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博伊爾年紀也不小了,1956年10月20日出生于英國曼徹斯特,畢業于班戈大學,英國電影導演、編劇、制作人。
進入觀衆視線多是通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和他導演的倫敦奧運會,也算是英國的國寶級導演,大不列颠老謀子?這稱呼似乎不怎麼适合他,他在導演生涯初期是個離經叛道的人,其最著名的作品《猜火車》當時被列為當時叛逆青少年的聖經。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幾部代表作。
《猜火車》
馬克瑞頓是個瘾君子,和他住在一起的三個人亦屬同類, “病孩”西蒙,弱智人“洋芋”丹尼爾;叫愛麗森的少女,她小小的女兒多恩是她和這三人當中的一個所生,但他們誰也搞不清到底誰是這孩子的父親。同他們常來常往的朋友還有湯米和貝格比;另外活潑健康不吸毒的湯米,他正在和麗茲熱戀,以及暴力狂的貝格比。
馬克曾嘗試戒毒,但最終還是抵不住誘惑,惡習依舊。他和丹尼爾等搶劫遊客,用得來的錢買毒品。湯米由于女友麗茲的離去一蹶不振,也沉湎于毒品之中,身心俱毀。愛麗森的小女兒突然暴斃在床上。馬克和丹尼爾在超市偷東西是被抓獲。為忘卻這一連串的煩惱事,馬克吸食了過量的海洛因而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搶救。父母把馬克帶回家鎖在房間裡,強迫他戒毒,這時他體會出安定才是生活的真谛。于是戒毒後馬克離開愛丁堡,到倫敦的一家房地産公司找到了工作。
誰知馬克的新生活剛開始就被打斷了,貝格比和西蒙接踵而至。馬克對他們忍無可忍了。這時傳來湯米死于艾滋病的噩耗,他們一同傳回愛丁堡參加葬禮。貝格比從俄國海員那兒弄來價值4000英鎊的海洛因,然後同馬克等人(包括已出獄的丹尼爾)一起到倫敦倒賣,以16000英鎊的價格出手,賺了1大筆。當天夜裡,馬克趁大家熟睡之機拿走了所有的錢,準備到國外去開始他的新生活,不過他把丹尼爾的那份留在了他的衣箱裡。
《猜火車》是一部能讓觀衆體會到過電和high一般感受的電影。吸毒的小混混、不明是以的人生和無法無天的生活,丹尼·博伊爾這個英國導演界的“造反頭子”的的确确地發動了一場革命,讓整個英倫的電影界吃驚不小。影片的鏡頭語彙與配樂極具特色,爬進馬桶裡找栓塞的妙想天開的情節、高速攝影和片中的那些搖滾樂都令人目眩神迷。
2.《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選b還是d得問題很多人都有過這個選擇,但把這個選擇發揚光大就是這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我不會說我其實是通過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知道這電影的)
電影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編的。戴夫·帕特爾、芙蕾達·平托、亞尼·卡普和沙魯巴·舒克拉等聯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3月26日在中國上映。電影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将擷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博伊爾的封神之作,其中對于印度本土文化與當代影視工業的結合渾然天成,也反映出貧民窟的問題,當年也一舉斬獲了奧斯卡多項大獎。
3.《太陽浩劫》
公元2057年,在短短的半個世紀之後,在科學家的證明下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太陽,漸漸失去了它普照萬物的能量,已經提前進入了可怕的衰竭期階段。地球将因為缺乏光照能源而陷入冰封,全人類瀕臨滅絕危機。這對于渺小的人類來說,不啻于可怕的滅頂之災的提前到來。于是,人類組織了一支由八個人組成的“太陽營救小組”。乘坐一艘名為“伊卡洛斯二号”(Icarus II)的宇宙飛船迅速地奔向炙熱的太陽。他們執行的任務就是負責運送核子彈頭,重新點燃垂死的太陽。
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來某“當紅組合”
在他們的飛船上搭載着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彈,如果行動順利的話,這枚投向太陽的炸彈将重新激發起太陽的活力。然而,這艘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随着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意想不到的事件也接踵而至。先是他們和地球失去了聯系,身陷浩瀚茫茫的宇宙之中,無所依傍的孤獨感折磨着每一個人。而前路茫茫的恐懼也讓氣氛越來越緊張。接着,他們又得知,早在七年前,就已經有一支肩負着同樣使命的營救小組,也曾踏上和他們相同的旅程,并且至今都杳無音信,更不要說安全地傳回地球。這場可怕的意外使他們的任務陷入浩劫,全體組員意識到他們不僅得為自己的生命、理智搏鬥,也得為全人類的未來奮戰。他們必須保持理智和清醒,因為他們是拯救地球的最後希望。
這部電影中的演員也來自各地,中國的楊紫瓊,日本的真田光之,等等,導演丹尼·博伊爾為了增加幾位隊員的感情,特别在開拍前先安排楊紫瓊與真田廣之等人在一宿舍内同住兩星期,讓衆人演出時更有默契。
4.《驚變28天》
劍橋科研小組發現一種可以令傳染者處于永久殺人狀态的病毒,這種病毒傳染速度極快,且無法抑止。動物保護組織成員不慎釋放了實驗室中一批攜帶該病毒的大猩猩後,繁華的倫敦于短短28天變成一座死城。
自行車快遞員(西連·墨菲)于28天後的某一個早晨醒來時,發現自己赤身裸體躺在一家破舊的醫院裡,周圍一片狼藉,令他懷疑是在夢中。夜晚來臨時,他受到被病毒傳染了的人的襲擊,危急時刻幸被施蓮娜(内奧米·哈裡斯)和麥克(諾厄·亨特利)搭救,他也才知曉倫敦發生的一切,而這座城市沒被傳染的人,僅剩極小部分倫敦居民和一些駐守在曼徹斯特外的軍人。當三人費勁千辛萬苦找尋到拯救未來的一線希望時,才發現真正恐怖的還不是病毒。
這是電影博伊爾依然采用了墨菲,這位演員是好萊塢的熟臉,《時間規劃局》,《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都有它的表現。
富有辨識度的長相
4.《127小時》
本片講訴的是遠足者阿倫·羅斯頓在猶他州的一次遠足中,因為在一個偏僻的峽谷被掉落的山石壓住胳膊而無法動彈,孤獨的被困在那裡。在接下來的五天裡,羅斯頓精神上經受着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審視着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利用手上的各種條件想法脫離險境。終于,他痛下決心,以驚人的勇氣給自己的胳膊做了截肢手術,并攀下65英尺的谷底,同時忍痛步行8公裡後,最後獲得營救,成功生還。
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傳統的所謂“美國精神”的電影,基調和《荒野獵人》比較像,如果無聊可以看一看。
5.《史蒂夫喬布斯傳》
這部電影由三段故事組成,聚焦喬布斯主導的Macintosh電腦問世、離開蘋果創立NeXT以及回歸蘋果推出iMac三個關鍵點,講述了他與工作夥伴及女兒麗薩之間的故事。有趣的是蘋果CEO蒂姆·庫克不贊同影片對喬布斯的刻畫,喬布斯的遺孀勞倫娜也曾竭力阻撓影片拍攝。
法鲨飾演喬布斯請
劇情沒什麼說的,估計大家在高中寫議論文的時候早就爛熟于心。但這部電影既然能由丹尼執導,說明他早就不是當年離經叛道的雅痞中年人,變成了一個會講故事,既有Style,又有Story的導演。
借一位網友的話:他導演生涯的成長就是知道怎樣将風格融入主流語境,在得到最大範圍認可的前提下,讓自己“似乎”顯得與衆不同。像他從早期的絕對非主流,到現在執導奧運會開幕式,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成一個疑似憤青如何成長為“社會棟梁”。
此外,千萬不要去看他的《恍惚》,當然如果你重口味的話當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