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生活水準高了,不像過去沒有什麼可吃的,很多人都營養不良,現在的很多孩子都出現了營養過剩的現象。

家長一味過度喂養,使營養供給超過孩子自身所需,就會導緻營養過剩,繼而出現消化不良、脾胃受損、體重增長過快等現象。
很多人覺得孩子胖胖的很可愛,但其實太胖并不好,正常的體重、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家長一定要學會科學喂養,避免給孩子身體造成上傷害才對。
寶寶被過度喂養的症狀有哪些?
當寶寶出現以下四種信号時,家長一定要警惕,很可能寶寶已經被你過度喂養了!
1、大便不規律及氣味不正常
大便是家長觀察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特征,如果寶寶大便規律、顔色正常,那說明孩子腸胃好,身體好。
而一旦寶寶出現大便不規律、不成形、氣味不正常等現象時,說明寶寶身體出現問題了,通常,當寶寶被過度喂養後,會出現大便異味重且呈綠色等現象,有時仔細看還能發現便便裡起了很多小泡泡,也有的孩子會拉奶瓣,這都說明寶寶被過度喂養了。
2、更換紙尿褲次數變少及變輕
在寶寶生長的不同階段,更換紙尿褲的頻率是不一樣的,通常是寶寶年齡越大,更換次數越少。對于新生兒而言,媽媽每次更換紙尿褲都能發現很輕,而随着孩子年齡的增大,紙尿褲也會越來越重。如果寶寶的紙尿褲連續幾次變輕,且大便變少,說明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現象,這就說明寶寶可能被過度喂養了。
當家長給孩子喂了太多食物導緻寶寶無法有效吸收時,就會給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使得寶寶出現便秘、尿量變少等現象。
3、出現頻繁吐奶現象
有些家長看到嬰兒頻繁吐奶,就會擔心寶寶吐了如果不吃,就會營養不良,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且不說現在孩子的生活物質條件提高了,孩子平常的營養供給已經很充足了,而且就算餓孩子一兩頓也不會有什麼。
當寶寶被過度喂養後,腸胃裡積存了很多無法被吸收和消化的食物,這時人體的本能就會促使寶寶吐出來,其實這也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父母在孩子吐奶後可适當喂些清水,并減少喂養次數和量,這樣才有利于寶寶的腸胃健康。
4、腹部經常脹氣,摸起來鼓鼓的
其實寶寶被過度喂養後,很多症狀都是相通的,比如我家寶寶如果出現頻繁吐奶現象,此時你去摸他的肚子,就能發現鼓鼓的,感覺裡面有氣,還會出現拉稀、便秘現象,這就是過度喂養導緻的。
如果寶媽發現孩子食欲不佳,并且摸孩子肚子時發現鼓鼓的,裡面就有很多脹氣,這時孩子就會因脹氣而哭鬧,媽媽可通過适當撫摸、減少飲食的分量及次數來解決問題。
過度喂養的4大危害
寶寶各個器官都處于一個稚嫩的階段,它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統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動比較低,量也比較小。在這種生理條件下,會對寶寶産生不良後果:
1、過度喂養易導緻化吸收不良
過度喂養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父母一定要有計劃的供給食品,使寶寶能始終保持一個正常的食欲。
2、過度喂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是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喂養還會促進寶寶大腦早衰
研究發現,早衰物質會因飲食過飽于飯後增加數萬倍,易緻肥胖症,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
4、過度喂養可緻肥胖
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
有學者提出下丘腦和内分泌調節學說,即過度喂養使寶寶血清中瘦素濃度增高,導緻下丘腦瘦素受體對瘦素的敏感性下降。當體内出現能量正平衡環境時,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發生肥胖。
最後我們要提醒一下新手爸媽們
當孩子出現吞咽速度變慢、神情呆滞、拒絕進食等現象時,一定要停止喂食,說明孩子已經吃的足夠多了,繼續喂隻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對孩子健康生長并不利。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獲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幹貨盡在公衆号:嬰幼兒育兒知識。您還想要了解哪些育兒知識呢?歡迎在公衆号背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