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那個戰亂的年代。曹操這号枭雄人物也随之應運而生。他一生征戰,不僅有突出的軍事才能,還在文學和書法以及知人善用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那麼像他這樣一号人物,為何在最後沒能統一三國呢?主要是因為他放過了這兩人。

第一位就是劉備。在煮酒論英雄前後,他都有數次機會殺掉劉備。而且他也看出劉備以後必成大事。在煮酒論英雄時,他也曾對劉備說:天下英雄為我和使君爾。在他眼裡董卓,袁紹和劉表皆不屑一顧。劉備聽到這話頓時驚慌失措,當時突然晴天霹靂一陣大雷,把劉備的筷子都吓掉了。而且他身邊的謀士郭嘉也一直勸他殺劉備,以絕後患。
但曹操卻并未采納麾下謀士的勸谏。最後放虎歸山,以至于後來劉備成為了他最強勁的對手。在漢中之戰把曹操打得一敗塗地。此戰後曹操再也沒有帶兵出征,同時也宣告了曹操的軍旅生涯結束。後來因病去世,他的兒子曹丕繼位。
第二位就是司馬懿。他不殺司馬懿比不殺劉備更為嚴重,後來導緻他曹氏集團政權全部被司馬懿奪取。從這也可以看出他不殺司馬懿才是最緻命的失誤。
他從一開始也發現司馬懿是個鷹眼狼心的人物,善于隐藏,潛伏,伺機而動。以至于曹操在世時,一直限制着司馬懿的發展,讓司馬懿沒有得到重用。他也曾多次想對司馬懿下手,把他殺之而後快。後面沒有殺成功,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司馬懿是一個善于潛伏于隐藏的人。他在曹操麾下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即使曹操對他怎樣試探,多種磨難他,他都全心全意地去做,表面上顯露着毫無怨言。這樣久而久之也讓曹操對他的殺意慢慢的減弱。
另一方面就是司馬懿想盡辦法讨好曹丕,為曹丕獻謀獻策,深得曹丕的喜歡。因為曹丕畢竟是曹操的接班人,抱住這棵大樹,就等于說有了一把保命的保護傘。以至于在曹操多次想對他下手時,曹丕都出面說好話。曹操聽久了也就慢慢的放棄了對他的殺念。
即便是如此,曹操在臨終時還是很擔心司馬懿,是以也告誡過曹丕,要他提防司馬懿。而且他還留下4位忠心耿耿的老臣,防着司馬懿。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司馬懿如此長壽,熬死了他曹氏家族的三代人,最後導緻了三家歸晉的局面。
從整體上來看,曹操對司馬懿已經夠狠的了。隻能說司馬懿太會僞裝,想盡各種辦法來蒙蔽曹操。如果曹操再狠心一點,把司馬懿直接給除掉。那就沒有司馬懿後來什麼事了。畢竟曹操也是肉體凡胎,是以他出現這樣的錯誤也無可厚非。對此大家有何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