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企業家朋友是2017年度入選的山東省泰山産業領軍人才。前天見面時他對我說,某晚與外省的一位企業老總聚餐,因為雙方已是合作多年的老朋友,餐飲氣氛非常熱烈。觥籌交錯之際,對方突然毫無顧忌地問到,“您的那個泰山領軍人才是泰山會評選的嗎?”,話音剛落,對方可能感覺問得太過突兀且略帶揶揄的口吻,又立馬改口,“是泰山研究院給評的嗎?”。結果弄得我的這位朋友哭笑不得,泰山會的别名不就是泰山研究院嗎?于是趕緊給其解釋一番。幸虧在座的還有本地經信委的一位官員在場,也給客人認真做了解釋說明。我能感覺出來,時隔多日,當朋友對我說完這個事情的時候,還是感覺挺尴尬的,雖然他是一個灑脫之人。他沒想到“能把我跟教父扯在一起”。我的這位朋友所從事的是傳統制造業,改制後的企業用工已過萬人,他做跨國貿易,也做跨國經營,但是他所佩服的企業家名單裡從來沒有老柳那類商業大咖,而是像任正非、曹德旺、張瑞敏那樣的實業報國的企業家。朋友為人正直正派,是連續兩屆的省人大代表,并被聘為所在地的政府決策顧問。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疑問:柳傳志的“泰山會”(泰山研究院或泰山研究所)與山東省的“泰山學者和泰山領軍人才”風馬牛不相及,兩者格格不入,完全是兩碼事。
“泰山學者、泰山産業領軍人才工程”是山東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開始實施的省級重大人才工程,主要分為“科技創業類”和“産業技能類”兩大類。當年山東省以魯辦發〔2014〕36号檔案印發了《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提升泰山學者工程的意見〉和〈關于實施泰山産業領軍人才工程的意見〉的通知》,後來省委組織部又以(魯組發〔2015〕3号)檔案印發了《泰山産業領軍人才傳統産業(創新類)實施細則(試行)》,具體有省工信廳、科技廳等部門承擔評選。泰山學者突出“學者”定位,重點支援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引進培養從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共性技術研究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計劃到2020年,遴選500名人選,省财政為每名人選提供100萬元—350萬元的經費資助。泰山産業領軍人才突出服務産業發展導向,重點支援企業、園區、産業基地等引進培養從事産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産業化和産業技能攻關的領軍人才或團隊,計劃到2020年,遴選1000名人選及團隊,省财政給予每名人選50萬元—600萬元經費資助。 我的朋友是2017年的“286”入選者之一(泰山學者111人,泰山産業領軍人才175人)。他們大都是各行業、各領域知名的專家或發展潛力較大的中青年學者,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97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107項,有廣泛的代表性。
至于“泰山會”是一個什麼組織?由于太過神秘,網民知之甚少。據說它已在營運了27年後正式登出解散(發起于1993年末,正式成立于1994年夏,最終結束于2021年初)。若問究竟是何原因導緻泰山會突然解散,我們無法知曉。但既然被稱為“最神秘”的“富豪會”,并與美國的“骷髅會”仿佛,那就不妨通過網絡搜尋查詢其蛛絲馬迹。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泰山會”還真是不同凡響,堪稱大咖雲集。你看它解散前的16名成員名單,(聯想柳傳志、四通段永基、萬通馮侖、泛海盧志強、複星郭廣昌、遠大張躍、信遠控股林榮強、巨人史玉柱、百度李彥宏、步步高段永平、科海陳慶振、科瑞鄭躍文、思達汪遠思、橫店集團徐文榮、和光商務吳力、華誼兄弟王中軍),幾乎囊括了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所有國産資本大鳄和頂級富豪,橫跨高科技、地産、金融、娛樂各産業,據說資産高達2萬億之巨,堪稱富可敵國。怪不得台媒曾驚歎其“對中國甚至全世界經濟,有呼風喚雨的影響力”。
網上資訊表明,“泰山會”于1993年10月由段永基提議發起,旨在建立一個為企業資産超過億元的企業家交流、開拓民營企業生存環境的平台。入會者必須資産過億,會員人數多年來保持在20人以内。創辦初期由會員機關共同出資25萬元,作為辦公經費;此外,各會員機關還需每年上交3萬會員費,并輪流坐莊承擔每年泰山會年會所有費用。每年隻發展一名會員。新成員加入需要有兩名泰山會成員介紹,全體成員一緻投票通過才能成為泰山會預備成員,1年後轉為正式會員。看吧,如此嚴謹苛刻的入會門檻和條件,擋住了多少人的加入,是以它不追求人員衆多,合适就好。如若你有錢,也符合入會條件,那你一旦與其中一位有隔閡,他不同意,你錢再多也進不去。
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有進去的,也會有出來的。有人退會後移民他國,也有人因為已到退休年紀,希望能為子女承擔父業騰出位置。而馬雲退會(據說是違反三次不到會的紀律)之後另起竈爐、新辟蹊徑,先是成立了浙商會,又成立了湖畔大學;他聯合柳傳志、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等9人發起創立的這所江湖學府,泰山會成員占了發起人的半數以上。
有人評論說“泰山會,是中國第一批通過資本運作發家緻富群體的聚集地。注意是資本運作,不是制造生産,不是科研創新,而是資本運作”。
不管怎麼說,他們内部是絕對“兄弟團結如一人”的,絕對是“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大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梁山好漢風格。如果哪位真的輕信了萬通集團馮侖所說的他們隻是“一幫老男人,私人組織”、 隻是一起“打打高爾夫、喝喝茶、聊聊天”那就未免太天真幼稚了。因為後來傳出他們不僅議論政治、共商國是、研究趨勢、探讨潮流,還讨論國際風雲變幻,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事。
他們是“兄弟同心創大業、彼此聯手賺金錢”之“楷模”。有人舉例說:
1995年,看到了住宅商品化的大勢所趨後,盧志強、柳傳志、段永基等成員共同成立了“光彩事業投資治理有限公司”,并在盧志強的坐鎮下憑借對南油物業的收購,在日後的幾年帶領這家企業賺的盆滿缽滿。
2011年,包括盧志強、柳傳志在内的多位成員一起出資和王健林一起組建了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有限公司。基于“泰山會”兄弟們的幫助,當年王健林揮手之間把這個2億元的滑雪場項目,運作成巨無霸項目,價值翻了100倍。王健林為此還在萬達香港上市的緻辭中,特意感謝了盧志強。
又比如,2005年盧志強因為拿地太多,資金鍊受到了影響,柳傳志挺身而出,積極幫助盧志強度過了難關。
為了回報老柳,到了2009年,當柳傳志要把聯想由國有變私有、股改成民營企業時,盧志強義不容辭地立身挺柳,馬上以27.55億的價格從國科控股手中買入聯想29%的股份,成為聯想第三大股東,是以也讓柳傳志成為聯想的實控人。
總而言之,泰山會就是一個形同于财閥集團的富豪組織。他們有錢,但權勢不足,他們一方面睥睨群雄、唯我獨大,一方面又心浮氣躁、極度自卑,為了讓人們高看一眼證明自身價值,弄出個五嶽之尊的泰山做字号,試圖借助“穩如泰山”的吉祥内涵讓這個研究院所的載體可持續存在。結果他們想得太美了,中國不是西方資本主義體制,中國是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是人民至上、人民當家做主的中國;新時代的中國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加快國家完全統一的時代,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不允許任何人群組織通過資本的無序擴張危及國家和人民利益。資本必須服從國家意志和人民意願,必須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服務。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必須心中有祖國,必須弘揚企業家精神,建功偉大時代,必須做到愛國、創新、誠信,拓展國際視野,擔當社會責任;人民希望每一個遵紀守法的企業都能創新發展,行穩緻遠;但是無論走多遠,都要心懷理想和責任擔當,增強家國情懷,長存民族氣節,主動為國分憂,積極為民服務。這才是國家所期望、人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