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兩個小洛特》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作者大大長期更新文章,願閱讀可以點亮每個人的生活。 ★點選閱讀全文,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德國作家埃裡希·卡斯特納的作品《兩個小洛特》。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兩個小洛特》

卡斯特納是繼柏林兄弟之後,德國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在1957年獲得德國最重要的畢希納獎,又在1960年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卡斯特納被人稱為“二戰”後的德國兒童文學之父。他不僅在德國家喻戶曉,也在全世界的小讀者心目中占有着相當重要的位置。

《會飛的教室》和《埃米爾擒賊記》都是他的作品,了解過他是如何在納粹的壓迫下堅持創作,并且和小讀者漢斯結下深切友誼的事兒。

作為一位創作生涯長達40年的高産作家,卡斯特納的作家人生,可謂是充滿着傳奇。他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也經曆了“第三帝國”瓦解之後的大蕭條和東西德的分崩離析。

是以,他的創作生涯以“二戰”結束為分水嶺,鮮明地分成了前後兩個階段。《會飛的教室》和《埃米爾擒賊記》都是第一階段的代表作,而今天分享的《兩個小洛特》則是作家第二階段的重要創作。

《兩個小洛特》出版于1949年,此時“二戰”結束了四年,在目睹了好友被迫害緻死,孩子被送上前線等等一系列納粹制造的慘劇之後。卡斯特納勇敢地驅散了心中的陰霾,重拾他對勇氣,友誼和成功的堅定信仰。開始了全新的創作,在他筆下,孩子的世界恢複了歡快和祥和。

就像《兩個小洛特》中,波爾湖畔的小女孩夏令營一樣,陽光普照,青山碧水,孩子自由地嬉戲玩耍,就在這個美麗的世外桃源,發生了一出曲折離奇,張冠李戴的喜劇。女孩路易斯遇到了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洛特。她倆不僅長得像,就連出生的時間,出生地都是一樣的。難道她們是雙生星宿下凡轉世嗎。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兩個小洛特》

不,她們是一對被拆散的雙胞胎,可是彼此壓根兒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

她倆冥思苦想,終于找到了答案,一定是她們的父母分手了,并且拆散了她們,難怪她們倆一個沒有媽,一個沒有爸。現在她們終于相遇了,單親家庭的的悲慘過去即将成為曆史。她倆決定互換身份,找準時機,讓爸媽破境重圓。

這個故事可太吸引人了。在結局之前,讀者根本無法停止閱讀,而且這個故事還觸及了很多人心中隐秘的願望。你們是不是也曾經夢想過突然有一天,發現世界上還有另一個自己,或者遠在天邊,或者近在眼前。他有你不會的技能,而你的長處又剛好是他的短處。有了對方的助攻,你們就可以變成無所不能的完人你倆可以随意地交換身份,體驗不同的人生。而且沒有别人可以看透。這想一想确實是很讓人激動。

有的小朋友說,這與《王子與貧兒》不就是這麼一個故事嗎。王子和小乞丐交換了身份,小乞丐竟然成了明君,而王子也在曆練中懂得了人間疾苦,結局皆大歡喜。王子與貧兒交換了人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豐富了人生體驗,懂得了疾苦的意義。

而在小女孩夏令營裡,邂逅的兩個小洛特也是這樣。她們的相逢,讓彼此變成了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人。在小說裡,路易斯和洛特雖然是雙胞胎,但是可各有各的脾氣和秉性,也各有各的品味和愛好,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看完故事的開頭,我們都會覺得這對兒雙胞胎,除了長得一模一樣,再沒有什麼相像之處了。她們的成長背景,性格,口味全都大相徑庭。模樣的酷似和行為舉止的反差,為小說帶來了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

原本路易斯從小被有錢的爸爸捧在手心裡頭,性格霸道拔尖。洛特跟着沒錢的媽媽吃苦受罪,性格内斂乖巧。可是互換了身份之後,不明真相的人們發現,穩重自律的洛特失去了家務能力,學習成績下降,還在學校暴揍同學。老師看到她醜陋的字迹,更是認定她已經到了身心崩潰的邊緣。不過,這個新的“洛特”也不是一無是處,她的性格變得活潑自信,整個人都變得更加明朗了。這也難怪,因為她真實的身份是路易斯嘛。

而真實的洛特替代路易斯出現在爸爸家,簡直就像是救世主降臨,她的學習成績一飛沖天,管理家務井井有條,讓懶散貪财的管家對自己言聽計從,還和追求爸爸的千金小姐鬥智鬥勇。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兩個小洛特》

随着故事的發展,雙胞胎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對她們的變化百思不得其解。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則會驚訝地發現另一個事實。其實,這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她們的差異并不像我們最初以為的那麼大。路易斯和洛特的差異,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她們不同的成長經曆和家庭環境所決定的。

就像一位哲人說的,人們的性格都是事先寫好的篇章,但後天的經曆為篇章标上了重點符号。内斂穩重的洛特因為生活的重壓表現得暮氣沉沉,可是來到了富有寬松的環境,就顯現出果敢堅定的一面。她發現管家在克扣爸爸的生活費,立刻把她叫來問話。一個小姑娘把大人逼得面紅耳赤,無話可說。

這一番雷厲風行,簡直有賈探春協理大觀園的風采。更不用說在面對威脅她們一家團圓的伊雷娜小姐的時候,她表現出的機靈潑辣,寸步不讓,讓工于心計的伊雷娜大小姐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而路易斯來到經濟拮據的媽媽家之後,她逐漸從任性的大小姐變成了溫柔的小管家。為了支援媽媽,她學着做飯,學着做家務,她為自己的笨手笨腳感覺到焦慮自責。不過終于還是學會了很多,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能掌握的技能。就像小說裡寫的,路易絲覺得自己正在變成洛特。洛特也覺得自己正在變成路易斯,她們倆都成了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對方的新人。

這可能就是成長吧!讓你變得越來越不像你,也讓你變得越來越像你。不過在卡斯特納的小說裡,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家長和成人也同樣要經曆成長,不斷地反思和經營自己的人生。比如書裡的父母,他們年紀輕輕便結婚生子,但兩個人還少不更事,心裡隻想着自己。爸爸隻想着事業,壓根不為家裡付出,媽媽覺得自己被漠視了,就負氣要求離婚,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處境。他們的分手就像一場兒戲。然而這出兒戲,不僅永遠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改變了雙胞胎女兒的人生走向。

卡斯特納借此向成人世界抛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大人總想教育孩子,可是卻忘記了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不要自私自利的時候,家長卻自私地影響着孩子的人生軌迹。父母總是在強調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放棄了多少,可是卻很少意識到,孩子給了自己多少愛,無條件地包容自己多少的缺陷”。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不完美,都會犯錯。孩子可能會犯錯,大人也可能會犯錯。而且大人的錯誤,有時候還可能導緻非常嚴重的後果。不過,卡斯特納用“兩個小洛特”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嚴重的錯誤都是可以彌補的。

比如小洛特家的錯誤,雖然是很多年前,爸媽因為年輕和草率犯下的。可是,這個錯誤仍舊有改正的機會。畢竟,父母和孩子一樣,都會在錯誤中成長。用書裡的話來說就是“失去的幸福就像耽誤的功課一樣,還能補回來”。

在《兩個小洛特》裡,這對兒雙胞胎互換身份,張冠李戴,穿針引線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幫爸媽完成他們因為分離而被耽誤了九年的功課。事實上,爸媽在分手之後就後悔了,隻是不知道如何彌補。爸爸雖然功成名就,但是離婚之後再也沒有寫過一首快樂的曲子。媽媽過着捉襟見肘的生活,連帶孩子出去玩都成了奢望。

九年的時光,不僅讓雙胞胎從嬰兒長成了少女。也讓爸媽在寂寞苦澀之中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爸媽在雙胞胎的巧妙安排下,終于重逢之後,再也沒有争吵,隻為彼此荒廢的青春而感慨。他們清楚地看清了當年選擇分離的草率,也重新感受到了對方的可貴。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兩個小洛特》

媽媽覺得爸爸看上去像一個真正的丈夫了,爸爸則驚歎,媽媽依舊那麼年輕,那麼美麗,他們都明确地意識到當年的分離是錯誤的。或許,現在修正錯誤還能來得及吧。在一家四口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曾經分崩離析的家庭又聚合在了一起。爸爸不用“工作”這個借口逃避家庭責任,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向了家庭。媽媽也不再計較得失,給了爸爸更多的包容和了解。

是以,《兩個小洛特》看似是一場由兩個孩子主導的鬧劇,實則是一個家庭同舟共濟,共同成長,彌合人生裂痕的嚴肅故事。這或許就是《兩個小洛特》經久不衰的原因。

從這部作品出版直到現在,差不多每隔十年,它就會被重新翻拍成電影。電影的背景與時俱進,70多年間從20世紀40年代的德國,變成了21世紀初的美國。不過故事的核心一直沒變,這一家人一次次地經曆分離,成長,又一次次化險為夷地修補了人生當中的錯誤,獲得了美滿的結局。

這是一個讓人百看不厭的故事,也是一個讓我們燃起無限希望的故事。

- En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轉載請擷取授權

-作者-

趙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記錄工作生活、讀書學習的點滴。做一顆傳播愛的種子。

公衆号:趙君。寫作不隻是在記錄,而是在喚起一些沉睡着的美麗的心。