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競争,争來争去其實就是人才的争奪!且還分為兩個階段,有不同特點。
第一個階段,可稱為“前三國時期”,也就是被人們喜聞樂見的曹操、劉備和孫權争雄的這一時期。大家雖嘴裡喊着“皇上大哥萬歲”,但實質上都拿着漢獻帝(漢室)當招牌。
這一階段,是降将的黃金時期。關羽投降曹操造就了斬顔良,一戰成名。張遼一直跟着呂布混,風頭全被呂布搶走。直至白門樓被曹操招降,這才有了逍遙津一戰,把孫權虐成笑話,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
直至龐德和于禁遇到關羽,這一時期才結束。龐德本是馬超手下,投降曹操後擡棺戰關羽,雖兵敗被俘卻誓死不降。
于禁一直被曹操視為心腹,是五子良将中最受寵的。在被關羽水淹七軍後,卻直接投降!搞得曹操都直呼:我跟于禁相知三十多年,咋他這操守連龐德都不如?(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也正是曹操的這句話,事實上終止了降将的黃金期。開啟降将黃金期的是曹操(招降關羽),關閉這個黃金期的也是曹操(哀歎于禁)。那麼曹操為何如此?
其實就一句話:自由競争時期的特點!
等到了曹操去世前,三國已鼎立,誰也幹不掉誰,于是就都開始強調“忠心”了,曹操也是緊跟這一趨勢。于是三國由此進入到第二階段:準三國時期,以曹丕取代漢獻帝為标注!其實就是三大公司的壟斷競争格局!
“前三國時期”是草根層的奮鬥史。蜀漢三大草根,劉備、關羽和張飛的奮鬥,呂布的騰挪(作死),再加上曹操“唯才是舉”,使得草根層紛紛逆襲,并對門閥士族進行沖擊和制衡。
“準三國時期”則是門閥士族的天下。比如張郃熬死衆多名将後,俨然已成曹魏第一名将,可卻屈尊司馬懿之下,反被坑死!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這其實就是為何人們普遍喜歡“前三國時期”的原因。草根畢竟是絕大多數,幾乎都有一個“草根逆襲”的情結,所謂“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這代表着一種向上的拼搏意志,屬于正能量。
是以,蜀漢因自帶草根屬性,被普遍尊為“三國正統”。而曹操也憑借“唯才是舉”,而圈粉無數。以至于許多人都可惜:關羽為何不跟着曹操混?若如此,也不至于最終落得兵敗慘死的結局。
可惜曆史沒有假設,隻有推論!
其實就算關羽舍了劉備,追随曹操,也絕不會享受到在劉備手下的待遇。曹操雖“唯才是舉”,使得手下名将如雲,但真正被重用的卻隻有四位,五子良将中,竟無一人入選。
第一位:夏侯惇
由于《三國演義》中,名将總動不動就單挑,故而造成了錯覺:認為單挑越厲害,就越受重用。其實正史中,名将單挑出現得很少。三國時期也是如此,如關羽斬顔良,是萬馬軍中的奇襲,嚴格意義上來言,就不算單挑。
夏侯惇就吃了這個虧,在《三國演義》中單挑太少被普遍忽略。實則正史中,夏侯惇才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
夏侯惇在曹操起兵之初,就和夏侯淵帶着二千多人馬力挺曹操。在汴水之戰,曹操被徐榮截殺,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又是夏侯惇跟着曹操,去拜會揚州刺史陳溫和丹陽郡太守周昕,得到了天使投資:四千人馬。
是以,夏侯惇堪稱是曹魏的股東之一。曹操對他一貫信任和重用。如讓他擔任河南尹,晚年時還特意讓夏侯惇當漢臣,不當魏官,以此表示:咱是哥們,不是上下級!
同時夏侯惇還創造了統領“
二十六軍拒吳(國)
”的記錄。也就說夏侯惇統領二十六個軍的兵力跟孫權對峙。除了曹操之外,沒有任何人,能一次統領這麼多人馬。
啥叫真正的重用?對于将領來言有兩條,一是看老闆敢給你多少兵馬,或能否給你關鍵位置,二是看,給你多高的官職。夏侯惇則是曹魏第一位大将軍。等于來了個“雙響炮”。是以夏侯惇,當之無愧是曹魏第一大将——别看隻有一隻眼!
第二位:曹洪
曹洪跟夏侯惇一樣,都屬于名聲不大,卻作用巨大!曹洪除了汴水之戰時救過曹操,有救主大功外,還一直都承擔着最關鍵任務。
比如,漢獻帝逃出李傕、郭汜手掌心後,就是曹洪代表曹操西迎天子,讓曹操牢牢抓住了漢獻帝這張牌。
還如官渡之戰中,曹操親率五千兵馬偷襲烏巢時,又是任命曹洪留守大營任主将,并頂住了袁紹的瘋狂進攻,直接導緻了張郃和高覽的投降。由此袁紹崩盤,官渡慘敗給了曹操。可想而知,若是曹洪當時頂不住,曹操就算劫了烏巢也白搭!
還如漢中之戰時,張飛和馬超,氣勢洶洶而來,曹操指定曹洪迎戰。結果曹洪創造了奇迹,大破吳蘭,逼退了張飛和馬超,這堪稱是一次驚人的戰績!
是以别看曹洪名氣不算大,卻是曹操手最重用和信任的将領之一,最關鍵的任務,曹操總是交給曹洪去完成。曹洪最終成為了曹魏第一位骠騎将軍,地位僅次于大将軍夏侯惇。
第三:曹仁
曹仁在《三國演義》中,遠比夏侯惇和曹洪要活躍。主要原因是,他被曹操定位在了鬥将的地位,尤其是在曹操初期。曹仁一直都擔任着曹操騎兵指揮官。
呂布在白門樓上對曹操說:你把騎兵交給我,我替你橫掃天下。其實就是在搶曹仁的工作。結果曹操還是殺了呂布。
因為曹仁也是三國著名勇将。在赤壁之戰後,曹仁面對周瑜,眼看牛金被圍,曹仁僅帶着數十騎兵,就出城救援,一口氣殺了個兩進兩出,救回了所有人,搞得衆人都驚歎“将軍真天人也”。故而曹仁外号“曹天人”。
曹仁是曹操在荊州的代言人,可謂一方封疆大吏!血拼過周瑜,熬鬥過關羽,尤其是熬鬥關羽,若無曹仁苦撐,關羽搞不好真就,順利兵進長安了。最終曹仁接班夏侯惇,成為曹魏第二位大将軍。
第四位:夏侯淵
夏侯淵跟蜀漢的淵源最深。他的侄女被張飛搶走後,當了張飛的老婆,并給張飛生出了兩位女兒,後來都嫁給了劉禅,當上了皇後。
他的兒子夏侯霸,在高平陵之變後遭到司馬懿迫害,撒丫子逃到蜀漢,不但被劉禅當場認親,最後還成了蜀漢的車騎将軍。
而夏侯淵最著名的一戰,卻是定軍山被黃忠給殺了,直接導緻漢中丢失,成了劉備的地盤!氣得曹操都跳着腳罵他是“白地将軍”!是以總有人調侃說:其實夏侯淵是蜀漢的卧底!
當然這僅僅是開玩笑。因為曹操對夏侯淵,也是百分之百的重用和信任!
在曹操初期,夏侯淵主要擔任行政工作。比如擔任陳留和颍川二郡的太守。在官渡之戰時,夏侯淵則負責糧草,基本上屬于後勤工作。随後,曹操就安排夏侯淵開始刷副本,如剿匪啊,平叛啊,一股腦扔給夏侯淵。
從夏侯淵成長軌迹中,很容易看出,他就是被曹操培養和栽培。果然,刷完副本後,夏侯淵終于派上了大用場:坐鎮長安,跟馬超展開對決,并擊敗馬超,獲得了“假節”特權。
而曹操也美得夠嗆,親口稱贊夏侯淵:虎步隴右!
由此夏侯淵成了曹魏西部戰區最高指揮官。張郃、徐晃等名将,都是其手下。哪料走上人生巅峰的夏侯淵,卻喂飽了老黃忠!是以,也難怪曹操罵:這麼玩命培養,信任和重用你,卻都成全了别人。
總論分析:通過分析這四位曹魏名将,其實很容易能看出,曹操雖唯才是舉,卻依然打着小算盤,對諸曹夏侯是一個态度。對其他将領,如五子良将卻又是一個态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别的。
故而就算關羽真的追随了曹操,也沒法跟上面這四位并列,最多是搶“五子良将”的戲罷了,根本就不可能,以統帥身份“威震華夏”,就更不要說,還能成武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