陣殺敵的決心,才會犧牲如此多的将士。

而這42萬滇軍的戰士中,有20萬人都是當時的“雲南王”龍雲集結起來的,他是一名地道地道土生土長的雲南人,他也是一位不怕犧牲的滇軍!他的集結滇軍抗戰的做法也當之無愧的是一位民族英雄。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修建滇緬要塞

其實龍雲對抗戰,對國家所做的貢獻遠不止于此,還有滇緬公路的修建。要知道雲南在我國屬于高原地勢,在這裡修建公路不僅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還需要技術,是以要想在這裡修建一條通往緬甸的道路是何其困難。

但是龍雲做到了,在蜿蜒曲折的雲貴高原上面,一條翻越崇山峻嶺,為緬甸戰場輸送戰略物資的公路修建起來了。

龍雲為了修建它,組織了大量從業人員,日夜趕工,不到八個月就完成了1000多公裡的路程修建,堪稱世界奇迹,也為中國的持久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草根軍閥

其實龍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成功比其他人還要來得不容易。龍雲1884年出生于雲南一個保有奴隸制殘餘的地主家庭,是一名熱情豪放的彜族小夥兒,雖然家裡還有錢讓他讀書,但是因為家中地理位置極為偏僻的緣故,龍雲一直未曾有機會讀書識字。

在他六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母親隻好帶着他和弟妹回到娘家生活,也在這時他才有機會和表弟一起去昭通讀書。

在讀書的時候,龍雲還迷上了國術,并且拜了四川國術名家馬得勝等人習武練藝,并結識永善縣人鄒若衡,三人結為兄弟,并稱為“昭通三劍客”,在江湖上也頗有聲望。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成年後龍雲與朋友做着倒賣珠子的生意,但是一直未有見效。迫于生計,龍雲最終決定參軍,不過因為他身懷武藝,很快便被選為優秀士兵來到雲南當時軍事最高學府陸軍講武堂學習。這是一所不輸于後來黃埔軍校的學校,在這裡出身的将士們各個也都十分勇猛無敵,龍雲也是如此。

曾經這裡有個法國教官,他本身武藝也十分高強,但是卻沒有武德,絲毫沒有作為老師的氣質,經常在學校設擂台讓學生們上去和他比試切磋。

說是比試,實際上卻是借機羞辱中國人,每個輸掉了的中國士兵都會被他冠以“東亞病夫”的罵名,一時間讓學校的士兵都難以接受。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龍雲知道這件事之後,主動請纓上去和對方比試,最終以自己高強的武藝将對方打得起不了身,至此也在學校名聲大噪,也正是龍雲這種剛毅果敢的作風,讓他在之後的軍旅生涯裡一步步成名,最終成了“雲南王”的存在。

而他後來支援全國抗戰出動滇軍和修建滇緬公路的做法,也讓他成為了民族英雄,在1962年去世的時候,即便曾經是軍閥身份,還是被葬在了八寶山公墓,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葬在這裡的軍閥。

唯一葬在八寶山的軍閥,因生前幹了2件大事,被稱為民族英雄

小結:

龍雲一生戎馬,充滿傳奇。但是他的内心仍舊充滿着愛國情懷,這一點是無法反駁的,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更是證明如此,有道是槍炮無眼。

筆者相信龍雲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将更加知道這一點,但是為了國家他義無反顧地走在了保衛祖國的第一線,單是這份魄力就值得我們後人肅然起敬。

他也代表了人沒有完全對錯觀點的一個人,或許有人不了解他的軍閥做法,認為他就是一名隻知道争奪地盤,用武器說話的“莽夫”。

但是了解他抗戰時期的行為之後,便會發現除了“莽夫”身份,他還是一名十分重情重義,令人敬佩的愛國志士。

也許正是因為他骨子裡的中華兒女的氣質,在祖國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做法,最終才會在百年之後,成為唯一一名葬在八寶山公墓的軍閥吧,其實這不僅是對他表示尊敬,更是對他的一種緬懷,對一個民族英雄的緬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